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工程类专业硕士《工程伦理》课程教学研究
范文

    任帅 范傲雄 王萌 高泽 徐解

    摘 ?要:现代社会中的工程活动在推进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中工程类硕士研究生作为社会未来工程活动的主要从业者,对待工程伦理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是否能以高质量进行并产生有益影响。针对目前工程类研究生过程中,工程伦理教育缺乏整体性和专业性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中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国内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面向信息学科工程伦理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式;最后,给出本课程以课堂学生案例分析讲解和期末小论文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硕士;专业学位;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信息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1-0119-04

    Abstract: Engineering activities in modern society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 As a result, being the major practitioners of social engineering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the attitude towards engineering ethics of post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directly affect whether engineering projects can be carried out with high quality and produce beneficial effects. In view of the lack of integrity and professionalism of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firstly the necessity of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econdly, a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for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subject is proposed. Finally, the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 combining the case analysis of students in class and the final essay is provided.

    Keywords: Master; professional degree;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formation science

    引言

    2016年12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对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成为培养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工程伦理是一门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交叉融合的课程,该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伦理素养,加强社会责任意识,解决在工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工程伦理问题。重视工程伦理教育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近年来由工程实践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加,往往会造成相当大的社会影响,重要原因是对工程项目从业者的工程伦理教育的忽视所导致。现代工程项目和以前的工程有所不同,从开始的设计阶段到施工环节,再到之后的管理和维护过程均和社会各方面息息相关,当中必然涉及到文化、法律、社会道德等领域的相关问题,这就对从业工程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工程师掌握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去攻克解决技术难题,更需要工程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只有从业工程师具备较强的工程伦理道德素养,才能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面的准确判断和决策[1]。因此在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设《工程伦理》课程是合适且必要的。

    一、当前国内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工程伦理教学缺乏专业的针对性

    由于高等学校的工程伦理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在目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导致工程伦理教育还不能真正发挥出课程育人的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采取灌输式教育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吸引学生融入课堂,导致不能真正达到课程设置最初的目标。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工程伦理意识,将工程伦理知识和工程实践活动相结合,采取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育人目标。

    (二)忽视工程实践伦理问题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前社会中,工程伦理问题往往是很多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而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实践,诸如港珠澳大桥建设、北斗导航系统等等都涉及众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在高校推进工程伦理教育过程中,因为不同专业学生只学习和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因而在工程伦理教育中往往关注工程伦理问题中和专业相关的方面,人文和环境等领域往往被忽视。在工程伦理教育中没有对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进行训练,导致研究生普遍缺乏整体性思维,很少从大局上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系统协调性,将工程活动的各个方面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工程伦理的整体性教学方式研究

    工程伦理的整体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整体性思维进行教授,分为工程伦理案例引入、分析案例中的伦理问题和理论内涵上升三部分[3]。任课教师需要对每个案例做深刻的分析,在案例的选取、展示方式、引导案例分析的走向上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是通过选取涉及工程伦理的相关案例引入,在选取案例时要注意案例具有代表性,也可以选取具有积极正向的工程伦理案例,是在工程活动实践中,工程从业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或是在出现工程道德选择时坚守道德规范由此工程活动顺利进行产生正向积极社会影响。在选取案例引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或由学生自主探讨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在对案例分析后,教师需要对各个案例进行总结归纳,将工程伦理案例中的核心问题进行理论提升,形成宏观上的工程伦理教育。

    三、面向信息工程学科的工程伦理教学研究

    在面向信息工程学科的工程伦理教学中同样需要采用整体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入、分析案例等环节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整理和分析案例中提供的数据,快速检索相关理论,得出结论并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再通过团队合作和集体讨论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并权衡每个解决方案的利弊。这整个过程强化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调研的能力、评估和审辨对立观点的能力、公正的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合成不同角度的信息经过权衡得到折衷解决方案的能力[4]。最终对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更是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正向反馈,促进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四、面向信息学科的工程伦理教学案例

    (一)AI选美比赛

    案例:在由“青年实验室”举办的全球第一届AI选美比赛中,使用了六个人工智能裁判,评选了从18岁到69岁多个年龄组上传的用户素颜头像。这次报名过程里共有6万人提交了自己的自拍照,然而AI选美比赛的最终结果却让人始料未及,在有11%的黑人参与者中,没有一个黑人成为获胜者。

    伦理问题:尽管举办方表示,有100多个国家的人参与了此次选美,也有亚洲人和印度人成为获胜者。然而,比赛结果让人怀疑人工智能是否存在人种歧视观念。人工智能算法如果是在某种无意识的偏见下培训的,在涉及到种族、年龄或性别等一些问题时,难以保证算法不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决定。

    涉及的理论:高新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幸福和提高人生活质量,并仅用于合法、合乎伦理和非歧视性目的。任何行动应根据不伤害人和有益于人的伦理原则给予评价,以此作为努力权衡预期的受益与可能的风险的基础,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二)手机软件收集个人信息

    案例:2016年,谷歌DeepMind为了测试一个衡量肾脏健康状况的手机软件,通过伦敦皇家自由医院收集了来自患者的160万条医疗记录,英国当局认为这违反了英国的患者隐私法。

    伦理问题:尽管上述软件旨在为人们提供服务,但是不可否认其中存在一些伦理问题。无论是关于细胞还是数字位和字节,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关于某个人的信息,在大数据盛行的时代,数据共享极有可能会侵犯患者隐私[5-6]。

    涉及的理论:公民具有隐私权与知情权,要尊重人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权,必须坚持知情同意或知情选择原则。工程师不仅要避免侵犯用户个人的隐私保密权,而且要尽力防止不合适地和非法地泄露私人信息,在使用于另一目的時,必须获得同意。

    (三)大数据杀熟

    案例: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这在互联网行业被叫作“大数据杀熟”。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随着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本该造福于人类的大数据技术成了局部互联网企业谋取利益、“杀熟”宰客的鹰爪。据考察结果显示“大数据杀熟”已经出现在极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不同终端对于支付软件的费用,苹果系统比安卓贵了20-40元不等。询问原因说是用户多的原因会涨价,也就是常说的薅羊毛于无感。

    伦理问题: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成长过于迅速,商业伦理道德概念很淡。所以,才有“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形成了“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的局面。与其称这种现象为“杀熟”,不若说是“杀对价格不敏感的人”。“大数据杀熟”,是处于隐蔽状态,多数消费者其实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溢价”了。大数据技术本无原罪,大数据“杀熟”不过是一种商业套路,是互联网企业商业伦理不足的表现[7]。

    涉及的理论:从商业伦理上,企业的影响力越大,就越应该履行与其影响力相匹配的责任义务。哪怕互联网企业提供的软件属于免费使用,仍应遵循最基本的商业伦理,自觉承担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社会责任,为每位用户筑起一道减少网络安全事故的“防火墙”。我们作为信息技术人员,对于大数据的挖掘的算法应该是符合伦理道德的,不恶意去挖掘用户的信息行为去追踪监管。

    五、课程安排与考核标准

    《工程伦理》坚持“案例教学为特点,职业伦理教育为重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不同专业领域工程论理问题的特殊性,因此课程的授课方式与考核标准具有一定创新性。以本课题组《工程伦理》课程讲授为例,将9周授课时间进行三段式划分:前2周为课程理论渗透阶段,教师通过《工程伦理》课程讲解使学生明确课程相关理论知识,讲授工程伦理概念、工程中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推理的方法、工程师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第3到8周为课程的核心环节,在学生掌握了工程伦理的概念和伦理判断分析的方法之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完成工程伦理案例相关分析。第9周为结课考试阶段,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课程考试。

    课程的考核标准与授课方式同等重要,基于《工程伦理》的教学理念与基本目标,以授课方式为基准,课题组提出“课堂考勤+案例分析+期末小论文”为标准的考核办法,其中课堂考勤、案例分析和期末小论文分别占总成绩的10%、50%和40%。对案例分析与期末小论文两个核心环节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一)案例分析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环节以各工程领域中的具体事件为单元,把现实中的典型案例提取出来,重点在于从工程伦理角度分析相应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方式、经验教训,为工程专业学生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实例。该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前期知识掌握和课前预习情况、对案例熟悉和理解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讨论的引导和掌控情况、思维逻辑与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分配和控制课堂时间的能力,达到全面深层次的教学效果。案例描述、问题分析和理论阐述分别占案例分析环节考核成绩的40%、20%和40%。

    学生收集并整理相关案例资料,并以PPT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解。老师通过点评再次强化教学重点,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扩大《工程伦理》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在日后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参考实例。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讲授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和具体内容,接着介绍案例的伦理困境、问题成因和问题治理,主要从工程技术和伦理的角度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即违反哪些伦理原则或规范并介绍相应的技术规范,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总结。

    考虑到案例教学在《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的特殊性,且教与学的主体均为学生,为保证教学效果,对案例选取提出四点要求。第一,案例要以各领域工程中具有深度主题的具体事件为内容单元。第二,所选案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现实性,符合客观实际,相关数据应真实可信,经得起检验。第三,案例应难易适度、大小适合。第四,案例需与《工程伦理》教材内容相适应。

    (二)期末小论文

    课堂教学结束后,采用期末小论文的形式进行结课考试,以全面反映课堂的学习成果。小论文以案例分析为驱动,结合《工程伦理》课程理论知识完成,综合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案例伦理问题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小论文的背景介绍部分可开门见山点题,充分介绍案例涉及的工程领域、公司企业、主要人员等相关背景,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辅助案例分析。内容描述部分以事件为单位进行客观平实的陈述,要突出事件重点,便于之后对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多案例依次进行介绍,大中型案例可分节介绍,所述内容及相关数据应具备真实性和完备性。伦理分析部分是小论文的核心,该部分通过挖掘工程伦理分析的空间和价值,介绍案例的伦理困境、问题成因和问题治理,主要从工程伦理和工程技术两方面进行分析,即违反哪些伦理原则或规范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可從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公司企业、工程人员和社会大众等多角色和立场出发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在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给出问题分析的明确结论并提出后续相关决策问题供读者思考。

    六、结束语

    文章从当前加强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工程伦理教育入手,分析了当前国内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现状。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灌输式教育的不足,将工程伦理知识与工程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真实案例以模拟工程伦理的决策环节,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伦理意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育人目标。讲述了涉及工程伦理问题的典型案例,并提出以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期末撰写小论文结合的课程考核办法。要真正达到育人目标还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改变,逐步探索出系统科学的工程伦理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吴鹏,胡巧,林志远,等.基于我国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3):147-148.

    [2]邬晓燕.美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历史概况、教学实践和发展趋向[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40(03):122-127.

    [3]何菁,丛杭青.工程伦理案例教学的价值设计[D].江苏:南京林业大学,2016.

    [4]陈雯.工程伦理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与改革研究[D].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8,16(02):183-187.

    [5]张冰凌.大数据时代隐私权的伦理思考[D].西南大学,2018.

    [6]刘志勇.大数据时代我国信息伦理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7]邱仁宗,黄雯,翟晓梅.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问题[J].科学与社会,2014,4(01):36-4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