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艺术与审美”系列人文通识网络共享课的追求 |
范文 | 叶朗 从2014年开始,在教育部的引领下,我们策划开设了“艺术与审美”系列人文通识网络共享学分课,一共包括五门课:“艺术与审美” “昆曲经典艺术欣赏”“伟大的《红楼梦》”“敦煌的艺术”“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经典”。其中,“艺术与审美”与“昆曲经典艺术欣赏”两门课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本系列课程由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的领导同志提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具体组织,互联网企业“智慧树”全程服务支持,体现了政府引领、大学院系策划组织以及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的新型教学改革模式。 我们开设这套系列人文通识网络共享课程,有以下几点追求。 (1)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形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媒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推进教育公平。系列课程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新形态。这5门课程每门课每学期有30学时的在线视频教程供学生自主学习,此外还开展了6次12学时的全国跨校直播互动见面课,学生反响非常热烈。课程在互联网上面向全国高校开课,覆盖面很广。仅“艺术与审美”这门课,选课学生就有19万人,涵盖600多所大学,而且很多是边远地区的院校,由此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互联网时代的优势。 (2)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浓厚氛围。我们讲昆曲,讲《红楼梦》,讲敦煌,因为昆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敦煌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总之,要引导大学生熟悉和热爱我们民族的艺术经典和文化经典,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的认识和体验,强化他们的中国文化的根基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大学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3)在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迈出重大步伐。系列课程由北京大学牵头,但讲课教师除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外,还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著名高校的20多位学者,还有王蒙、白先勇、蔡正仁、叶长海等文化界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以及樊锦诗、王旭东等长期在敦煌工作的著名学者。集中邀请那么多著名学者和艺术家来讲课,更充分地体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的理念。 (4)课程内容具有普及性和趣味性,传播基础性的知识;同时又融入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力求体现学术性。组织这套系列课程,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系列课程所讲的题目都是授课学者长期研究的成果精华。例如开设“红楼梦”课程之前,我们先后召开了全国范围的多次红学研讨会。又如“昆曲”课程,自2009年开始就在北大开设了昆曲经典艺术欣赏课程,至今已经持续八九年,网络课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开设的。再如“敦煌”课程,课程组于2014年和2016年暑期先后兩次到敦煌研究院,和樊锦诗等敦煌学者共同研讨课程具体实施方案,这门课可以说汇集了目前中国敦煌学研究的顶尖学者。 (5)课程建设宗旨是在传播人文艺术知识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高远的精神追求。传播健康、高雅、纯正的趣味和格调,引导大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这是我们的系列课程在设计和组织时反复强调的宗旨。 本系列共享课程得到了教育部和兄弟院校的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林蕙青副部长说:“这门课的定位非常好,大师用他们的毕生研究凝练出的精华来指导学生,聚集了最优质的资源,对我们国家推进素质教育很有意义。” 建设这个“艺术与审美”系列网络共享课,利用互联网的媒介,在大学生中加强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我们贯彻中央精神的一种尝试,也是回应时代呼唤的一种尝试。 [责任编辑:余大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