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简析及有效途径探究 |
范文 | 李定杰 陈乐 [摘 要]“五个认同”教育是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思想基础和重要内容。将“五个认同”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五个认同”教育,对于国家稳定大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在实际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急需探究分析原因,精准施策,进而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關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8-0129-0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南。“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五个认同”教育是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推动民族地区“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力量。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是落实中央民族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其根本是解决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加强“五个认同”教育,事关国家稳定大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目前,高校在将“五个认同”教育融入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急需探究分析原因,精准施策,提升教育实效性。 一、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五个认同”教育是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和重要教育内容。 (一)“五个认同”教育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民族青年的优秀代表,是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人才储备力量,是推进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中坚力量。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各种敌对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等的幌子,不惜一切代价制造事端,挑起民族对立情绪,破坏国内稳定和谐的大局面。回顾一次次“事件”背后,敌对势力最显著的手段就是通过意识形态渗透达成破坏一国或特定地区稳定发展局面的目的。我们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势必会成为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透和政治分化的焦点。如果我们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中出现部分“真空”,我们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没有做到思想统一、信念坚定,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极有可能成为敌对势力的“工作对象”,不仅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发展,更有可能破坏国家稳定团结。 (二)“五个认同”教育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综上可以看出,“五个认同”教育是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达成的首要思想基础。而这一思想基础的坚实建立,将显著影响到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三个离不开”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还不难发现,如果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做到“五个认同”,其对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类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观、处世观的养成,使得专业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也就不可能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此可见,高校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五个认同”教育应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二、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紧迫性分析 加强“五个认同”教育,事关国家稳定大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有关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紧迫性,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国家层面——事关稳定大局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国家的生命线。当我们回溯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乃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但凡是历史有记载的历朝盛世,无一不是在各民族统一、社会稳定的局面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民族团结,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而“五个认同”就是对当前和今后我们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度凝练的工作指南,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之本,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根基。所以,高校在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时,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把做好学生“五个认同”教育同维护国家当前稳定发展大局紧密联系起来。 (二)高校层面——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近些年,随着高考招生政策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求学。高校“四个服务”的属性决定了其要为民族地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需要扎实做好“五个认同”教育,确保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政治可靠。 (三)个人层面——事关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五个认同”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的思想基础。从细微处讲,做好“五个认同”教育,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增进同各民族学生的交流、交往、交融,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从长远着眼,做好“五个认同”教育,有助于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只有这样,我们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才能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当前,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还不能正确认识“五个认同”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甚至在受到一些不良信息误导后对学校开展“五个认同”教育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到教育效果和个人成长发展。如何开展好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认同”论述以来,各高校都结合自身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展了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研的形式对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一)文献查阅——宏观掌握教育整体概况 从学生角度看,对于“五个认同”教育,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主动学习、深入了解“五个认同”内容及其他民族政策、理论的学生占少数,甚至存在个别学生不知道何为“五个认同”的情况,更不能理解“五个认同”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同时,在教育形式上,目前多数高校还以课堂教育和集中辅导为主,如果对教育内容及讲授方式审核把关不严,极易让少数民族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育效果。有学者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方面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参与调研者认为“五个认同”是思想主流,但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来自新疆和西藏以及来自其他民族聚居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五个认同”上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不能与“三股势力”划清思想界限。此外,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少数民族学生都会表现出对体现其民族差异性的文化或风俗习惯等的格外看重。所以,高校在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时,既要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也不能忽视各民族在经济地位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对其确立“五个认同”的影响。 (二)问卷测试——靶向了解学校教育现状 笔者联合科室同事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5月分别以调查问卷与笔试测试的形式对天津大学在校的新疆籍、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研。围绕“五个认同”教育,对有效回收的200份问卷统计发现,表示对“五个认同”了解的占到95%以上,认识明确的占到75%,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新疆籍学生相对西藏籍学生在对“五个认同”的理解上要更加深入。在2018年5月我们组织179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宗教理论笔试测试,对参与学生答卷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能够准确默写出“五个认同”内容的同学占到94.9%,能够结合“五个认同”对民族团结教育进行详细论述的同学占到68.7%。由此可见,学校在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成效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要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对于“五个认同”的入耳入脑入心,我们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做到注重从理论上进行准确讲解,也要做到从实践教育层面加以强化。 不论是从文献查阅还是调研测试的结果,都不难看出,高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方面确实存在薄弱环节,学生们对于“五个认同”理解认识也存在较大差异,实际教育情况如上的高校也并非个例。于是,准确分析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问题成因对于提升“五个认同”教育实效就显得尤为关键。 四、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薄弱环节成因分析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高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教育实效性差的问题。通过对文献查阅和调查测试结果分析,我们将其主要成因归结为两个维度四个方面。 (一)高校的维度——重视程度和施教方式影响教育效果 高校肩负着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但是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不少高校教师还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轻视德育教育的情况,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学生表现出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影响到专业学习时,其所在班级班主任、年级辅导员或者任课教师都会优先想到强化对他们的学业辅导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影响到“五个认同”教育的效果,可谓因小失大。 同样,也有的高校表现出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以“五个认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但是教育的形式还比较单调枯燥,针对性不强,实践教育载体不够丰富,未能做到“五个认同”理论教育与民族团结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难以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效果,导致学生受教育深度不够,思想深处疑惑也没能得到有效解答,从而影响到“五个认同”教育实效。 (二)学生的维度——家庭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接纳程度 “五个认同”教育效果好不好,学生接纳、消化吸收后转变成实际行动是最终的检验标准。但是少数民族学生恰恰因为地理条件、宗教文化、民族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对其准确理解“五个认同”和民族團结进步内涵造成壁垒。对于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讲,在校期间大多数时候是能够客观看待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的,但是其家庭成员中如果存在宗教虔诚信仰者,这些学生在做出特定选择时,就极易受到家庭成员价值观影响,倒向所谓的“宗教”一边,长此以往,处于这种情形的少数民族学生,容易出现表面上认可“五个认同”,但真正实践时却常常违背“五个认同”。 同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少数民族青年中优秀代表的大学生群体,接触到不同意识形态的机会不少,加之其又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并且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又因对历史知识学习了解不够等,容易受到误导,产生教育抵触心理乃至做出过激行为。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外部敌对势力对自身思想高地的侵蚀、渗透,少数民族大学生就难以做到对“五个认同”教育的深刻理解与坚定执行。 五、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有效途径建议 在认识到“五个认同”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厘清当前高校“五个认同”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探究有效途径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就成为当前各高校努力的方向。结合问题成因分析,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重视师资建设,改进政治理论教育方式方法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理论不能仅仅局限在“五个认同”教育上,单纯解决好“五个认同”教育的内容研究与教育讲授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在讲授大学各年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须将“五个认同”教育有机融入课堂讲授中,形成常态化教育机制,加深学生对于“五个认同”论述的理解与认识。 同时,课堂理论教育除利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外,还应突出对于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通过影音资料、高新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立体呈现有关伟大祖国、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道路的光辉历史与最新成就等,带领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国家近些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增强学生们自豪感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认识“五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的品质。并且,善于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也将有助于我们及时占领网络阵地,为“五个认同”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围绕学生需求,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个认同”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简单地开展以“五个认同”为主要内容的宣教。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受到地域经济发展、家庭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其在表现出思想多元化的同时也有着心理易感脆弱的问题,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忌盲目给予,要切实结合民族学生特点,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五个认同”教育。 同时,要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少数民族大学生容易出现学业基础差、毕业就业难等问题,究其原因无外乎专业技能不够和综合素质不强。为此,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在突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前提下,还应关注学生学业能力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就业能力提升等,并且在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做好靶向服务,急同學所需,解同学所惑,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三)改革评价方式,多元考核引导学生科学成长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学生的评价多聚焦于学业成绩。但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考虑其成长环境、服务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等因素,其政治合格应该是首要的考核标准。于是,对于他们的考核要在第一课堂成绩和第二课堂表现之间建立起有别于其他学生的考核标准。一方面在第二课堂内容设计上要突出政治性,如在入党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要更加重视考察学生的政治表现,为学生提供更多红色教育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考核,第二课堂表现所占比例相对于其他同学应适当提高,在保证其专业学习水准的前提下,更加重视第二课堂表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有助于改善学生接受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观意愿度,进而在实现“五个认同”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六、小结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重要人才依靠,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成政治可靠、能力出众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五个认同”教育是高校开展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和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稳定大局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极其重要又异常紧迫,需要高校各个培养环节的人员共同努力,协同育人,方能在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考卷上交出党和国家满意的答案。 [参考文献] [1] 曹斌,李松洁.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基础与路径[J].辅导员学刊,2018(1):22-25. [2] 刘海英.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J].教育与职业,2014(32):72-73. [3] 唐婧.民族高校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其应对措施[J].高教学刊,2018(5):16-18. [4] 戚甫娟.“四个认同”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思想教育研究,2007(50):50-53. [5] 徐长山,吴志军.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以南昌工学院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7(4):12-17. [6] 张水魁.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现状研究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16(38):250-251. [责任编辑:钟 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