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内涵与推进路径 |
范文 | 曹辉 陆慧玲 摘? 要:当前“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政策,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为终级奋斗目标,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强调大学的任务是要传播知识、培养社会需要的行业人才。以“双一流”为高等教育的建设目标,从学科建设开始,一所高校教育质量实际上取决于学科质量,推进我国一流学科的建设,要求我们把握学科的实质与内涵,准确落实学科一流化的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科的一流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大学的一流化。 关键词:一流学科;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7-0011-03 Abstract: The current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s a major strategic policy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o build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and world-class discipline as the ultimate goal,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mphasizing that the task of universities is to spread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the industry talents needed by society. With "dou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goal, starting from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really depends on the subject qualit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discipline in China, the substance and connotation of the required us to grasp the subject, the accurate implementation of discipline become a core task,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class of disciplines to achieve first-class university. Keywords: first-class discipline; higher education;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雙一流”政策的提出与畅行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上,大学与大学之间的角逐不仅是实力的竞争更是品牌的竞争。社会各界在选择高校就读、就业的时候,更加倾向于选择“985”“211”高校,削弱对于其他高校的关注度,“双一流”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了改善这种“品牌效应”造成的高校生源,师资不平衡的局面。即使非“985”“211”高校,只要满足“双一流”评选标准,也可以获得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认可,调动许多高校重视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完善学校建设制度,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科是大学的细胞,只有把学科建设好了,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才能有所提高。实现学科的一流化要求我们准确把握一流学科发展的实质与内涵,落实一流学科的核心任务,按照国家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一流学科的建设。 一、学科建设的实质与内涵 早期的科学研究是不分学科的,学科分类是由于人类认识问题的局限性造成的。为了深入认识问题根源,不得不划分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就逐渐形成了学科。那么学科到底是什么?中外教育学者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比如,波顿·梅瑟达维多认为学科是一门知识的学科以及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赫斯特认为学科是知识发展成熟的产物,是专门的知识体系,并不是所有的知识体系都能发展成为学科,成一门知识为一门学科,即有严格和具认受性的意义。中国学者冯向东认为,高校学科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学术组织,是高校各项职能的具体承担者。刘献军认为,学科是人类在认识和研究活动中所追求认识对象,将自己的知识划分为独立的知识体系。人们常常会混淆学科与专业的含义,一个专业可能涉及许多学科,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可能涉及工程力学、岩石力学、地质学、计算机等学科。而一个学科可以在不同专业中应用,例如流体力学学科可能用于机械、土木、建筑、航空航天等专业。总而言之,学科是相对稳定发展的知识体系,学科的建设是对知识的保护、传承、创造的过程,是知识体系的维护和更新的动态过程。 二、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 (一)建设一流的学科师资队伍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成关键是要有一流的学术队伍,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即便是有充足的学科建设经费、良好的学科建设环境,最重要的还是推动学科建设的学科参与者们。学科建设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敏锐的灵感和想象力、极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无畏而诚实的表达能力。大学的最主要任务就是传播知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双一流”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就是要通过发挥学科参与者科研能力,提升学科发展质量,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一流人才。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科人才,在此过程中学科教学者至关重要。作为推动一流学科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应该是在学术上有着敏锐观察力,始终对于学科发展有着独到见解,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有着付诸实践的操作能力,这些教师应当是富有远见,具有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能担负起带领研究团队不断进行学科创新,走向学科发展高峰的重任。 (二)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 学科的存在就是要探究各种知识,丰富学科知识的内涵,在发展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保持学科的动态性,增强学科的发展价值,一流学科是要能够产生出凝聚人类智慧的科研成果。作为一流学科,学科的科研成果应当是应时而生,但是要具有预见性。此外,学科科研成果不仅以在著名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论文数量来彰显,学科科研成果要具有实践性,它的真正价值应该是被大众认可,是可以被应用于实际生活,是可以造福社会与时俱进的产物。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的学科理论研究成果固然有着极高的指导地位,但是,学科的科研成果应该是面向当前国家的创新需要,或者是为了解决国家过去到现在长期存在的,各领域中富有代表性的问题,这样的极具实践意义的科研成果应该是一流学科为之努力的方向。 (三)建设一流的学科教学 所谓学科教学的一流化,一方面是学科的课程安排、课时分配、教学方式具备合理性。一流学科的发展,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过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高校,都注重经济、金融学科的建设,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计算机科学的建设与发展,高校重视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许多高校在学科的发展上重视环境科学研究。而且就从我国最新增加的人工智能学科研究来看,一个学科的设立是有创造性的,在高校中进行这样站在社会前沿的学科研究,更加体现学科设立的动态性。另一方面一流学科所具备的优质性应该是教学产出的学生质量。学科研究是凝聚人类智慧的一项工程,一流学科的研究不仅需要一流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为国家培养有团体意识,有为国家建设的意识,有为国家服务的态度的一流的学术人才。 (四)培养一流的人才 在“双一流”背景之下,高校必须依据自身特点,厘清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是学科一流化的核心,一流的学科应当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也就是具有全球视野、民族精神,有创新力、组织力,身心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一流的学科,不仅关注学科本身的发展,还要重点培养学科知识的继承者。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特点新变化的需求,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培养学科人才的教学模式,本科生阶段的人才培养、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交叉型人才的培养都可以体现出学科一流化水平。比如高校努力推进科研要素下移、大力发展研究型教育,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参与一些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挖掘具有研究潜力的学生。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最能体现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即便我们把科研、论文数量、创新力等作为衡量学科的一流化的标准,但究其本质,学科的一流化在于学科知识的教授者和继承者们的一流化。 三、推进一流学科的建设措施 (一)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促进学科争创一流 一流学科的发展是要遵循本国国情,是要根据本阶段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政策走向,进行调整。中国大学的学科建设,应该是同国家政策接轨,要与国家同心同向同行。一个大学的学科建设,不可能只是纯理论研究,也不可能是纯实践研究,一流学科不应该是受人仰望不可及的象牙塔,也不应是纯自由发展毫无理论依据的应用学科。一流学科的建设,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学科的研究是在“云端”,是常人不可及的,对多数人是无用的,那么这样的学科缺乏实践性,也是很难获得公众的认可的。我们所要建设的一流学科是符合社会需求,是以现状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研究的学科。十九大强调科教兴国,在学科发展上我们应该要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我国现有大学也根据社会国家的发展现状,增加或缩减高校的学科设置,这都体现出学科随着国情变化的规律。我们国家要想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就应该认清当下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此为学科发展引导,立足当代中国国情,构建出一个彰显中国风格并且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的学科体系,让世界看到中国学科建设的特色与智慧,促进中国学科一流化的建成。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既要立于中国也要放眼世界,既要把握当下也要放眼未来。要看到当前学科建设的新要求,根据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从我们国家学科建设的历史线路出发,从学科建设的历史中寻找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社会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调整,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也面临和以往不同新形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面临着新变化,走向学科一流化,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拿来主义,学科的一流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要立足于本体,但也不是盲目排外,对于国外优秀的学科建设理念我们不是拿来就用,而是要经过“消化”,体悟到其中精髓,因地制宜因时而变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学科。 (二)重视学科精英的培养与引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高校的办学目标是要为社会培养健全人格的服务者,组成学校这个群体的人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学科的发展上,最重要的就是学科的教授者以及学科的学习者。要建成一流学科,强大的学科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学科精英应该是该学科领域的頂尖人才,他们应该是在一个自由融洽的学术氛围中,针对学科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根据事实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学科精英的培养其实是循环式,学生通过优秀教师的学科教学,学习该学科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探究学科科研问题,在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科的优秀的继承者。在现有学科的成就之上,新生力量的注入为学科走向一流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学校应该坚持“引育并举、以育为主”的理念,以建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积极调整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结构。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也要重视对青年教师、博士后等后备力量的培养。对于学科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从本科教育开始,不是把学科发展的主力军培养放在研究生或博士生阶段,教育者应该在本科教育阶段就开始发掘学生的科研能力,要培养有潜力进行学科研究的学生。除此之外,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科精英的创造性思维,我们长期以来习惯解题必须要有标准答案,使得教育者,受教育者思维僵化,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者们,学生们发挥自己的非逻辑思维,自由进行思考和猜测,学科研究学科建设应该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我们要培养学术研究者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教育者应该要给予科学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科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要敢于尝试敢于实验。 (三) 重视跨学科建设 跨学科不是要抛弃独立的学科体系,而是要立足于单门学科又超越于单门学科,只有对于一门学科有了准确全面的理解,才能把不同学科进行相关性的联系,才能扩充学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我们国家的跨学科建设,政府应该给予一些试点性的方案供部分高校实践,对于跨学科建设的整体走向是有一些制度可依,要从大方向上认识到,跨学科研究对于学科一流化的重要性。除了政府在总方向上的把控,各高校在学科发展上应该要给予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学科研究环境,没有试误就不会有进步。学科建设者应该要有跨学科研究的意识,应该保持着符合时代发展的学科教育理念,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把有关或者有可能相关的学科进行合作性研究。 学科的质量是学校办学的关键,学科质量影响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水平。一流学科是一流高校的重要指标。“双一流”的建设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双一流”的目标没有捷径可循,只能通过长期积累,抓好学科建设方向、重点,提高学科人才质量,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外一流大學、一流学科的建成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我们要基于自身发展现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不断地试误中我们才能发现新的问题。一流学科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科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实现学科发展的一流化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1):65-73. [2]宫新栋,杨平,时留新.关于高校一流学科演进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9(03):25-27. [3]赵渊.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国范式”:价值建构及实践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19(4):95-102+158-159. [4]白强.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逻辑根据与路径选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208-216. [5]常文磊,仇鸿伟.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建设:核心论域与路径突破[J].教育探索,2016(12):47-50. [6]赵蓉英,郭凤娇.中国一流学科发展之质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1-10+98-9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