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破解双语授课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矛盾的研究 |
范文 | 刘艳萍 [摘 要]双语教学对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英文应用水平是一把双刃剑。本文研究如何避免由于采用英语教学而影响专业课教学质量,如何采取措施使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与专业知识的掌握兩者互相促进,形成正协同效应。笔者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为例,总结出双语教学“十法”。实践证明“十法”提升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掌握。 [关键词]双语教学;难题;破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130-03 国外最早的双语教学产生于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其民族语言或母语与原殖民地官方语言发生冲突,掌握和使用多种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在教育中出现了双语言教育形式,双语教学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关注的教育问题。 双语教学在中国有着较为悠远的历史,但20世纪90年代以前,多数国人还对双语教学相当陌生。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利用母语教学的基础上,为了扩大对外交流,增强国际化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利用较为通用的外语,例如英语,进行本专业的交流,充分掌握专业词汇、专业的习惯表达,开展文献阅读、文章写作以及学术报告等活动。目前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认识存在偏差,经常被等同于“用外语上课”;不考虑教学特点,盲目实施双语教学;教师的专业英语能力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课程设置缺乏系统设计,教学方法与资源不足;双语教学的评估尚未对师资起到正确有效的激励作用;双语教学中存在专业教学内容与双语授课的矛盾。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外语水平难以适应专业教学效果的要求。本文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践效果评估等方面提出破解这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讲授的是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理解重要生命活动的过程,理论性很强,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相关专业考研的必考课程。因此,其教学质量的优劣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这些课程发展迅速,前沿知识更新快,掌握好相关的英语学习,对学生直接阅读文献、获取新知识、考研、出国学习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双语教学的“十法”体系 首先,我们构建了双语教学的“十法”体系,见图1。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在单元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以及学生能更高效地接受知识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达到专业英语的教学的目的,那么就能更好地实现单元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但问题是,采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单元时间内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将成为主要问题。此外,传递本课程的知识内容应该是教学的第一目的,而提高外语的利用能力则是双语教学的第二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采用双语的手段而影响课程内容的教学,或者影响教学的进度。因此,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调查、改进,提出了双语教学“十法”。 1.结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始终是最重要的环节。所有板书、PPT均采用英文,采用双语讲解,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所有专业词汇则用英文发音,强化学生对专业词汇的认同,提高专业词汇在有限的时间内的使用频率。 2.结合教学方式:利用知识点微缩的思想,采用英文视频、动画等方式,将复杂难懂的合成过程、转化过程、代谢过程等直观地播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节省大量讲解时间,提高授课效率。比如,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利用微缩视频介绍DNA的复制过程,将DNA聚合酶的形态活性位点、DNA合成中多种蛋白质协调作用、两条链协同复制等以直观模型呈现出来,形象生动、一目了然。 3.结合经典科学发现:讲授经典的科学发现故事,将科学发现的背景通过提出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得出科学结论的一套思维模式呈现在课堂上,以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如微生物学家Frederick Griffith利用肺炎链球菌感染老鼠,Oswald Avery 直接用肺炎链球菌混合培养,最终提出遗传物质是DNA的重大结论。通过这样历史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们体会到科学的精妙之处在于用简单的模型去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 4.结合最新科学进展:教师不断查阅文献,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直接放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比如,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利用在课堂教学的适当环节,把目前干细胞研究治疗烧伤患者、治疗早衰症的最新研究内容介绍给学生,将《人体衰老与免疫细胞》的精美英文视频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对英文的学科知识点感兴趣,而且了解了学科的发展方向。 5.结合在线答疑: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互动,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问。 6.结合学生作业:布置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采用英文的形式回答,提升学生对专业英文的运用与表达能力。 7.结合课中互动:每次课设计2~4个问题,用英文与学生互动,主要是强化学生对专业英文术语、特殊表达的掌握的情况。每堂课前,先用英文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再用双语概述本堂课要学习的基本框架。 8.结合学术报告:让学生参与教授的学术报告,从另一个层面学习本门课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9.结合课后学习:发给学生PPT、英文视频动画,要求学生课后领会并翻译一篇3000个英文单词以上与本课程相关的英文文献或原版教材相关内容。 10.结合考核方式:不论是平时小的测验还是期末考试全部采用全英文试卷,学生可以部分采用中文答题,部分采用英文答题。 在这“十法”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主要内容是用中文讲解,提高了学生对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学习;同时,采用大量微缩短片、动画等形式,把复杂过程直观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描述名人故事、科学发展背景、听报告提高学习兴趣,拓寬视野;通过课后文献翻译提高词汇量;通过测验等考核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十法”通过不同层面,提高效率,增进效果。 二、“十法”教学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连续跟踪三届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评价。调查“十法”中每一种教学方法分别对考研、专业英语的运用,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评价,分数进行简单排序,影响最大的计10分,依次递减,影响最弱的计1分。其评价结果如图2~图5,图中数据为三届学生调查的平均值。 首先,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通过课堂教学,利用课堂PPT进行讲解,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如图2,一方面,PPT传递的信息量大,另一方面,PPT先通过视觉传递信息,结合教师的讲解,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很容易实现对信息的理解与掌握。其次是课后作业,作业是经过精心设计,紧扣课程内容,结合实际问题提炼出来的。通过作业的练习,能进一步加深对课后作业的理解与巩固。调查还发现,在课堂上提供的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一些规律发现的过程,贴近生活,栩栩如生,给学生以亲切感,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是双语教学必须达到的另一个重要目的,而英文PPT、英文考试、英文作业仍然是三个最重要的手段。从图2中可见,由于PPT采用的是全英文,而且是全课程一贯制,学生对PPT接触时间最久,故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PPT对其英文的提升最重要。教师在PPT讲解过程中,用英文来表达关键专业术语,特别是这些专业术语在中文中本来就没有见过,因此,这种方式不会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造成影响。在做作业过程中,学生自然习惯采用这些词汇,通过亲自书写,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术语的记忆。特别是,由于考试中采用全英文试卷,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会主动记忆、主动练习。除此之外,英文作业、英文测验由于给学生长期的一定压力式的要求,对其专业英语能力的提升也很关键。 正如以上分析,除PPT、作业、考试这些传统的方式之外,英文知识点的微电影、短片、动画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具有重要正相关。这些微短片信息量大、直观、简洁,同时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些辅助手段在课堂的运用也是取得双语教学成果的关键点之一。 考研一方面涉及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与专业英语的运用也有关联。从图3中可见,课堂讲解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由于课堂讲解是利用双语,这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最为重要。目前直接采用全英文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效果明显很差,不适合中国学生目前的状况。当然,由于考研涉及英语考试、面试,平时的专业英语的训练对考研有很大的帮助。事实证明,参加过双语学习的学生在考研笔试面试中具有很大自信,展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对于提高学习兴趣,调查发现,英语名人背景小故事的作用排在第一的位置。当在课堂上讲到某个发现时,就找些有关这个发现背后的小故事,这样使得要讲解的内容活灵活现、具体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强烈热爱和认同。同样,经常描述本学科的最新发现,不但可以扩增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英文PPT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手段,但必须与其他手段相互呼应,必须结合讲解。实践证明,采用以中文为主要语言的讲解效果比采用英文讲解的效果好。由于中国学生的英文听力有限,特别是涉及一些专业知识的时候,因为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即使通过采用中文讲解学生理解都较困难,也有一些难度,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课程内容,因此课堂主要采用中文讲解,只是在专业术语中采用英文。在介绍最新科学发现,介绍知识点后的故事时,可采用原版英文视频、原版英文动画教学,由于形式新颖、内容吸引人、英文发音准确,因此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需要说明的是,学术报告似乎对这些方面的影响较弱。这一方面可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听报告的次数较少,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报告内容不甚了解。但事实上,参加学术报告对学生的学术熏陶很重要。 三、跟踪调查与评估 由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不同,应经常进行课后意见反馈与收集;同时根据作业、课堂互动情况等,及时了解学生双语教学掌握的情况,调整进度等。 通过每届毕业生对课程双语教学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十法”的内涵及时间分配,较好地综合平衡了各法对教学结果的影响,做到有的放矢,主动有序地改进教学。 四、结语 双语教学不是纯粹的英文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英文水平,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在教学前要认真研判、调查学生相关知识与能力,同时,通过试讲几次后,及时评估,找到教师的期望与实际效果的差异,避免出现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极度困难的局面。同时,要不断提振学生的信心,不断鼓励与激励他们。另外,教师应把握考试的主动权。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作业及考试答卷过程中,不要强求学生,避免导致专业知识好、英语水平差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动力,造成逆反心理等。通过这几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探讨了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英语能力提升相结合的特点与优势,将一对矛盾的关系,变成了一定互相促进的统一体,实现教学形式、内容以及效果的统一,使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本专业的专业词汇与特色表达的能力的同时,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考研、出国留学、国际交流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 总之,实践表明,双语教学“十法”构筑了一套将专业英语的应用水平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两者互相促进,形成正协同效应的教学体系。该研究成果不仅能应用在生物相关专业,而且对其他专业也同样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侯艳红,蒋蓉,丁锦希,常峰. 双语教学存在障碍及改进策略研究[J].药学教育,2017(3). [2] 王金祥. 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 [3] 王娟. 新加坡高校双语教学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7(1). [4] 楚艳艳,高龙.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才智,2017(8):126-127. [5] 郑红苹. 论双语教学的内涵、特征与价值[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 [6] 刘彦君. 双语教学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大学教育,2017(7). [7] 王学锋,颜云榕,李长玲. 环境生态毒理学双语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6(8). [责任编辑:钟 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