标题 | 促进一般地方高校充分发展 补齐中国高教最“短板” |
范文 | 杨科正 王富平 [摘 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反映到高等教育领域,就是发展结构的不均衡、不充分,一般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发展滞后就是典型表现之一。这既不利于我国高教整体实力提升及高教强国建设,也不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及中国梦实现,当然也不利于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推进及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应做好统筹规划,实施政策救济,开展“精准扶贫”“对口支援”等活动,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建设,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主要矛盾;地方高校;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07-0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整体结构方面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一般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发展很不充分,是高教系统的最“短板”,亟待重视并发展。 一 新时代我国高教发展的主要矛盾、形势与任务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反映到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也就是说,进入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相应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各类高校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我们不仅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人均受教育年限、接受高等教育比例等根本性指标,以及在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及办学质量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在这当中,一般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的辦学实力及办学质量是明显的发展“短板”,是我们建设高教强国的“软肋”。 报告同时指出,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方略,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而高等教育发展不仅关系民生工程、教育强国建设,更关系国家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 因此,一般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们高教强国建设及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的实现。 二 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主要表现 总体而言,就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办学质量、办学实力不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发展水平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内涵发展不充分,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化特征。 (一)能级之间的差距最为瞩目 就我国高校发展实力和水平而言,最为明显和引人注目的就是以研究型大学为主的985高校、211高校、双一流高校和以基本上都属于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的其他高校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但无论是过去的985高校、211高校,还是当下的“双一流”高校,985高校100%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高校100%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只有34.3%(47所)是地方高校。 (二)隶属之间的差距表现明显 一是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之间;二是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之间。从985、211,到双一流,部门高校(隶属于教育部、工信部等各部委)始终占主体地位。例如“双一流”高校中,部门高校入选数量为93所,占入选高校的66.4%,入选学科数412个,占入选学科的88.6%,而地方高校入选只有47所、学科53个。至于民办高校则一个都没有。 (三)区域之间差距的体现 一是东西部高校之间;二是中心城市高校与非中心城市高校之间差距都很大。前者类似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后者类似于城乡之间。还是以当下最权威、最受关注的“双一流”高校而言,东部地区入选高校数、学科数和校均入选学科数均为最高,优势明显,在“双一流”建设中占主体地位。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有87所、25所和28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各自所占比例分别为62.1%、17.9%和20.0%。东部、中部和西部高校入选学科数分别为331、83、51,各自占比分别为71.2%、17.8%、11.0%。东部、中部和西部各高校均入选学科数分别为3.80、3.32和1.82,东部和中部接近,但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同时,城市等级与入选情况紧密相关,直辖市入选56所学校,236门学科,平均每校入选4.21门;省会城市入选70所学校,206门学科,平均每校入选2.94门;计划单列市入选6所学校,13门学科,平均每校入选2.17门;地级市只有8所学校、10门学科入选,平均每校入选1.25门。 当然,所有大学之间发展水平不可能是一样的,差异的存在也符合事物都是千差万别的基本常识,但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实力出众、受社会各界肯定的高校数量太少。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而无论是985的39所、211的112所,还是“双一流”高校的137所,最多也只占5.2%。这些高校的发展也许能代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但却不能代表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他们的“一骑绝尘”也不能完全支撑起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同时,仅仅办好这些高校显然也不能满足绝大多数民众的发展需求吗,也是有悖于教育公平的基本要义。 三 一般地方高校发展不充分对我国高教及其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实力不仅体现在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例如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国家美国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世界顶尖水平的私立大学,也如我国北大、清华等标志性大学、少数世界名校,而且也体现在其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的合理、科学及平衡、充分发展方面。因为整体结构和总体质量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但就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二元化特征是不利于高等教育及其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不利于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教育事业是最基础、最大的民生工程。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其中95%左右的在地方高校就读,因此,地方高校办学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大多数适龄青年的发展利益,与更多考生及其家长的利益与未来有关。 (二)不利于广大地区教育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部属高校目前只有111所,占比不足5%。地方高校立足、服务、辐射的是我国大多数地区。而且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占我国大陆面积半数以上。因此,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的发展不仅关系这些地域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也关系着该地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关系着这些地区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尤其是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及现代化建设。 (三)不利于推进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必须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且质量与公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一般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弱势群体,是高等教育的“贫困户”,是高教发展的“短板”之最。因此,发展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一般地方高校,也是推进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是切实保障全体受教育者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的重要途径。 (四)不利于优化高教结构和建设高教强国 高教强国建设既需要部属高校、重点大学的领头作用、旗帜意义,更离不开占主要比重的地方高校的共同发展,既需要公办高校的持续发展,也需要民办高校的大力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之道。 (五)不利于和谐文明强盛国家的建设 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世界發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兴则科技兴、则经济兴、则国力旺;中国当代自身的发展也表明,教育既是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也是国力增强的强力推动者。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现代化必将先于国家现代化而实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因此,加快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的发展,也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国梦的实现。 四 对加快一般地方高校充分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般地方高校的发展既需要科学的理念来引领,更需要扎实的行为措施来实现;既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政策支撑及宏观指导,也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相互促进,更需要学校自身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 (一)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分类分层管理 国家政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准则,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既要抓好“双一流”建设,取得领先世界的标志性成果,也要做好广大一般地方高校的发展,更要高度关注地处发展滞后的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的发展和提升,推进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发展,补齐我国高等教育的“短板”,不让他们在现代化征程中“掉队”,最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构建良性高教生态体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充分发展。 (二)加大政策救济扶持力度,推进教育公平 一般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既与自身的因素有关,也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力有关。因此,作为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实施和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统筹推进西部地方高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特别要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发展平台、社会企业支持制度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建立均衡机制、补偿机制。尤其针对地方高校,特别是西部一般地方高校办学的最大困难:经费不足问题,可以通过测算核定学校办学经费基本额,从地方财政,甚至是国家财政中实行“保底”政策,确保学校基本运行。据有关媒体统计,目前各省市准备配套用以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资金多已公布。其中,北京100亿,广东50亿,山东50亿,而陕西“十三五”期间计划投入12亿、贵州则计划5年投入5亿、宁夏计划从2017年到2020年高教专项资金规模增加2亿元。由此可见,地方社会及财政的地区差异很大,相当一部分西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难以充分满足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国家财政应及时出手。 (三)实施对口支援,开展“精准扶贫” 在一定程度上讲,985、211及“双一流”高校在国家政策尤其是较大经费的支持下,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属于高教系统“先富起来”的少数分子,他们也有责任带领和帮助其他高校共同发展,而且大学之间的合作帮助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甚至于经费直接投入。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大高水平大学与一般高校之间的对口支援活动,开展大学之间的“精准扶贫”,在人才队伍培养(教师和管理人员)、优质资源共享、合作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等方面开展行之有效的帮助与支持。 (四)学校强化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与水平 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而且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期,以内涵发展促进质量提升是发展主线。正如陈宝生部长所讲,“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因此,一般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一般地方高校,面对“双一流”建设,不能失去信心,置之度外,要不忘初心,从满足人民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角度出发,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顺应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内涵要求,对接中央综合改革及“一带一路”重大部署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响应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需求,加大开放办学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做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科技创新、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活动,切实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及大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关键性工作,促进学校健康持续科学发展,逐步奔向“一流”。 总之,加快“双一流”建设和促进一般地方高校快速发展是不矛盾、不冲突的,一方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典型水平,另一方则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一方顶天,一方立地,完全可以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既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元元.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判断新特征新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7-11-2(1). [2]杜玉波.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双一流”[J].中国高等教育,2017(19). [3]杨科正,白思.面对“双一流”建设一般地方高校如何作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17(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