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范文

    傅行华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其可以支撑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然而对于这么重要的学科来说,依然有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忽视了小学生应是课堂教学活动主体地位这一教学目标。这也就代表着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若想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创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生;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5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1-066-00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最高目标和重点理念。这也就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视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和教材及教学活动等都应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教师应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当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将“要我学”的学习态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适合课堂教学内容与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样的,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敢于大胆参与,对于教师所提问题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期间,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与回答时间,教师需确保自己所提问题足够宽阔,或者所提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需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融入教师所创建的问题情境当中,支撑学生更好的吸收教学知识,全面理解掌握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一课中,教师在立足于深入认识和掌握教材编写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大胆的将教材中分配橘子的教学情境进行改编,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设计了请同学A帮B与C两家一起解决由于投资数额不一样,其中一方要求公平分配获利资金而引发的财产纠纷案件,由于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这种创新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同学们最终都觉得应按照商业规则,不能平均分配获利资金,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出本堂课的学习课题:《比的应用》。

    二、因材施教,是实现主体地位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按照每位学生的特征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只有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教育才能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性人才。所以在小学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这也是必须遵守的一个准则,也可以说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着手,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设计新的教学思路,使优秀学生更为优秀,后进生更好的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概念,了解最基础的数学教学方式。

    例如在上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与减法》之后,教师出了这样四个题目:①车库里堆放了36吨货物,运走了23吨,还剩多少吨?②车库堆放了一批货物,运走了14吨,还剩10吨,这批货物一共多少吨?③车库里有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13吨,第二次运走25吨,还剩10吨,这批货物一共多少吨?④车库有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15吨,第二次补进7吨,现一共14吨,原有多少吨?通过这种递进式的题目教学,使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掌握这个知识点,还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为能力强的学生留难些的作业,中、后进生留较为简单的作业。

    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单纯依靠听教师讲授,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应竭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空间,可以为学生带来多种感官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此外,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以促进其提升知识内化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个体特征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形成数学知识内化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一过程正是三唯目标的体现。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中,教师首先可以采取将学生分成同座为一小组的形式,让他们小组内部配合,每人每次拿出4支笔,一共拿2次,问最后共有几支笔?学生运用繁杂的加法运算得出16支笔。再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幅画面:画面中飞来4只蝴蝶,接着又飞来了2次,而且每次都是4只,让学生动手运算出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学生通过加法得出12只,通过列式进一步体验对于数学知识表象的认知。通过教师有效引导“观察两个问题的运算公式之间有什么特点?”“加数分别都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思考,逐渐的归纳出乘法的大意。在这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了其主体性,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从而感知到乘法的表象,不仅对乘法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认识,还自主理解掌握了乘法知识,并可以运用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而言之,学生学得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主要場所是课堂,我国现阶段正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兴趣与主动性,使课堂成为师生一同创造的教学场所,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获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海霞.浅谈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体现[J]学周刊,2017(15)

    [2]李聪娟.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