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创新举措,做好毕业生就业大文章 |
范文 | 思源
2020年毕业季,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了诸多新挑战。 有挑战,就有机遇。7月10日,经过精心准备,新乡学院为第4批返校的1400多名毕业生举办了一场线下校园招聘会。在这场招聘会上,省内外96家招聘单位提供了1500个招聘岗位,最终有近百名毕业生签约,200多名毕业生与招聘单位达成意向。 学校党委书记尚宝平、校长刘兴友走进现场,与多家招聘单位进行深入交流,与求职毕业生进行亲切沟通,既感受到了招聘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认可,也感受到了新时代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十足信心。 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新乡学院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强能、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人本化、开放式、合作型、求错位、接地气”的办学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育人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特别是近年,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创新引飞工程”“名师工程”等建设工作,立体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维育人体系,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知识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上手快可持续”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学科专业比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一直稳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只有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才能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真正增强毕业生在面对困难时的就业信心。”刘兴友校长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为学校坚持内涵建设、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对刘兴友校长的采访,从这个话题开始。 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稳就业 河南教育(高教):刘校长,您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高校的工作节奏,也打乱了毕业生的求职节奏。您如何看待这场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刘兴友:整体来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一方面,我国今年的毕业生数量达到874万,同比增加40万,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活动大幅放缓,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就业结构性矛盾持续存在。因此,劳动力市场在短期内会出现供需失衡。再加上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暂停或推迟,也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求职与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针对疫情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六稳”“六保”,首要的就是保就业,而高校毕业生是重点群体。据了解, 2月初至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各部门先后印发30多项惠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要求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以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就业。 在这种背景下,新乡学院全校上下提高站位,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拓展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做好精准帮扶。同时,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各级各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确保今年的毕业生按时毕业、顺利就业和学校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河南教育(高教):新乡学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刘兴友:例如,学校要求二级学院作为毕业生就业的直接责任单位,认真细化就业工作方案,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压实工作责任,真实准确统计就业数据,想方设法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要求健全校内相关机构分工负责、协同推进、院系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细化就业工作安排,精心组织就业活动,形成“人人关心毕业生就业、人人支持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局面;要求相关单位用好“云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移动终端开展网络就业工作;要求各学院把每一位毕业生放在心中,把每一位毕业生的特殊情况放在心中,针对其不同特点、不同情况,用心用情、精准施策,做好教育引导、帮扶服务。特别是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学校建立毕业生就业帮扶台账,实行“一帮一”“一生一策”精准帮扶措施,增强其就业信心、提升其就业能力,确保不出现就业工作的“短板”。同时,学校把好用人单位质量关,确保提供的备选招聘岗位达到本专业学生人数的3倍。 可以说,面对疫情的冲击,我们对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依然充满信心。一方面,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趋稳向好,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学校在7月10日已经顺利举办了一场现场招聘会。从现场反馈的情况来看,各用工单位已经恢复生产,对毕业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学校近年不断强化内涵建设,通过实施“创新引飞工程”等积极完善“三全育人”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让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更有自信心。 “创新引飞工程”,提升毕业生竞争力 河南教育(高教):您刚才提到学校实施了“创新引飞工程”,这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 刘兴友:这是我们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体系和长效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成才规划”“学习规划”上的指导作用,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制度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确定了“专业知识好、实践能力强、基本素质高、上手快可持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个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根据新时代大學生的成长特点和对一流应用型高校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引飞工程”。这项“工程”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强调师生交流、互动平台的搭建,着力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化需求,以“引导”代替“灌输”,以“良师益友”代替“权威专家”,将知识传授与职业规划相结合、专业设计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真正做到了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相辅相成。 经过一年的试点,学校于2017年初出台了《新乡学院创新引飞工程实施办法》,并在2017级新生中全面开始实施。同年,学校分别聘任2016级导师565名、2017级导师697名。“工程”实施以来,效果显著:2019年,学校学生在创新引飞导师指导下,在各类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8项、省级特等奖4项,完成10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引飞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整体上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习惯更加良好,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的观念更加深入。 河南教育(高教):在“创新引飞工程”中,创新引飞导师是一个关键? 刘兴友:是的,创新引飞导师是“创新引飞工程”的直接落实者,是“三全”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指导与引导者,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学校严格创新引飞导师推荐聘任程序,制定了明确的创新引飞导师任职条件和推荐聘任方式。例如:每名导师一般指导一个年级的5~8名学生,四个年级加起来总数不能超过30名学生,突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同时,学校制定了《新乡学院创新引飞导师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成才规划、学习规划和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生活能力的提升。 为激发导师的积极性,学校还制定了完善的保障激励措施。例如:创新引飞导师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考评依据,学校根据创新引飞导师指导学生人数和年度考核结果发放创新引飞导师指导费等。 河南教育(高教):您提到的考核内容也就是创新引飞导师的工作职责吧? 刘兴友:创新引飞导师的工作职责是“一个引领、两项规划和四种能力”。 “一个引领”即思想引领。导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定期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发现并协同辅导员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惑和困难。 “两项规划”即成才规划、学习规划。导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立足现实、立足自身,设定人生目标、制订大学各阶段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要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选课方案,优化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学科竞赛、实习实践、生产实习、撰写专业论文等,尤其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四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生活能力。导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提升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或专业竞赛、小发明、小制作实践,让学生积极融入教师的科技创新工作中,把大学生创新基金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紧密对接。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创业实践,养成热爱劳动、热心实践、踏实肯干的好习惯,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针对现实情况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并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不断适应社会生活与职业需求。 导师在完成这些工作职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勇于担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河南教育(高教):您对还未就业的毕业生有哪些建议? 刘兴友:我在学校今年的毕业典礼上曾讲过,也是我对现在未就业的毕业生想讲的。 一是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这是对广大毕业生的殷切期望,也应该是新时代青年的自觉追求、使命担当。基层、边疆大有可为,要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精神和追求。 二是艰苦奋斗。找工作是未就业大学生面临的直接问题,他们承受的就业压力比以往都大。但是,希望他们要展现90后的勇敢和倔强,通过奋斗改变现状,就像当年创业的马云,当下拼搏的网红薇娅、带货一哥李佳琦,他们每一个自信的微笑都承载着咬紧牙关的坚持。他们的艰苦奋斗终将收获美好未来。 三是臻于至善。经过疫情的洗礼,我们深刻体会到,要珍惜有限生命中的每一刻,微笑面对眼前的一切,然后努力變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所以,要及时调整就业预期,先就业再择业,第一份工作是毕业生踏入社会后的另一所大学,可以教会他们必要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也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尝试,逐渐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方向。然后,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职业梦想。 责编:思 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