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普通高校开展中医通识教育的意义与方式小议
范文

    徐桁

    [摘 ?要]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教育模式,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和理性发展。在普通高校之中为本科生开设中医文化的通识教育普及课程,有利于非中医专业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有利于中医药学的良性发展,提高中医与其他多学科交叉共进的可能性。高校可以利用开设选修课、网络课、开展校园中医药文化通识教育讲座等方法进行中医通识教育。

    [关键词]普通高校 ?通识教育 ?中医药学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推崇。特别是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北大学子座谈时,几次提及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的问题。可见,党和中央非常重视在普通高校学生当中开展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教育。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体系完备,思维逻辑缜密,蕴含着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智慧结晶和实践经验,在新时代依然充满着潮气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很有必要将中医文化的一般性常识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引入普通高校的课堂。

    通识教育脱胎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教育模式。“通识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课程设置模式,而是一种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精神成人,具体来说就是‘做什么人和‘如何做人。”[1]也就是说,通识教育强调的不是将教育作为职业培训的手段,而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和理性发展。因此有必要在普通高校之中为本科生开设中医文化的通识教育普及课程,让在校大学生或离校的知识青年成为继承、传播中医文化的活的载体。普通高校开展中医通识教育的意义

    在普通高校的非医学类专业开展中医通识教育,有利于扩展在校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和范围的认知,使其认识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哲学、文学和史学等,还包括含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因此,在普通高校学生中,特别是在本科生中以通识教育的形式将基本的中医药知识传播开来,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自觉性,有利于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更有利于为中医等传统科技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沃土。

    1.在普通高校开展中医通识教育,有利于非中医专业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树立对中国传统医学思想、技术的信心,增强文化自信。目前虽然多数人都能够理性地看待中医药学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仍然受到知识的局限,认为中医就是“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就是针灸汤药的治疗手段而已。与此同時,由于社会上出现了小部分打着中医药旗号招摇撞骗的企业与个人,使得大众,特别是有一定知识水平、学识素养的民众开始以谨慎甚至排斥的态度来对待中医,让真正的、科学的、传统的中医受了不白之屈。这些存在都不利于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科技进行传播,在高校开展中医通识教育一方面可以为中医正名,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加厚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2.在普通高校开展中医通识教育,有利于加深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只有在继承、传播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这绝不仅仅是中医药从业者(包括中医医生、教师,中药药剂师等)的任务,还需要全社会为其提供土壤和环境。尤其是在学历、素质相对较高的人群(本科以上),对中医药常识有一个基本的、客观的认知,这是构成中医药文化健康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普通高校非中医药学专业中医通识教育,必然有利于这一基础的形成。当接受过正规的、集中的中医基础常识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就会将客观的、正确的中医认知观念带到社会各个领域,从而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从根本上杜绝恶意夸大、歪曲利用中医,或刻意诋毁、一味排斥中医的情况,为中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在普通高校开展中医通识教育,有利于拓展高校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思维模式。众所周知,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经历通常会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思维模式的定型,但由于高校专业的划分,多数学生所接触的学科门类和知识体系相对单一,因此也容易形成惯性思维模式。加强普通高校非中医类专业本科生的中医通识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中国古代传统逻辑思维和科技思维的参考模式,并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提供多样的思维模式。

    4.在普通高校开展中医通识教育,有利于中医药学的良性发展,同时提高中医与其他多学科交叉共进的可能性。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必须眼界开阔,寻求多学科、多领域的协同共进。中医药学也不例外。目前中医药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几乎都是在交叉学科背景下产生的,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正是利用中医药学理论结合西医药理学、化学等进行实验,最后提炼出青蒿素,为整个人类作出巨大贡献。因此,中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现代化发展,不可能离开跨学科研究。在普通高校的非中医类专业学生中开设中医通识教育,可以使更多的大学生初步了解中医,在中医药学和其他各学科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为中医与其他学科间的交流提供初步的可能。普通高校开展中医通识教育的方式

    在普通高校的非中医类专业开展中医通识教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也可多种方式结合使用。

    1.开设选修课。目前普通高校一般会要求本科生选报与自己专业相异的选修课,旨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有师资条件开设中医药类选修课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校内开设有关课程,并赋予相应学分,吸引对中医药学有一定兴趣的非中医类专业学生的学习。但应注意,开设中医相关选修课,绝不能以培养行医治病之医师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并强调其通识教育的目的。

    2.利用网络课程教学。普通高校可以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黄帝内经》选读等中医类课程录制教学视频,上传至本校校园网站,以供学生自行下载、学习并计入学分。也可要求学生注册、登录智慧树、学堂在线、爱课程等微课、慕课平台,在线学习中医药学有关基础课程,以达到普及中医药知识、文化的目的。

    3.开展校园中医药文化通识教育讲座。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可以招聘、配备中医药学专业教师,并由这些教师定期向学生开展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文化的讲座。如果不具备直接招聘、配备中医药专业教师的高校,也可以邀请临近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或中医医院的相关专业教师、医师等前来开展不定期的讲座。这类讲座宜浅不宜深,宜广不宜精,以达到中医知识普及、通识教育的目的。

    以上所涉及的几种教育、教学方式宜综合使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重在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不宜以严格的考试形式进行考核,避免让不同学科学生将中医通识教育视为严重负担而产生逆反心理。结 ?语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校非医学类专业学生中开展中医通识教育是非常有意义并且有必要的,这不仅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对中医的了解,普遍提高中医文化在国民中的认知度,还能很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思维模式的多样性,更为我国提倡的文化自信充实内涵、扩展外延,有利于全民文化自信心的进一步提升。“在大学通识教育体系中纳入中医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学习科学的健康理念与相关健康知识,以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领略传统中医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人文素养。”[2]因此,在普通高校非中医类本科教学过程中加入中医通识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从长远来看,普通高校非中医类本科教学过程中加入中医通识教育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社会、对国家,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王君明:《中医药通识教育的应用及策略》,《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第7期。

    [2]张树剑:《中医文化通识教育与大众传播的探索与思考》,《中医药文化》2014年第1期。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 ?陕西咸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