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踏板操程教材改革与创新的研究 |
范文 | 杨禹 冯晓宁 摘 要:本文对踏板操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创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的需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體育教育观念在形成,实现竞技运动项目体育教材改革与创新是踏板操教材、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踏板操; 课程教材; 改革与创新; 体育教材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4-185-002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原有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面临“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和素质教育的挑战,教学目标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营口市育才初级中学第二课堂健美操特色活动班。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总结法。 2.3研究时间 本研究从2016年5月——2018年10月,历时2年5个月。 3.结果与分析 3.1踏板操深受学生的喜爱 “踏板操”作为健美操的一种形式在国际上尤其流行,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健身方式。“踏板操”是把健美操的动作和步伐放在踏板上完成,因此,它具备了健美操的所有特点,同时由于大部分动作是在踏板上完成,所以能更有效地改善健身者的协调性,这些踏板的高度是可以调节的,健身者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高度,一般来讲,高度越高强度越大,其娱乐性、趣味性、实用性、观赏性等特点普及进入城市中小学体育课堂。它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姿态,增强体质,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活泼热情、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和自信的性格。学生对踏板操这一运动项目也比较陌生。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形体,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各方面的接受能力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在体育课中进行踏板操教学,也意在能引起营口市中学对踏板操运动的重视,更好地推动踏板操运动在中学的广泛开展。 3.2校园踏板操的作用 健身作用;健美作用;健心作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3校园踏板操的特点 3.3.1实效性:校园踏板操的特点是既有大众踏板操的强身健体的目的,又需要多变化的身体动作,虽然没有竞技踏板操那么高的动作难度及激烈的竞技形式,却具有竞技踏板操的套路表演和竞技性质。 3.3.2针对性。 3.3.3表现性。 3.4校园踏板操的创编原则 踏板操是否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取决于踏板操本身的质量。要想编制一套较为理想的,科学性强,效果明显又易于推广的校园踏板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创编过程。创编的几套动作都要遵循以下原则编排:针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动作与音乐一致性原则。 3.5校园踏板操的内容 3.6校园踏板操的教学方法 踏板操教学方法是指在踏板操教学中,为了完成踏板操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所采用的措施和方法。实施中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3.6.1递加循环法:具体过程是,学习A,学习B巩固练习A+B,学习C,巩固练习A+B+C,学习D,巩固练习A+B+C+D组合。 3.6.2讲解示范法。 3.6.3提示法:包括语言和手势提示。 3.6.4情绪感染法:教师在利用语言、动作示范、肢体提示时融入人的情绪色彩,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活跃练习气氛。 3.6.5带领法。 3.6.6协调教学法。 3.7校园踏板操的练习注意事项 3.7.1准备与放松。做操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发热,为正式练习做好准备,练完后,切记要做好放松活动。 3.7.2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3.7.3把握好练习强度。练习强度为练习者最高心律(220-年龄)的60%——80%之间时,锻炼效果最佳。 3.7.4要适宜的掌握运动量。运动量原则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保持一定时间后,再大、中、小有节奏的调整处理。 3.7.5要注意安全。 3.7.6要重视全面锻炼的原则。 4.结论与建议 踏板操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使用新的踏板操教学教材,证明了它的可行性。下面是对踏板操教学的几点建议: 4.1要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合在踏板操教学中,妙用语言、手势提示动作衔接,培养学生超前思维动作的习惯,树立自我体育意识的形成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 4.2加强培养体育骨干,选好小组长,他们是老师的助手,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学生可以按素质能力,分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重新编组,将水平接近的编在一起,便于提高学习效率。 4.3教学计划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要师生相互作用,教与学交叉互相形成。 4.4加强校园踏板操的练习形式,内容多样化,学生应在课外及时对课内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创编动作或在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然后几名同学研究切磋,在下一次课上展示给教师和其他同学,享受自我成功后带来的喜悦。(下转第41页) (上接第185页) 参考文献: [1]柴晨曦,徐志红.有氧踏板操健身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运动,2012年22期 [2]陈俊.有氧踏板操特征及其健身价值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3年01期 [3]沈桃淑,周镇华.基于规则变化下有氧踏板操的艺术编排[J]运动,2014年09期 [4]张晶琳.青年有氧踏板操成套动作的编排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5]于乐.浅谈有氧踏板操运动的美育功能[J]今日科苑,2008年02期 [6]王国勇.对有氧踏板操健身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S1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