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西部地区高等设计教育模态转型研究
范文

    李冠林

    [摘? 要]本文以陕西高校数据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地域教育结构和模态的分析,按照区域化平衡设计教育理念之间的差异,对高等设计教育的转型模式进行了论证与探索。目前,从我国设计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迫切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设计语系和视觉符号,西部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十分适合进行目标明确的、立足于传统艺术复兴的设计教育课程结构调整。

    [关键词]西部地区? 高等设计教育? 模态? 转型

    近年来,设计行业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大,高等设计教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宏观上,新时期国家教育战略与策略开始转型,“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与设计教育有着重要的关联性,从加工到设计研发、从复制跟随到创新和引领,高等设计教育越来越需要认真挖掘我国自身文化艺术特点。中观上,设计行业与教育存在着多元交叉关系,整体设计教育与创作的西方化、教育课程的陈旧化都悄然产生了矛盾与博弈。微观上,高等设计教育本身从招生到就业的整个环节中,既存在学校教育部分内容缺失,又存在行业多年以来未解决的创作关系矛盾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基础仍然是高等教育本身,教育形态的转变是新时期中国高等设计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西部地区也是如此。就西部地区而言,高等设计教育面对的群体、地域文化及经济背景都与东部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对西部地区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与设计是新时代建立中国设计语境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陕西高等设计教育数据模型调研综述

    1.陕西高等设计教育的形态与显性结构分析

    设计教育行业在我国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工艺美术教育,中国设计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业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即“探索具有明显中国特点的视觉设计语言和教育教学模式”。就这一共识而言,西部地区高等设计教育的优势也逐渐得以显现,基本可以分为三点。第一,传统文化地域资源优势。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预见性支撑。第三,陕西具有设计教育的高校数量多,综合结构基本完整。陕西共有93所高校,开设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有30所,具有研究生培养学科点的高校有15所,其中具备博士培养资格的高校有2所,有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1所。从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面的显性结构问题。一是建立设计本专科教育的高校比重大,但专业完整度不足。二是专业培养层次完整,但结构配比不平衡,只有西安美术学院和陕西科技大学从专科到博士培养层次完整。因此,笔者认为办学层次必须与人才结构的多样化需求相适应,合理的人才结构层次应该是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呈正三角形的。

    2.陕西高等设计教育的结构、师资与课程配比分析

    专业结构和课程配比是高等教育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未来模态的转型都是基于这个方面组织架构的。对专业结构和课程配比的分析是专业模块调整和转型实施的依据,笔者对陕西高等设计教育专业结构、师资结构及课程配比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从专业结构、师资结构和课程配比中可以反映出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第一,专业结构。视觉传达设计是开设最多的专业,占比为65%,其他专业(艺术与科技、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占比为35%,从统计数据来看,陕西高等设计教育专业模块覆盖率完整,但专业细化和更新程度较低。第二,从师资结构可以了解未来转型的基础教育成本和可实施性。总体来看,陕西地区高级职称师资与中级职称师资配比相对合理。第三,课程配比反映的是课程开展的内容与框架,涉及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设计与调整,问题集中体现在基础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配比上,20%的其他相关课程比例过大,13%的理论课程比例较小。培养目标和培养机制决定了课程开展的内容,模态转型的难度决定着该内容的调整,未来结构的转型必须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切入教学内容,从原有固态课程教学模式中进行动态的课程转型,从“跟随型”转变为“自主型”课程模式,建立“创新型”结构范式。笔者认为,在这一转型范式构建过程中,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模块改革与调整。设计教育模式的混合与重叠

    设计学高等教育转型格局的生成,需要结合普遍规律形成合理的模式,设计学科教育模式是一种混合与重叠的基本形态。西方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是美术教育—工艺美术教育—设计教育,三者在学科定位、课程内容、师资规模、招生模式等方面是模糊或者共享的,后来逐渐区分并形成各自的特色,成为不同的学科范式。[1]但对于我国而言,三者的教育模态都不是从本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萌发而来的,这就更加说明了教育规律和教学内容混合重叠的复杂性。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国设计教育的模态在本源文化上就与西方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工艺美术的定义来看,《辞海》的解释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包括日用工艺和欣赏工艺两大类。[2]文化部官方给出的定义更加细化,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而西方语境下的“工艺”则是指“用来制作物品的手工运动”,即手工艺,它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所有物品都是工艺品;第二个阶段是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和美术观念上的区别;第三个阶段是工业革命以后,手工艺与工业产品有了区分。[3]从艺术表达的方法论来看,初始的艺术形式和观念差异明显,中国绘画追求的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对本我精神的提炼,西方绘画则注重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呈现。因此,应从教育本质和特点分析高等设计教育的混合性与重叠性规律,首先科学性的基础设计训练应加入传统“造物”观念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结合中国绘画和哲学的精神创造观念。其次应重视“工艺美术”的传统价值,尤其应在工艺美术视觉符号的提取与再设计上进行有效的潜心研究。最后应综合西方科学研究逻辑与中国传统哲学逻辑的混合与重叠性,重新解讀高等设计教育的历史责任和教育结构。基于西部地区特色的创新性教学模态构建

    高等设计教育结构应与设计产业结构和协同创新结构进行良性互动,从而构建一个可持续性的行业生态循环系统。因此,西部地区特色高等设计教育模态构建应从三个基础问题入手。一是设计产业对高等设计教育的反馈与影响。二是高等院校学术研究内容与市场的协同创新。三是对本源文化深入科学的挖掘。

    从设计产业对高等设计教育转型的反馈与影响角度分析,课程模式的混合与重叠性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和协同创新的绑定转型方面,即产业发展对设计教育的影响。现有的课程模式并不能满足设计发展的基本规律,相对行业产业而言,设计课程服务的产业对象远大于现有西部地区高等设计教育所设定的专业方向。从2018年国家文化部发布的最新文化产业结构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9大类中的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都是设计可以涉猎的产业类型。设计产业市场GDP比重持续增长,2015至2016年增幅为4.07%。同时,对于民生、市场、产业和文化服务而言,设计也有明显的缺位问题。相对现有的高等设计教育结构而言,设计史、设计文献、设计作品等静态研究比较集中,而针对当前设计实务领域中的诸多问题,比如设计管理、设计营销、设计服务、设计体验等,目前的研究范式通常无法提供有效的阐释。[4]因此,高等设计教育模态转型应该结合产业实际需求,架构新的教育课程逻辑。

    从高等设计教育与市场协同创新角度分析,设计教育与市场协同创新具体可以分为十个大类,分别是电影、品牌、空间、文创、工业产品、科技、文化活动、城市建设、图书和广告。协同创新模式也同样以市场应用条件为基础,但更多的是学校教育对社会行业的综合反馈。对于高等设计教育来说,我们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的关系,同时还应关注本源艺术文化的特点与设计教育的关系。笔者认为,西部地区未来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具有充分的条件将设计外显为一道教育的人文景观。

    西部地区特色高等设计教育模态的构建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对本源文化深入科学的挖掘,这也是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优势的教育条件。需要首先面对民族设计文化遗产,既要反对“食古不化”,又要反对崇洋媚外的“文化虚无主义”,[5]不能将设计教育看成技术教育或者方法教育,而应该强调文化立场,用西部地区文化艺术资源优势区别于东部地区经济优势,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传统创新”的倾向性。结? 语

    “设计教育的成长历程就是设计艺术学科的发展历程,也是学科体系逐步趋向科学性的历程”,[6]通过对陕西高校数据模型的整理分析,结合西部地区高等设计教育面临的转型问题,我们可以直观地总结出创新模态转型的三个问题。第一,从整体模态结构来看,陕西高等设计教育具备未来转型的优势基础。第二,新时期的国家教育战略创新型需求,促使西部地区高等设计教育应有效结合设计产业和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基础教育转型。第三,从设计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设计语系和视觉符号,西部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适合进行目标明确的、立足于传统艺术复兴的设计教育课程结构调整。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3]〔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朱淳 译,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4]石晨旭、祝帅:《中国平面设计产业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5]李超德、束霞平、卢海栗:《設计的文化立场——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6]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 陕西西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