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调查研究 |
范文 | 韩忠全 郭望远 摘? ? 要:研究生是高素质人才、专业化人才的典型代表,研究生导师负责制是当前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方针指南。高校要达成“立德树人”教育使命,培育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调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改进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中图分类号:G64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9-0080-02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研究生導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关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现状的调研显示,绝大多数研究生导师认可立德树人工作是教育的本质,但对于立德树人工作的职责、落实方法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并没有达成共识[1]。关于这类问题,是值得关注并为之进行深入研究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事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达成。通过调查分析12048份有效调查数据,总结黑龙江省高校当前研究生导师队伍立德树人职责履行情况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措施,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能力与水平。 一、当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状况分析 本次调查以黑龙江省高校研究生为主要调研对象,了解研究生对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情况的评价,立足于所得数据分析,发现黑龙江省高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中存在的不足、短板和弱项,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采取有益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生导师发挥思政功能现状 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研究生导师承担“首要责任人”身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首要责任人”的应有之义。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的评价因素,分析目前研究生导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研究生对于研究生导师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评价好的学生人数为10805人,占比89.68%;评价一般的为1024人,占比8.5%;评价差的为91人,占比0.76%;认为无所谓的为128人,占比1.06%。从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对于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整体上是好的。 (二)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履行现状 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主要表现为学术道德规范与思想道德素质。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履行效果优劣一直以来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具有事关高等教育是否可以有效开展的极端重要性。 通过调查发现,研究生对于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评价非常好的为9894人,占比82.12%;评价好的为1704人,占比14.14%;评价一般的为366人,占比3.04%;评价较差的为84人,占比0.7%。可以看出研究生对于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整体评价非常好。 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履行能力也体现在研究生导师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综合能力上。研究生对于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整体评价也是非常好。 (三)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和谐关系建构现状 和谐师生关系体现在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的高低。调研中发现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是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否带研究生参加教改项目、科研项目或发表学术论文、是否带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交流活动。 研究生对于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方面评价非常好的有9157人,占比76%;评价好的是2158人,占比17.91%。研究生导师带研究生参加过教改项目、科研项目或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有9006人,占比74.75%;没有参加过的有3042人,占比25.25%。研究生导师带研究生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活动的有3051人,占比25.32%;偶尔参加的有4484人,占比37.22%;未曾参加过的有4513人,占比37.46%。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研究生对于导师在指导能力方面的评价指标有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否带研究生参加教改项目、科研项目或发表学术论文、带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活动情况。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评价整体上非常好;较多研究生导师带研究生参加过教改项目、科研项目或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导师带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活动情况则是偶尔和未有过,经常带研究生参加的占比更少。 二、加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的策略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指出:“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履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能力建设直接指向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师德师风建设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从三方面出发探究加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能力建设的合理路径,构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着力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能力。 (一)注重导师队伍思政职能的发挥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同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发挥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是研究生导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必备职能。研究生在实践中能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体现立“德”的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2],因此研究生导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求培育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研究生导师需要更加重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与方法,形成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着力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研究生导师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之策,是落实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发挥的应有之举。“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要求研究生导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技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的方方面面。研究生导师肩负“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的使命,这就要求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注重通过言传身教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育人于无形,高尚品德引领与行为引导胜过严肃的理论灌输,导师的自我示范作用会直接带动研究生的积极践行,实现育人事半功倍的实效。 (二)加强导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合格研究生导师的必备条件,研究生非常关注和重视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问题。“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学生政治信仰、道德情操、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的引路人”[4]。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是引导研究生立德的前提,只有研究生导师具备高尚师德师风,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引导与思想引领,从思想上与实践中以导师为榜样,实现研究生对于导师的价值认同,立德树人才能展现实效。 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高校应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的规定要求,加强顶层制度建设。始终坚持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要求,强化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明确导师之德与培养研究生之德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德行”培养“德性”,达成“树人”的根本目的,实现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以师德师风为考评的首要因素,对于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采取坚决态度,从而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坚定的制度保障。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研究生导师是否符合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要求。“以仁爱之心构建师生对话与沟通的渠道,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引导学生”[5],达到“树人”的目的,正是党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 (三)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建构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和谐师生关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提升实效性的关键一环。在一定意义上讲,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有效履行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与前提。 建立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体,首先需要导师确立两者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只有形成共同体意识,导师才能在具体的研究生指导工作中做到尊重研究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实现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其次,高校要畅通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机制。研究生学业与管理有时难以形成一致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积极沟通,关注研究生在学业以外的发展诉求,形成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合力。只有研究生导师真心关注所培养的研究生,才能从根本上赢得研究生的认同,这样所形成的共同体才会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1]刘林.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与实现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王武习.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0). [5]李琳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8). [责任编辑? 包玉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