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一带一路”视野下对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范文

    马方来

    摘 ? ?要:高水平人才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绘就新时代“一带一路”精美画卷的重要基础。随着中俄在经贸、外交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拓展,对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凸显。文章以黑龙江大学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为例,探讨了对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教育改革与创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俄罗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4-0031-02

    伴随着新时代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经贸、外交和人文交流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高水平人才需求变得十分迫切。教育部指出:“为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提供智力、人力、技术、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的支持,提供有效的教育助力。”[1]为此,高校要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立足“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以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培养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有益探索和尝试,践行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一、对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义

    2016年《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出:高等学校要立足各自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与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2]。高等教育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培育高水平适应性人才的实践者和先行者。高校要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地方特色,着力改革创新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熟悉和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国际化人才以及合作领域急需的专业人才,助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培育高水平适应性人才的改革者和创新者。

    对俄高水平人才培养是推进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升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对俄高水平人才规模化培养不仅为中俄合作提供创新动力和技术支持,同时在促进民心相通、推动经贸合作、大国外交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传统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定位,并没有主动适应“一带一路”蓬勃发展的巨大人才需求,每年高校剧增的毕业人数与国际化人才需求“用人荒”现象并存。可见,“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在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提供重要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问题倒逼我们要立足“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急需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黑龙江大学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顺应发展趋势,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强化高水平适应性人才供给,為保障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二、对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路和实践举措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为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优化和创新明确了方向与目标。黑龙江大学发挥对俄办学特色的传统优势,于2005年12月成立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与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012年,又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成为中俄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标志性事件,被写入2006年的两国总理工作纪要。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学校学科面广(涵盖文、理、工科)和俄语强的综合优势,探索出特色鲜明的对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

    (一)紧跟战略需求,精准人才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一带一路”视野下创新人才是兼具精通对象国语言和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一定要打破单一型人才过剩、复合型人才短缺的壁垒。学院聚焦在中俄合作的生物、能源、经贸、法律、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俄语”对俄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

    (二)发挥学科优势,整合优质资源

    学科建设在整个研究生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只有规划好合理的学科建设,才能优化人才培养。黑龙江大学在俄语语言文学、俄罗斯问题研究上有着传统优势和厚重基础。学院在办学中依托学校兼有学科和俄语的综合优势,加强不同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开展校内外的联合、协同,共享教育资源。引进俄罗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进近百人次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和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教师和学者,使其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俄双方院校专业负责人和专家定期互访、交流。举办中俄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培训、讲座和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就相关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主题研讨及座谈,促进了学校相关学科建设,提高了国际声誉。

    (三)改革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质量的提高。针对“专业+俄语”模式人才培养的特点,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生部分课程由俄方教师讲授,使用俄文原版教材及教学标准、方法,更新了教育理念、多元测试体系和动态化授课机制,解决了课程缺乏大学国际化的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问题[3]。在引进选用俄罗斯教育部规划教材的同时,中俄双方教师合编专业教材和术语词典。在“双长制”的基础上,双方专业负责人建立定期会谈机制,共同商讨并完成培养方案的修订。同时组织俄罗斯专家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拓宽研究思路,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

    (四)捋顺工作机制,创新培养模式

    中俄双方签署协议,科学设置管理机构,明确双方职责。采取“1+2”的培养模式,实现培养过程的“双校园”“双导师”“双学位”“双证书”,即硕士研究生第1年在国内学习期间,完成黑龙江大学规定的全部硕士学位基础课程的学习,修满必修学分,在中方导师的带领下确定研究方向;第2、3年赴俄学习期间完成俄方规定的培养环节,所修读课程、学分、成绩中方全部认定,学生在俄方导师的指导下用俄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和答辩,毕业论文的中文译文返回黑龙江大学存档备案。学生达到中俄双方的相关要求,可获得中俄双方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