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经典诵读与中职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 |
范文 | 王立颖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经典诵读对中职学生品德养成、审美与价值取向引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阐述了中职学校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探索了经典诵读与中职学生人格养成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中职学生 经典诵读 人格养成教育 一、中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背景 近几年,国内学者逐渐意识到经典诵读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对中华经典诵读的研究逐渐增多。综合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当前,国内外对经典诵读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阶段,而对中职学校经典诵读的研究涉及很少,研究面较狭窄;研究多集中在对经典诵读的价值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提升经典诵读的方式方法、经典诵读活动对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等方面,而对经典诵读对中职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及推动作用涉及不深,尚缺少系统的研究。因此,从课程优化、信息化推广、活动载体三个层面探索经典诵读与中职学生人格养成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经典诵读对于中职学生品德养成、审美与价值取向引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这为教育领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表述了开展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是涵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为立人、育人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和宝贵的精神食粮,是重要的理论资源和优质资源。例如,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真、善、美的思想品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这些都诠释了高尚的精神追求,蕴含了积极、向上、向善的人生态度,是孕育和滋润中华民族精神的资源库,积极影响着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经典诵读是培育中职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完整的人格教育思想,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書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创建良好的校园诵读文化,建立经典诵读资源库,不断创新完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阅读诵读兴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相结合。在诵读过程中,与古代先贤对话,汲取先哲的智慧和力量,有利于形成培育良好人格的生活环境、社会氛围,使良好的价值熏陶像空气一样,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助力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3.经典诵读是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现代企业对于中职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具备专业技能,已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很难获得发展。中职学校要培养一专多能和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先贤高尚的品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提升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成长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中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策略 1.经典诵读策略化 中职学校要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尤为重要。只有在调查的基础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典诵读策略研究,将经典诵读与中职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相融合。 一是调查研究。深入中职学校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分析当前中职学生经典诵读的现状及问题,并探索经典诵读与中职学生人格养成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是文献研究。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当前中职学校经典诵读研究现状,了解目前中职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及学生人格养成的研究现状及成果,综合分析经典诵读对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是行动研究。分析中职学生经典诵读能力现状,分析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内在联系,研究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经典诵读对中职学生品德养成、审美与价值取向引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构建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人格培养的校本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搭建经典诵读实践平台,创建良好的校园诵读文化环境,构建经典诵读的信息化模式。 2.经典诵读课程化 从课程优化层面探索经典诵读和人格养成的融合点。结合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经典诵读与人格培养的校本文化教育课程,甄别选择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的经典,建立经典诵读资源库,探索经典诵读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和先贤对话,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经典诵读信息化 从信息化推广层面探索经典诵读和人格养成的融合点。当前,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信息化语境下构建经典诵读模式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让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乐学、爱学。学校网站可开辟“经典诵读”版块,开辟网络交流平台,开设读书论坛专栏,打造经典诵读微信公众号等,利用网络便捷、传播快速的优势,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提供有效的诵读指导与帮助,形成经典诵读网络新风尚,逐渐探索构建经典诵读信息化推广模式。 4.经典诵读平台化 从活动载体层面探索经典诵读和人格养成的融合点。搭建经典诵读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经典文化的涵养。学校可以开设经典诵读兴趣班,在校园广播站开设《经典诵读》栏目,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月,举行经典诵读讲座等。通过搭建经典诵读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形成良好的经典诵读文化氛围,在实践中形成并完善基于中职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经典诵读推广模式。 四、小结 中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中职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起到了良性引导的作用,经典诵读活动能积极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经典诵读传承文明,浸润灵魂,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成长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通知[Z].2012. [2]龙其林.当前国内经典诵读实践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2015(1). [3]傅卫莉.打造精品诵读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J].教育理论,2013(12). [4]潘莉.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可行性实践[J].职教通讯,2014(8).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