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中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
范文 欧芮
[摘 要]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正逐步改变着当今新闻语篇的构成。传统以读写为主的单一模态阅读教学将难以应对现代语篇多模态并存的趋势,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文章以多模态语篇理论为基础,结合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现状,探索培养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的方法,为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多模态識读能力;报刊选读;印尼语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5-0125-03
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的发展,让各类资讯很快即可进入人们的视野。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读写认知能力,已难以适应多元文化、多模态信息共存的社会环境。单一的文本逐渐被文字、图表、绘画、颜色、版式等多模态资源的有机结合所取代,传统以“读”为主、以文字为单一模态的外语教学模式也不再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多模态信息中筛选和阅读有效的资讯,成了这个时代的必备技能。
由西方著名学者组成的新伦敦团体(New London Group)首创的单词“Multiliteracies”在我国有多种译法,学者朱永生(2008)将其译为“多元读写能力”,徐静娴(2006)、韦琴红(2009)称之为“多元识读能力”,而胡壮麟(2007)将其译为“多模态识读能力”。本文将这种既识读文化又识读技术的能力称为“多模态识读能力”,并利用相关理论分析当前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在这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建议,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一、多模态语篇与多模态识读能力
现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语言只是其中的一种模态。非语言符号的语调、声调、语速及各种肢体语言,也是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我们每天阅读的报纸、课本、各类操作系统界面都在以多模态的形式传递信息。“多模态性已然成为现代语篇的基本特征”[①]。
多模态语篇理论认为,每个模态都具有自身的功能,在语篇中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或符号系统是现代语篇多模态性的主要表现。所谓的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与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体、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由单个感官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感官的叫双模态,三个以上的叫多模态。”[②] 常见的模态多为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等。
人类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语言之所以具有多模态的本质,是因为除了文字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非文本符号系统进行交际,如音量、音调、构图、布局等。面对面交流时的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势等身体语言符号,传播信息时用到的PPT、音响、互联网等非身体符号,这些也是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多模态语篇通过编排、整合多种不同模式的符号系统来传递信息。例如,电视广告中既包含听觉模态又包含视觉模态,属于多模态语篇;纸质新闻媒介中的广告虽然只有视觉模态,但使用了语言文字和图画两种符号,也属于多模态语篇。
一场交际与传播的革新已在我们周围悄然进行,多模态的表达形式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并通过色彩、构图、音乐等非文字符号与传统的文字符号共同打造更丰富的多模态资源。新伦敦团体的专家认为“传统以语言为中心的读写认知能力已不再适合当今社会,应该向由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视觉图像、音效、绘画创作等)组成的多媒介转换到多模态识读方向发展,即从传统的读写能力转向现代的多模态识读能力”[③]。在现代化设备迅速更新换代的今天,社会信息的传播和表达也进入了新时期。在新媒介时代,传统以读写为主的语篇识读能力虽然不可或缺,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渠道来理解和产出多模态语篇的能力特别是外语语篇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引起重视。
二、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现状
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是我校印尼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印尼的报章杂志,了解一般印尼语语篇的特点,分析其谋篇布局的构思、语言和修辞的技巧及思想观点的表达,使学生在语言运用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具有阅读课程的共性,但又区别于一般的阅读课程,因其还要兼具时效性、文体独立性和语篇多模态性的特点。现代报刊的语篇多为实用语篇。当单一模态的使用不足以充分表达观点时,作者常通过多模态语言符号间的互动来强化、协同,让受众更好地理解话语。而这些语篇中词汇的选择、信息的筛选抑或是不同模态符号系统的互动,都可能被作者植入不易被受众察觉的价值判断与意义评价。如果在报刊选读的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对多模态语篇中语言和文本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引导其理解其他模态在语篇中出现的意义,就不能充分地理解语篇要表达的整体思想。
目前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依旧倾向于分析语篇结构、用语习惯、文段衔接手法、文体风格等。直到今天,文字模态依旧影响着许多教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大都强调对文本信息的捕捉和理解,很少将非文本符号纳入新闻语篇意义建构中。学生因此容易陷入“文字信息是检验阅读理解正确性的唯一途径”的误区,而忽视了非语篇因素的重要性,使报刊阅读教学与实际阅读的要求相脱节。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多年来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使用的材料类型较为单一。一般是由教师从印尼各主流报刊的文章中选取符合要求的语篇,这些语篇多为单纯的视觉模态,例如新闻文本和相应的配图。在传统授课形式中,教师更着重强调语言系统在语篇意义传递中的作用,讲授语篇的分析过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识记老师输出的信息。如果长期缺乏主动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与获取知识的渠道必然受到制约。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模态识别的敏锐度,提高其分析语篇中各种模态成分的能力。
印尼语的教学改革近年取得明显成效,但大部分研究仍未脱离一般外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改革套路。“读图时代”新闻语篇的特点,要求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考虑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单纯地将教师“输入为主导”的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互动为中心”的形式,或是使用“任务式教学模式”,都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语篇识读能力的要求。很多时候教师依旧没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而是停留在单一的语言模态,忽视了其他语言模态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三、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中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传统的外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者常孤立地认为,语篇意义的生成主要来自语言符号,且其构成的模态是静止不变的。基于这类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在理解课程大纲精神的前提下,以多模态语篇理论作为基础,利用多种模态资源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从而探索出一条有效并富有特色的印尼语報刊选读课程教学改革之路。印尼语报刊选读这门课程教学可以尝试从下面几点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在多模态语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路者”,在教学准备阶段对视频、图像和动画等多模态的教学资料进行分类,合理安排教学专题,逐步培养学生对多模态资源的辨识和批判能力,使之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思考、学习综合分析语篇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迷信教科书和对教师传授内容的全盘接受。通过这样的转变将传统阅读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从读写能力上升为多模态识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多模态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尝试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始。教师可根据不同语篇的语言和篇章构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模态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课前预习环节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和远程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多样化处理。这些材料可以是幽默的视频,或是有抢眼排版或怪诞图片的语篇,以突出材料内容,提高学习趣味性。还可以通过平台传输预习资料、设定预习计划,把控学生整体预习情况及其效率。现在有许多教学辅助平台,可以给教师反馈学生在预习下发材料时所用的时间及所处的进度。学生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与排名,无形中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也便于互相监督。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更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其次,传统的“板书式”教育枯燥乏味,早已被许多学校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使用。课堂上除了可以利用幻灯片,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增设互动环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步骤的设计不仅要关注互动环节的形式,还可以尝试在游戏中增加任务难度,使学生在充分参与游戏的环境中提高能力,逐步替代“以听为主”的学习习惯。另外设置有对抗性和挑战性的竞赛环节,给予获胜者奖励或者加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最后,在课后作业及课程评分制度中加入多模态元素,以更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布置作业时可采用让学生制作影音或者图像新闻的形式,在培养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同时锻炼其多模态语篇的写作技能。
(二)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由于我校特有的“3+1”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学习印尼语是在非母语的环境下进行的。对于初学者而言,亟须教师帮助他们接触多模态话语,如声音、视频、颜色、图像、版式、实物等方面的材料,以便对这门语言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尝试在这个阶段多引导学生识读语篇内的非文字模态,以提高他们识别与理解各种非文字模态的敏感度。还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和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多样化处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生印尼语水平的提高,教师还可进一步分析图像、图表等各种模态符号在语篇中的作用,增强多模态识读能力。在国内缺乏印尼语学习氛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模态资源的利用尽可能地营造印尼语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外语认知和识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多模态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取合适的模态进行。针对高年级学生的报刊选读教学,更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来提升教学效果。如此一来,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和现代互联网技术便不可或缺。课前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语篇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如动画、视频、音乐、图片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多感官模态,使其可以联系之前的所学知识,多方位地感受这门语言。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主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将教学特点与个人优势相结合,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这一阶段也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不断修正和模仿的方向,也是给学生传递重要信息的途径,因此也可借助外部条件形成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近年来我校非通用语种教师尝试在高年级的报刊选读教学中加入同声传译设备的辅助作用,对课堂上的语篇材料进行听觉、视觉甚至触觉的多方位训练,或者利用3D实景实验室来模拟交际场景,让学生参与设计、录制和播报新闻语篇,提升学习兴趣,在锻炼多模态语篇识读能力的同时提高表达和创作多模态语篇的技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语篇识读能力
在现阶段的外语报刊选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语境、符号形式等诸多方面对语篇进行评价和批判性思考。传统外语阅读教学大都是对语篇材料进行表层结构的分析和一般性解读。在日益复杂的语篇阅读环境下,一般性的解读难以揭示新闻语篇背后真实的写作目的,发现作者隐藏在各种模态表达中的意识形态。课堂教学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解读,对语篇进行深层分析和阐释,解读其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多模态形式下的视觉歧视,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语篇识读能力。作者通过这种隐藏表达影响读者对某一人物或者事件判断的方式。
当今外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倾向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本符号意义的解读和批判能力。通过教学中的引导和训练,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观念的侵蚀,辨识语篇中隐藏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免疫力。在多模态新闻语篇流行的宏观背景下,简单而明显的意识形态渗透抑或是价值植入已不多见。作者一般通过多种视觉符号,巧妙地表达某种偏见或者歧视,所以培养学生视觉符号的批判性解读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日益复杂的语篇阅读环境下,教师有意识地强调多模态语篇的批判和识读能力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客观、全面的多模态语篇训练。
四、结语
至此,基于多模态语篇理论的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将是对传统外语阅读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尝试从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多样的教学原则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语篇识读能力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使学生在外语阅读学习中,不但理解语篇在用词、文体和构架方面的特点,同时还掌握语篇的多模态识读和批判性解读技能,从而能分辨媒体新闻语篇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更客观地理解问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信息来源,我们每日都离不开多模态的电子设备,获取信息的文本也是多模态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融入多模态语篇阅读训练已迫在眉睫。除了语言符号之外的多模态表达,如音乐、绘画、动作等,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传递信息。在报刊选读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可以尝试加入多模态语篇教学方式应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篇,还能提升其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多模态语篇理论已经相对成熟并在各专业教学上得到应用,有效帮助教师摆脱单一模态的“课本+黑板”教学,希望也给印尼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指明新的努力方向。
[ 注 释 ]
①邵志丹.语篇多模态性对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影响及启示[J].海外英语,2018(22):69-70.
②吕美嘉,牟为姣.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129-132.
③林希.多模态教学对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J].莆田学院学报,2016(1):105-108.
[ 参 考 文 献 ]
[1]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 3-12.
[2] 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108-126.
[3]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1-10.
[4] 刘成科.多模态语篇理论框架下的外报外刊教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 161-163.
[5] The 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 [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1): 60-92.
[6] 王惠萍.英語阅读教学中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10(5): 20-25+10.
[7] 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3): 28-32.
[8] 徐静娴.多元识读与动画叙事课程在国语文领域统整中的应用:一个国语文领域统整课程发展之经验分享[J].台湾师大学报(人文与社会类),2006(1/2): 55-77.
[9]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24-30.
[10] 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 10-14.
[责任编辑:庞丹丹]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