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转型发展的探索
范文

    李欣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科研定位和办学定位矛盾、職称科研现象突出等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在科研转型发展中要进一步明确科研定位,做好“放管服”,转变科研管理思路,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改革和探索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科研;转型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2000年以后由多所专科或独立院校升格成本科的高校。目前,我国已建成6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占高校总数一半以上。新建本科院校多位于省会城市之外,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行业性。2015年,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自此,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拉开序幕。

    科研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也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在转型发展中“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等问题,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见解不一,长期困扰着学校的发展。本研究就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发展存在的问题、科研定位、深化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发展和学校发展定位矛盾突出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普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和地方性。目前,国家没有对高校实施分类评价,新建本科院校为了迅速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社会排名,在科研上采取“短平快”的策略,大量引进具有博士学历的高层次人才,遵循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政策导向,追求国家级课题和SCI等论文数量,导致“五唯”现象严重。这些因素造成新建本科院校长期在办学定位应用型和科研定位学术型两条战线奋战,面临老牌学术型高校和同类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竞争,放弃了自身办学最具特色的地方性、行业性优势,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没有实现和传统大学的错位发展,办学定位和科研发展矛盾突出。

    (二)教师科研动力不足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基础普遍较差,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匮乏。教师科研的最大动力就是职称评审。部分教师为取得高级职称,科研成果丰硕,一旦取得高级职称后就不再从事科研工作,或者从事一些和高级职称不相符的低层次科研以完成科研考核,没有成为学校期望的学科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团队带头人,起不到“传帮带”的作用;部分教师在科研上攻坚克难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评了副高级职称以后,即偃旗息鼓,告别科研,甚至部分教师退休时也仅仅是讲师职称。同时,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动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滑趋势,年轻教师虽动力足,但科研经验匮乏,无法发挥学术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发展缓慢。

    (三)科技成果转化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有限

    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能力代表着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基础差,职称科研严重,缺乏学术带头人,盲目追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SCI论文等基础研究,职称评审等政策方面没有把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正确导向。这些因素导致学校具有应用价值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少,成果转化更少,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支撑能力发挥等贡献有限。新建本科院校多为地方性高校,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投入和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的产出效益不成正比,导致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减少,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条件的改善放缓,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二、进一步明确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发展定位

    (一)坚持应用型和技术开发型科研为主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决定了学校科研定位只能是以应用型和技术开发型科研为主。正如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所指出的,“应用型的高校以教学为主,同时也要开展研究,只不过它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的、开发性的研究”。在教师层面上,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科研也是培养人才的手段之一。作为应用型高校的教师,从事应用型科研,应将自己的应用型和技术开发型科研融入教学中,把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和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需求融入课堂。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教学科研协调共振,才能支撑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否则,教师只能以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学生去面临明天的就业,是无法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在学校层面上,新建本科院校要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主动承担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解决社会发展的棘手问题。

    (二)培育科研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等特点。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要主动出击,广泛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重大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集中科研力量,和企业联合攻关,在某些领域或几个领域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形成科研特色或者特色科研。

    (三)兼顾基础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升格为本科后,5~10年内引进博士数量巨大,SCI、EI等论文数量激增,同时学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大高精尖设备购置力度,科研条件有很大改善,具备冲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能力。在以应用型和技术开发型研究为主的基础上,学校要遵从教师的研究意愿,兼顾基础研究。

    三、深化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改革

    (一)做好“放管服”,转变科研管理思路

    一是深化校院二级科研管理体系改革。新建本科院校往往传承原专科时期的精细化管理策略,即教师科研项目申报、结项、评奖、科研经费报销等科研工作都直接和科研管理部门对接。学校升格为本科后,科研队伍增加,很多高校教职工人数已突破千人,科研成果数量也为升本前2~3倍,在此背景下,精细化管理已经力不从心。新建本科院校要将科研管理的重心下移,把部分管理权限下放至二级学院,深化校院二级管理体系改革。同时,学校各二级学院普遍设立科研副院长、专职的科研秘书,在此背景下,科研项目申报、成果奖励、经费审核等科研活动的审批权限适当下放,给予二级学院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加快科研经费支出,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对二级学院科研的监管。科研管理部门把管理权限下放,不是放任,不是放纵,也不是放手,而是要加强监管,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科研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平台相关数据,加强监管。例如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管理部门通过科技创新平台等设置预算科目比例和报销额度,二级学院进行项目经费审批,简化了项目负责人经费报销手续。当项目负责人需要调整预算时,由本人提出申请,科研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重新设置报销项目比例。在项目管理方面,利用科技创新平台等登记数据,既能及时掌握项目的研发进度,又能避免中期检查等工作,可使研发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在技术研发上。项目申报推荐、成果奖励资助等审批权限都可适当下放至各二级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上级文件,精神学习,制定正确的政策导向,加快学校科研平台建设,校企合作成果转化等工作上。

    三是提升科研服务意识和质量。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以教师为本,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平台等信息化管理手段,用信息化技术替代纸质文档,减少项目中期检查,避免跑重复腿、冤枉腿;要提高业务能力,充分理解上级文件要求,在项目、成果申报和结项等科研活动中,为教师提交的材料质量把关,提高项目和成果申报的成功率;在科研成果奖励审核中,要主动到各二级学院审核教师科研成果,减少二级学院搬运科研原件等材料的工作量;每年度要到基层听取一线教师对科研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师需求和困难,并接受教师的科研服务质量评价;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心里装着教师,眼里才有教师,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也随之提高。

    (二)深化科技评价改革

    科技评价是高校科技发展的引擎,决定着科技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科技创新,2016年至今,中共中央、国务院、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所发布的关于人才评价、教师考核评价、职称制度、破“五唯”、高校高质量专利等有关科技评价的文件、通知不胜枚举。应用型本科高校科技评价要按照学校发展定位来制定,突出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实施分类评价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促进高校的科技创新。

    一是注重代表性成果,突出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价值。目前,高校对教师科研考核、职称评审等普遍采用量化指标。量化在科技发展的一定阶段具有公平性,但是易导致重数量、轻质量,“唯项目”“唯论文”“唯奖项”等现象,扼制着高校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科技评价要把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放在科技评价的首要位置,注重代表性成果,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要在职称评审、人才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开通绿色通道。同时,要加大科技模范的宣传力度,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让从事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开发型科研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新时尚,进而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是分类评价与分层次评价相结合。近年,我国对科技评价、人才评价重视程度达到空前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制定了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同年8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深化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分类指导与分层次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分类评价的机制。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分类评价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着力于学科设置、研究类别、教师岗位类型、团队、研究平台和个人评价等类别。不同学科在科研特点、成果产出和成果类型上差异明显,科技评价要关注不同学科发展特点、考核指标和内容。研究类别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三种,基础研究的成果形式主要为论文、学术著作等,应用研究的成果形式主要为专利、论文等,技术开发研究的成果形式主要为样品、技术路线、论证报告等。新建本科院校要在科技考核评价中体现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的鼓励和倾向,在政策制定上要有效激励。教师岗位类别一般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技开发型三种。新建本科院校對不同岗位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要凸显学校应用型发展的需求,分类考核。团队、研究平台考核要和个人考核相结合,根据团队和平台建设情况,由主持人对成员分别考核业绩,体现成员价值。刘颖根据科技人才的年龄和成长阶段,将人才分为潜在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科技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不同成长阶段要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指标。

    三是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新建本科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学术委员会和科研管理部门在科技评价中的职责和权限,科研管理部门不要成为科技评价主体,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同行评议和第三方评议,同行评议是指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学校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价,第三方评议是指由具备一定资质的学术评价机构,对学校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价。科技评价也可结合使用多种方式,比如,学术委员会评价和同行评议相结合、学术委员会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相结合等方式,这些评价方式更贴合学校实际,也能促进评价的公平公正性。

    (三)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

    一是提升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环境。学校设立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整合科研、财务、国资、招标、纪委、审计资源,统一领导,加强沟通,打造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加大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氛围,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二是实现科研经费全流程管理。对科研项目申报、经费预算、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结项、绩效考核、结余资金使用等科研流程实现全流程覆盖,查找关键点和风险点,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进一步优化流程,实现科研经费无处不控、无事不控。

    三是加大科研经费的审计和监督。新建本科院校要明确审计、纪委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责任,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科研经费财务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做好经费使用绩效考核,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审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实行过程审计、决算审计,加大审计力度。学校纪委要严厉惩治因科研经费造成的贪污腐败、“跑冒滴漏”等问题,加大惩戒力度,以儆效尤。

    (四)构建学术诚信体系

    目前,在职称评审、人才评定等学术评价中“五唯”现象突出,社会上围绕教师职称评审,形成了庞大的经济圈,存在论文代写代发、专利和项目申报书代写、课题代做、虚假套取科研经费等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这些学术违规行为对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工作造成极大冲击,部分教师选择购买服务,充实自身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审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严重打击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造成恶劣影响,已成为制约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学术诚信评价机制,对科研项目申报、结项、经费决算、成果奖励等信息公开,让项目负责人接受公众监督,增强科研诚信教育,让教师树立诚信意识,进行信用评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本科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新建本科院校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违背学术诚信的教师列入黑名单,根据违背学术诚信的严重程度,限制或禁止其参加学术活动。在科技评价、人才评定中,对违背学术诚信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新建本科院校要营造清清朗朗的学术环境,教师不忘科研初心,潜心从事科研工作,加强内涵建设,不断积累沉淀,方能培养出一批专家学者,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新建本科院校要進一步重视学校科研转型发展,扎根地方办大学,坚定应用型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明确科研定位,以应用型和技术开发型为主,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学校要充分发挥科技政策这个“指挥棒”的作用,通过科技政策引导教师积极从事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开发型科研,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久久为功,主动承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责任,引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1-13].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2]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3]刘颖.构建多元化创新科技人才评价体系[J].中国行政管理,2019,(5).

    [4]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12-16].http://www.gov.cn/xinwen/2019-12/16/content_5461529.htm.

    责编:桃 子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