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药有哪些常见的剂型,不同的剂型有什么特点? |
范文 | 冯淑明 中药的剂型是指中医药方剂的实际制剂形式。即根据病情与中医所开具药方中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以满足治疗和预防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膏、丸、散、丹、酒剂等,经过了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及治疗的实际需要,又出现茶、露、锭等传统的剂型。随着现代制药工艺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口服液、颗粒剂、胶囊、片剂、注射液等临床常用的剂型。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目前临床常用的中药剂型。 1 传统中药剂型 1.1 汤剂 汤剂是将配方中包含的中药,加水浸泡、煎煮、过滤后直接饮用的剂型。多用于内服,也可以外用。外用主要是用于熏蒸、外洗和含漱。 1.2 酒剂 将配好的中药在白酒或黄酒中浸渍一段时间后,中药药性就会直接渗入到酒中,除去药渣,取其上清液即为酒剂,以供治疗时使用。具有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1.3 茶剂 所谓茶剂是将中药药材碾磨成粗末,然后将其制作成块状或粉末状,在日常通过冲泡的形式进行饮用。 1.4 露剂 将中药用水进行蒸馏处理,所收集的蒸馏液即为药露。这种剂型的药物一般都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芳香药物,所以其气味芳香,口感良好。 1.5 丸剂 将配方中各药物碾磨成比较细的药粉,然后在其中加入水、蜜、米糊、药汁、面糊等各种不同功能的“粘合剂”,经过制作,变成丸状药剂。一般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调理。 1.6 散剂 散剂是将药方中的药物研碎成末,混合均匀而成。具有作用快、吸收快、方便携带等特点,既可内服又可外敷。 1.7 膏剂 膏剂可以分为内服和外敷两种。内服的膏剂一般适用于一些慢性虚症。外用膏剂可分为膏药和软膏剂。膏药一般适用于跌打损伤或是风寒痹痛等相关病症的治疗,软膏剂用于治疗鼻炎、濕疹、疮疡等。 2 现代常用中药剂型 2.1 口服液 口服液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般是根据药方中各药物所含有效成分而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不仅有汤剂吸收好、见效快的优点,而且使用方便、服用量少、口感好,患者易于接受。 2.2 颗粒剂 颗粒剂是将配方中的药物经过粉碎或提取有效成分处理后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颗粒剂既有汤剂吸收快的优点,又有服用携带和储存方便的特点。但颗粒剂也存在易吸潮、质变的缺点。 2.3 片剂 片剂是将药物细粉或中药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经过压片机压制而成的固体制剂。片剂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和携带方便的优点。但其吸收较缓慢且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久放的话,其含量会下降。 2.4 胶囊剂 胶囊剂是将药物与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的固体制剂。它具有稳定性强、易吸收、服用方便的特点,同时,胶囊壳掩盖了药物的不良气味。 2.5 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是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可供人体肌肉、静脉使用的无菌制剂。具有疗效迅速,对不能口服药物的危重患者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中药注射剂制备要求高,而且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因此,医生在给患者治疗时要加强监测,谨慎使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