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挖掘语言内涵,让初中英语教学体现人文性 |
范文 | 王学东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特征是知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基于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开展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现人文教育。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选择内容,进行人文精神渗透 哲学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会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事实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能起到内驱与强化作用。”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选择性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新课改理念正荡涤着课程教育的实施者,是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有利时机。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語言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选择中学生关心的话题,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于此同时,在进行语言文化沟通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My day后,就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才能让一天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在学习Lets celebrate时,就西方人怎样过圣诞节这个话题引出了圣诞精神,进而教育学生如何做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通过对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并尊重各国的文化差异。这样的教学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而且也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2. 挖掘教材,彰显人文素养教育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初中英语课本中蕴含很多人文教育方面的素材,这些内容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是对中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素材。例如Disneyland中讲述了沃尔特.迪斯尼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成为事业上的佼佼者。这一内容其实就是一种人的精神的体现,从中可以感知沃尔特·迪斯尼艰苦创业的精神,体验人是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又如在Madam Curie中赞扬了居里夫人是如何热爱科学与献身科学事业的。她勤奋学习、克服困难、不畏艰险,体现了高尚的人格。通过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课本中蕴含的人文教育方面的素材,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把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3. 品味语言,感受人文思想内涵 英语是当今世界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而且这种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品味语言,并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来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我们知道,一个人语言的能力形成不能仅局限于“听说读写”,更在与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用语言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掘英语这种语言的人文性,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而直接讨论作品的主旨。否则,理解文章内容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力争把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统一起来,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受到情感得到陶冶。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时,就让学生深入的体会文中优美的句式结构,并把它运用到作文中去,唤起学生保护动物的热情。 4. 评判阅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阅读活动不只是获取信息,更是与作者的对话与情感的交流。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的过程就是运用分析、质疑、推断、评判等方式进行批判过程。唯有这样,才能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评判性阅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Singers Save an old Man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来谈谈文本标题与插图的意思。接着,要求学生预测文章体裁与文本内容。通过这样的预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促使学生带着Skimming 阅读策略,这样就把有待验证的阅读期望进行整体阅读。最后,利用文本中的插图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通过解读插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坚持开展人文素养的教育。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的个性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发挥。唯有这样,才能发挥英语语言的教育功能,才能让人文素养教育落实到实处。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中心初级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