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浸入式”教学对学习英语的帮助
范文

    任师哲

    引言

    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日常学习和工作对英语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英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学习英语最有效的方式无外乎是在纯英文环境中生活。对于国内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浸入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出国留学,成为最受追捧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浸入式”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纯英语的语言环境,还能促使他们用英语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但同时,“浸入式”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浸入式”英语教学法的现状及发展出发,探讨“浸入式”教学对英语学习的帮助,并针对“浸入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其改进措施及建议。

    1. “浸入式”英语教学

    “浸入式”教学其实属于一种双语教学方法。它是指“用第二语言/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儿童在校学习期间完全生活‘沉浸在外语环境中。在课堂上,教师用第二外语传授给儿童知识,不仅可以教授给学生如何运用、如何理解这门第二外语,而且还可以以这门第二外语作为媒介教授其他课程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第二外语的学习氛围,再辅以教师的相关教学手段和措施,使学生习得、运用这门语言。

    具体来讲,“浸入式”英语教学是以英语作为媒介进行教学活动,为英语学习者营造出一个纯英语环境,帮助他们在这一“人工环境”中学习、掌握英语。而根据这些英语学习者对这一纯英语环境“浸入”程度的不同,廖道胜(2002)将“浸入式”英语教学分为部分浸入式、全天全浸入式以及全浸入式这三大类,后又细分了六类。虽然这几类细分方式的教学活动细节有所不同,课上的教学用语中母语和英语的比例分配不同,但他们的核心都是为了让学生“浸泡”在英语环境中。

    “浸入式”英语教学方法的三点应用原则分别是将英语学习与学科内容相结合、互动性以及习得性原则。英语学习不应该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而是应该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时潜移默化地习得英语,提升了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简单来讲,英语是一个媒介、一个渠道而不是最终目的。

    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关于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社会文化的视频,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纯英语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互动性和习得性原则都是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浸入式”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自己摸索、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专业知识以及语言学习,学会自己主动学习,以增强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目前,在我国的英语课堂上,多数还是“有限浸入式英语教学”。虽然,部分高校教师是用第二语言英语进行教学,但是课堂模式还是传统的讲座式授课,不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学生仍是被动地学习,加之课上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时间和机会很少,导致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还有待提高。下文将继续探讨“浸入式”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能力的优势和影响。

    2. “浸入式”教学对英语学习的帮助

    “浸入式”英语教学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运用能力,使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提高。在“浸入式”英语教学法下,英语爱好者是在一个纯英语环境下交流、学习。这与传统“重理解轻听说”的“哑巴英语”教学法不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对语言环境中说话方的英语语音进行识别,来理解指令或获得知识。这可以强化学生的语音意识,帮助他们分辨英语的音位、发音规律等,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言。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一种锻炼,使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用英语去交流、去沟通。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需要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强化学生用英语沟通交流的能力。而且这种英语输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学生需要与同伴或教师交流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者共同协作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等,是“有话可说”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第二语言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交流与沟通能力,甚至团队协作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渥太华大学就将“保护性专业课教学模式”应用于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中。这一模式旨在通过运用第二语言讲授专业课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第二语言能力。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浸入式”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将专业课教学内容与第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第二语言环境中专注于专业课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考虑第二语言的形式,从而实现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升第二语言能力的目的。

    但目前,我国“浸入式”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双语授课水平有待提高等。有些教师虽然专业课水平较高,但是可能不能用第二语言英语进行专业课的授课。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的“浸入式”英语教学就会产生困难和障碍。因此,有必要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另外,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存在有部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不强,不能跟上授課进度;教师授课方式仍为传统单一的讲座式等。这些问题都会阻碍“浸入式”英语教学的纯英语环境设置以及使用,进而削弱学习效果。

    3. “浸入式”英语教学改进措施与建议

    “浸入式”英语教学需要明确其出发点和目的,即培养并发展英语学习者的语音意识和语言能力,并通过英语这个媒介学习其他领域知识,拓宽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的“浸入式”英语教学也不应像对幼儿或中小学学生一样,还应在完善和更新大学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不仅促进学生第二外语和学业的发展,还应促进其人格和智力的发展。

    除此之外,师资水平和质量也是“浸入式”英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和保障之一。“浸入式”英语教学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双语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母语水平和英语教学能力。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国外交流或学习,以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授课能力。

    相对应地,学生的英语基础也是决定“浸入式”英语教学能够有效的另一重要因素。英语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果在“浸入式”英语教学中,教师用英语发出的指令或内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能被学生所理解,那么即使教师双语授课水平再高,也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只有学生能顾跟上教师的进度,并积极配合,才能使“浸入式”英语教学产生预期效果。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对所学学科内容进行提前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提升学生英语使用能力,学会运用英语进行听、 说、读、写等方面的联系。

    最后,“浸入式”英语教学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纯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这个语言环境的设置至关重要。目前,高校英语授课主要仍是讲座式授课方式,即教师一个人用英语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只是进行记录或理解。尽管这样的讲课模式使用了英语,也不能完全称其为“浸入式”的英语环境。因为,学生只是在“听”,并没有用第二语言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就没有实现“浸入式”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

    4. 结论

    随着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逐渐转变为掌握、应用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方式也多采用“浸入式”英语教学法。将第二语言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不仅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还会使用第二语言教授其他学科的知识,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但目前“浸入式”英语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完善“浸入式”英语教学最关键的一步还是提高师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双管齐下,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然的纯英语学习环境,才能保障“浸入式”英语教学的最优教学效果。

    [1] 郭越. 浅谈英语浸入式教学[J].科技展望, 2016(19).

    [2] 庞冬青. 高中阶段有限浸入式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以西安市某普通中学为例[D].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 马艳侠. 英语“浸入式”教学中家校合作的途径[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4] 彭媛媛,严蔚. 自然拼读法在初中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有效性实证研究[J]. 海外英语,2018(18).

    [5] 刘春花. 大学“英语浸入式教学”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 2005(04).

    [6] 徐秋霞. 高校英语课浸入式教学法应用研究[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4(05).

    [7] 陆细霞,赵丽梅. 论浸入式教学模式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局限性[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09).

    [8] 刘亚玲. “浸入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09(10).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岳阳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