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行为研究 |
范文 | 刘楚 邱雯琳 魏珊珊 摘要:本研究根据实证调查的结果.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科学分析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行为的特点,提出从明确学习动机,提高个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主动融入合适的学习群体,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合理的成败归因,做好时间管理等方面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率 随着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的普及,以及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更新换代,网络发展的成果日益显著,网络也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及其不同于传统学习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快捷与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信息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对当下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进行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行为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是河南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设计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行为”问卷,问卷题目共有22道,共发布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309份,回收率99.68%。 (一)网络学习的内容与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70.2%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与专业课或选修课相关的学习,但主动去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网络阅读期刊文献等资料的相对较少,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6.54%和9.39%,这反映出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拓展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更多的学生是基于课程需要被动学习。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自己看书查资料,占比58.9%:上网学习,占比29.77%:只有少量学生通过找教师辅导和其他方式来学习。这反映出在大学生自主学习中,网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學生仍以看书查资料的学习方式为主,这是由于大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同时,在学校只有小部分课程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大部分课程虽然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学生还是以书本为主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与复习,然后才是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查找疑点和难点。 (二)网络资源的使用率和使用频率 本次调查共涉及六种网络学习资源,其中搜索引擎有别于网上图书馆和精品课程网站,以其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查询速度快的优势成为大学生网络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占比70.87%:有将近50%的大学生选择了网上图书馆或精品课程网站的学习方式,这体现了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途径丰富多样,但大多数大学生仍停留在最直接的网络搜索阶段,对其他资源的利用率不足:而电子书、微博等在网络学习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学生更倾向于其娱乐功能。同时,44.01%的大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频率为一周一到三次,这表明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频率较高,网络一方面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三)网络环境对线下教学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有近33.33%的大学生表示上课应该带手机。当今,大学生上课携带手机已经是常态,74.43%的受调查者表示在上课时并不能全身心投入,他们时而上网时而听课,甚至有5名受访者表示只上网不听课。有44.34%的学生利用手机学习.有55.66%的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处理个人事务、娱乐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也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应用领域的扩展,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大学课堂的开放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听课状态的懈怠。 (四)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资源的了解和利用并不够深入透彻,深入了解的比例仅占18.12%,而基本了解或者仅浏览的比例占80%左右。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不能够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加强:另一方面反映了网络学习的内容和体系仍然有待改善。同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娱乐和社交的比例高达70.88%,而进行信息获取类的比重仅占24.6%,可见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自主性较弱,主要将其应用于娱乐和社交。 (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效率及产生效率差异的原因 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效率的调查中,56.31%的学生认为效率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32.36%的学生认为效率很高,而11.33%的学生认为效率很低,并且会让其分心,这表明大学生网络学习效率普遍不高。另一调查显示,在利用网络学习时,如果遇到精力不集中的情况,近半数的大学生会改变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但仍有近20%的大学生会受到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注意力分散。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学习者的主观意愿和能力。除此之外,教师的正确引导、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科学合理的网络学习资源也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基于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与对策 (一)明确学习动机,提高个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运用网络的动机与需求通常分为两类,一是基于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二是基于兴趣的自我娱乐与丰富。网络学习属于社会性需要,大学生希望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而产生这种需要的主要动机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越强,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意愿就会越强烈。在现实中,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然而,意志力坚定、目的性强的大学生仍能够适应网络学习并从中获益。因此对大学生而言,首要的任务就是明确学习的动机,找到合适的自我定位:其次要提高个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自我管理,从而逐步提高学习效率并有所收获。 (二)主动融人合适的学习群体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受群体的影响。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从众行为、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抑制作用三个方面。社会从众行为会促使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以群体的决策和行为为依据,社会助长作用会提高个体的活动效率,而社会抑制作用则会使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削弱。比如,进行在线学习时,如果大多数学生不能抵抗诱惑、用手机进行娱乐,那么这种群体行为很容易对其他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时间的掌控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网络学习的方式以及大学以教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模式,都有利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学习的群体意识和团队意识。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入更适合自己的群体,也可以选择和自己目标一致的同学或朋友组成非正式群体,在群体中正确地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 学习效率不仅取决于个人能力,还取决于激励水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1/2的大学生主要运用网络进行娱乐活动,即便是学习,仍有超半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课堂教学的硬性要求,真正自发地以扩展知识和主动学习为目的的人数远低于前者。多数大学生偏向于消极、被动的学习模式,内外激励不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学生处于不同的需求层次,而强化激励需要把握个人的需要,诱导更高层次的需要,并且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在内部激励上,大学生应该不断培养自己更高层次的需要、强化学习动机并进行自我激励,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并坚持完成。在外部激励上,学校可以树立学习的榜样,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增加学习的物质奖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群体激励的优势,通过集体行为准则形成约束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合理的成败归因 大学生对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对个人学习的积极性有极大的影响。在调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原因时,70%左右的大学生将之归因为学习者的主观意愿和能力,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偏向于內归因,合理的内归因会让大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相信通过调整自己的状态或学习方式、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然而,过度内归因则会让其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和内疚感。因此,大学生应该用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待自己,避免对失败进行纯粹的消极归因,要取长补短,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五)做好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决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时间管理即自我管理。如今,逐渐完善的网络学习模式虽然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但同时也加剧了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负面影响,这在考前突击、边听课边玩手机、网络娱乐占据大量时间等现象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科学规划时间:设置合理的目标,切忌目标过高或过低:量化学习目标并坚决执行目标,必要时可以采用相互监督的方式贯彻落实。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逐渐进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网络环境下个性化、虚拟化、协作化的学习行为,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学习行为,是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新形式。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进行研究,了解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规律,找到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途径,对当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