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济川药线”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1例
范文

    周沛佶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观察“济川药线”挂线引流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实施切开引流清创术,术中用“济川药线”挂线引流,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采用“济川药线”挂线引流治疗后,恢复良好,随访无复发。结论:与常规治疗手段比较,“济川药线”具有化腐、排脓、解毒生肌之效,治疗过程创面小、排脓方便、根除率高、不易复发等优点。

    关键词:济川药线;化脓性汗腺炎;挂线引流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277-01

    患者,男,34岁,因“反复肛旁皮肤流脓、出血4年,加重伴疼痛2月”于2016年08月27日入住我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肛旁皮肤胀痛,溃口流脓,呈淡黄色,量多,质粘稠,伴特殊臭味,伴右侧大腿根部瘙痒,伴右侧肛周皮肤发热,出现行走、休息流脓、疼痛加重,行走不便,既往多次于外院行“肛周脓肿手术”(具体不详),未治愈。查体:心肺(-),L3-尾骨可见纵形陈旧性手术瘢痕,长约12cm,活动自如,右下肢缺如;专科检查:侧卧位视诊右侧臀部距右侧肛缘15cm处可见4处皮肤破溃口,局部凹陷,色粉红或色素沉着,按压伴淡黄色脓液溢出,伴特殊臭味,右侧臀部距肛缘10cm内见数处溃疡面,融合成片,局部中心凹陷,伴淡黄色脓性分泌物附着,伴特殊臭味,局部色粉红或色素沉着,阴囊根部可见一4cm×2cm大小隆起,阴囊皮肤色粉红,色素脱失,伴散在脱屑;右侧臀部皮肤温度增高,触压痛明显,右侧臀部皮肤可扪及皮下纤维化窦道,质硬,阴囊根部隆起处伴轻微波动感,边缘质硬,无菌镊子探查右侧臀部各处破溃口,提示皮下窦道形成;肛门松弛,肛门括约肌收缩较差,肛管右侧皮下及直肠下段组织质硬,肛直环纤维化。辅助检查提示: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均为正常;血常规提示:WBC:12.1×10^9/L,NEUT%:75.3%,RBC:3.99×10^12/L,HGB:100g/L;肛周彩超+经直肠腔内彩超提示:1.化脓性汗腺炎、2.阴囊根部脓肿。肛管直肠测压提示:直肠静息压增高,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降低,力排时肛管松弛百分率下降,初始感觉阈值增高。次日在骶麻+全麻下行“化脓性汗腺炎切开引流清创术、济川药线引流术”手术治疗。术中取分泌物送细菌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G+球菌(优势菌),术中予以“济川药线”对口挂线引流。病理检查提示:送检为少许炎性渗出物伴出血。术后随访,症状治愈。

    讨论: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是大汗腺感染后在皮内和皮下组织形成的范围较广的炎性皮肤病症,常并发脓肿、复杂性窦道和瘘管,反复发作,广泛浸润。发病部位多位于大汗腺分布区,如腋下、肛门、生殖器、臀部、股部、腹股沟、乳晕,且好发于肛门周围;临床上较为复杂性疾病,病因多见于雄性激素、感染、痤疮四联症等相关因素,其中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在临床诊断上容易出现误诊,发病年龄以青、中年为主,经常反复发作,溃口经久而不愈合、反复感染、范围不断扩大、波及相关组织器官、发症较多等特点。患者既往手术时并未采用药线疗法,导致切口过早愈合,且切口引流不畅,无法将坏死组织剔除,导致过早形成“桥形”愈合的假象,延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机。根据上述病例,术中我院采用独特的“济川药线”,该药线采用古法制备工艺,多味名贵中药药材煎煮取汁,以生丝线为载体,具有化腐、排脓、解毒生肌之效;药线以插入溃疡疮孔,借药物的渗透作用提脓祛腐,并利用药线以线带刀,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同时刺激脓腔,疏通经络,调整局部功能状态,恢复局部气血正常运行的整体环境,促使毒随脓泄,使邪去而正复。药线既利于脓腐化脱、有助于新肌生长,又不破坏正常组织修复进程的生理环境。因此,具有促进创面生理性修复的功效,并可防止瘢痕形成,提高修復质量。采用药线引流,具有痛苦少、出血少等优点。药线尤其善于治疗肛周组织化脓性疾病,其优势不仅在于提高愈合率,而且能够减轻创口疼痛以及较严重的出血等术后常见并发症,已达到临床彻底治愈的效果。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肛肠科 四川成都 610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