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推进国家安全学科建设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范文 | 陶坚 摘 要: 国际关系学院凭借多年来在国际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深厚积淀,从学科建设规划、教学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全方位回应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时代需求,把全面推进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统筹学校工作全局的奋斗目标,力求在新时代开创出一条坚持特色、守正创新的办学之路。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学科建设 2019年10月,国际关系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回顾过去70年的办学历程,我们始终把培养党和国家最急需的人才作为光荣使命,从建国后的外交外事人才,改革开放初期“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到进入21世纪涉外政法类人才等,学校在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质量都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外语功底、宽广的国际视野”成为全体“国关人”共有的鲜明特质。 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绘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面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出的时代召唤,国关人必将以砥砺奋进、厚积薄发的姿态,迎接全新的挑战,为建设在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领域“高水平、专而精”的特色大学而不懈奋斗。 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和根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深刻总结古今中外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相较于过去以军事斗争及相互关联的外交和政治战略为基本内容的传统安全概念,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十二个领域的安全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其理论的关注焦点处于各学科的交叉地带或前沿领域,对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理论支撑提出了迫切需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升华于国家安全实践,引领国家安全实践,是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的行动指南,对相关领域的智库建设和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全新和更高的要求。 统筹校内外资源,规划国家安全学科发展思路和工作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思想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发展步伐。学校领导班子与全体教职工对集中学校现有资源优势,全力建设国家安全学科形成了高度共识。学校多年来对国家安全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和较强的学科人才储备:2004年,刘跃进教授在《国家安全学》一书中率先提出国家安全研究的 “十二个基本领域”,并带领团队长期开展深入研究,为全面认识和宏观把握新时期国家安全的丰富内涵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准备和有价值的决策参考;2014年,李文良教授提出的“国家安全”基本定义,被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充分吸取和采纳,并在该法第二条予以界定使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紧紧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全新机遇,吹响了向国家安全学科进军的集结号。 第一,精准制订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学校以《国际关系学院学科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5)》为统领,出台《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5)》和《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高精尖学科项目规划》,明确了学校统筹推进以国家安全为教学研究特色学科建设布局的“路线图”“时间表”和具体的“施工图”。同时,学校党委以“凝思想、聚人心、促发展”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宣传动员,走访校内各教学单位,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宣讲规划方案,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发动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做好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取得积极效果。 第二,成立“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学科建设协同交流机制化。2018年5月,由学校牵头,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外交学院、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共同组建国内首个“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以“文理—军地—校所—校校—校内协同”为路径,通过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开展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深入研究。“中心”成立后,先后在北京、重庆等地举办多次学术活动,形成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 第三,按照“一流学科”标准组织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实现“三步走”。2018年7月,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决定,学校被纳入北京市博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名单(2018—2020),迈出了申博工作和学科融合建设的坚实一步;2018年8月,学校正式以“国家安全学”新兴学科申报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经专家论证评审、申报答辩和学位委员会评议等环节,2019年5月,学校最终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国家安全学”率先取得省部级一流学科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学校积极与教育部和中央有关单位沟通,寻求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标志着学校已全面步入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快车道”。 推进国家安全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和研究阵地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日趋完善 学校大力推动国家安全学科体系下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和研究阵地建设,激励教学和科研团队聚焦国家安全领域的前沿学术课题与专业课程,努力填补空白。同时,学校率先启动国家安全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为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做出积极尝试。 第一,稳步壮大教学团队,加快线上线下课程与教材的同步建设。学校推动全国首个国家安全教育网络精品课“解码国家安全”深入建设,开发上线“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SPOC课程,梳理完善校内7大领域的国家安全专业课程62门,纳入培养方案的修订计划;组织编写《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教材读本(大中小学版)并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国内首套适合不同学业层次学习使用的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教材。2019年,“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校内外专家启动了31本国家安全专业教材和普及教材编写工作。同时,启动国家安全专业特色培训讲师团的筹建,旨在同步实现学校国家安全学科发展建设、教学科研团队锤炼提升与面向社会系统培训教育服务三重目标,持续发揮学校在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上的全面引领作用。 第二,推进国家安全研究阵地建设,为国家安全立言立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自2013年改版以来,坚持以安全研究为特色,强化“加强战略思维、审视国际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刊物定位,为学校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服务,已成为我国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国际安全研究》已经被北京大学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收录为核心期刊,被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7—2018)》收录为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收录为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同时也是2013—2018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8年以来,《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联合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编制的“年度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成为我国首个面向全球公开发布的国际安全大数据评级指数。 2019年,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入选AMI中国核心智库,《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和《中国国际安全研究报告》填补我国蓝皮书系列国家安全领域的空白,成为国家安全领域的权威智库报告。众多理论观点和成果,已使学校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研究前沿和学术创新的领先平台。 第三,聚焦国家安全特色,率先启动“国家安全学”硕士研究生培养。2018年以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先行先试,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增设“国家安全学”专业,已累计招收26名硕士研究生。同时,还首次以“国家安全学”专业开展非全日制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人员培养工作,首批两个班次正式开班。2018年,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授权正式获批,并率先以信息内容安全方向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启动了与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交叉建设试点。学校各专业以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为契合点,修订完成《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版);起草完成《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体系设置论证方案指导性意见》,对学校现有学科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聚焦国家安全特色进行制度化和体系化安排。 弘扬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忠于党和国家、热爱人民、关心国家安全、关注国际时事早已成为国关师生最为显著的品格和气质,这与国际关系学院长期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把“厚植家国情怀”作为最重要的人才培养要素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层面加强对学生知识结构和素养的塑造和培育;另一方面,则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层面不断创新,发挥特色校园文化的辐射力、感染力,引领广大师生贡献国家安全事业。 第一,围绕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问题,组织高水平学术活动。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等学术和科研机构,围绕国家安全重要议题和国际关系热点问题,组织了“国际关系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安全论坛”“藻园讲坛”等广受校内外关注的高水平学术活动,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校参与学术交流或讲学,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在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浓厚的学术气氛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充分感受到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前沿理论的吸引力,从而鼓励、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在相关领域开展深入学习和研究。 第二,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一所以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研究见长的高校,学校抓住近年来国家加大“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力度的有利契机,组织校内新近发展的师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以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为教育基地,开展每年一度的入党宣誓活动,通过现场宣讲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等隐蔽战线先烈的光辉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国家安全、民族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成立国家安全教育学院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承担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普及国家安全常识的社会职能。2019年4月15日,国际关系学院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正式成立;2019年5月,经批准成立国家安全教育学院。按照“一体两翼,区分层次,精准发力”的建设原则,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下设“国家安全专业特色培训讲师团”和“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师生宣讲团”,分别以发展建设国家安全学科、锤炼提升教学科研团队和面向社会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推进校园文化特色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2019年上半年,宣讲团专家組成员面向国内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国家安全形势报告会十余次;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学生志愿者团队完成了前期的招募组织工作,并面向北京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的师生和家长开展了首次宣讲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为面向大、中、小学全面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普及工作完成了最初的素材收集、人才储备和运作模式的初步探索。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校长) [责任编辑:苑聪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