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
范文 | 【摘要】在现在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语言各方面综合运用的能力,其中的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品格等等,那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格,运用思维导图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就可以渗入思维导图法,教师可以运用希沃白板5制作思维导图,简便快捷。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让英语阅读的文本内容由复杂变简单化,由冗长变精细化,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识记和运用文本内容,并能慢慢地促使学生对整体知识结构的认知加强,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每次的阅读课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真正地有所得,最终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目的,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读写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等。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运用 【作者简介】张妙英,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中学。 一、背景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以及作用。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性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现在思维导图的运用在许多领域都非常流行,它可以让学习者运用到大脑皮层的各种智能,并且学习者运用直观地结构图来学习,效果明显。具体来说,思维导图就是以重点的内容或者主题为中心,然后开枝散叶即展开相关联的其他内容,就像树干的分支一样,这些相关联的内容可以用关键词或形象的图形来表示,使思考的过程直观简要的呈现出来。思维导图是将人们所想表达的内容图像化。Mind Map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看似简单,但是用作为学习策略,确很符合学习者的逻辑思维方式。它具备主动性、结构性及可变形这三种特征,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能有效获取知识的大脑活动。 那么思维导图的作用是什么呢?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做笔记。我们传统的做笔记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或学习过程中,为了自己能够记住所学的内容,然后直接按顺序循规蹈矩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句子的一行行列下来,到最后,笔记越来越多,不利于复习和背诵。然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思维导图的作用有:第一,我们在阅读时,我们只要记住关键的单词、短语、句子,可以节省大半的时间;第二,我们在阅读时,如果只抽取读关键的词和短语来读,在阅读时也可以节省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第三,在我们复习时,运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又快又有效率的复习重点内容;第四,思维导图的结构是非常简洁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大海捞针式的寻找关键词,这样可以更节省时间;第五,思维导图的内容都是有针对性的;第六,如果我们都按照思维导图的理论指导来找关键词,就很容易找到,因为重要的关键词都非常明显;第七,我们可以看着思维导图,合理的组合关键词等等,有利于我们识记旧内容和创新新事物;第八,我们可以合理地将关键词、短语以及关键句之间联想并构成言简意赅的文章;第九,由于我们不断的锻炼思维,思维活跃,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总之,思维导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将复杂多层面的问题或者事物,简单清晰地呈现出来,使本来枯燥或者冗繁的事物或者问题,能够使点线面或者立体式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全面又有特色的体现出来。 2.初中英语阅读的重要性。英语阅读是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可以无形中促进学生的许多方面的英语能力以及水平的提升,所以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不但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因此需要对英语阅读高度重视。 同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一种语言和理解的技能。阅读要求学生对英语文章的段落以及全篇进行阅读,整个过程需要解读短语,句子结构以及重点的语法,而阅读的最高层次即是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理解文意。 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短语以及句子结构,但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不能形成整体的文本结构认知,无法学到阅读方法与技巧。渐渐地,学生就会对阅读课失去兴趣,最终无法真正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阅读课变成翻译课。即教师上阅读课,就是直接打开课本,让学生先看看书,完成任务,然后开始上课,一段段的翻译,翻译其中的生词、短语,讲解语法和重点句型,而忽视了整篇文章的思想构建。 阅读课变听说课。即教师按书本的Section A&B的教学方式来授课,教师设置一些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听课文录音后,完成对应的任务。然后,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集体跟读。再接着,学生如果有难点进行提问,教师解惑并强调重点。最后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自读或者简述课文内容。这种模式比较侧重于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而忽略了理解整篇文章的深层次的意义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师太过主动,学生太过被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拼命地讲,学生只能拼命地接收老师所传达的信息,自主学习的时间少。教学过程变成了“知识搬运”的过程,忽视了学生意识与思维的不可分割性。这样就无法体现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最终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初中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法,可以采用希沃白板5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可以用科学的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把握理解英语文章,使原本枯燥无味的阅读课也会瞬间生动起来。所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培養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思维导图的运用让英语阅读材料的内容更具有逻辑思维性,由复杂变简单化,由冗长变精细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的阅读材料,并能慢慢地促使学生对整体知识结构的认知加强,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每次的阅读课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真正地有所得,最终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目的,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读写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等。 在本文中,笔者将运用思维导图对阅读课的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部分进行规划设计。笔者采用仁爱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第一个话题 Section C Rainforests的阅读课教学设计为例,对思维导图在阅读课的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部分的运用进行介绍。 1.Pre-reading. Pre-reading部分思维导图的运用,首先,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文本中的内容制作出有用的简单的思维导图,能够促使学生去搜集、了解本课中需要的相关的信息或者利用自身拥有的经历以及知识储备,即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大胆地预测文本的内容等等。因为学生对文本或者文章的中心内容越熟悉,就越能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设计的思维导图所呈现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并更顺利地进行预测。而本节课 Rainforests的内容分为两段,第一段介绍热带雨林的特点,第二段主要介绍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并陈述热爱雨林的现状,号召人类要保护热带雨林。笔者在课前播放一段热带雨林的视频,视频中可以透入各种热带雨林所富有的资源,而后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的思维导图: 学生通过视频以及完成以上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考,可以感知热带雨林,大致预测和了解文中的内容,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While-reading. While-reading部分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文本的结构,运用关键词,将文本由复杂过渡到简单化,更利于学生记忆复述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对文本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先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扫读。而后让学生略读文章,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并圈出主题句的关键词或重要部分,通过主题句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大意。最后,最重要的步骤是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地给予学生充分的默读以及探讨的时间。根据教师所提的要求以及教师设计的思维导图,学生详细的阅读文章,并且获取文本中重点的内容,尽力突破难点,此环节也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如下图所示,该环节思维导图的设计主要呈现结构化层次化,由中心内容即主干 Rainforests开枝散叶,分支下的内容主要呈现重点的语言知识。学生能够读结构,得大意,并且整合理解文本,了解热带雨林的特点和意义,由浅入深解读文本,习得目标语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运用希沃白板5思维导图设计如下: 3.Post-reading. Post-reading部分思维导图的运用,主要是在前面搭设的文本结构和习得的目標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产出,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使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更顺利地进行写作,让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完美的结合。在学生明白热带的特点和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论目前热带雨林的状况以及如何做,写一篇How to Protect the Forests的文章,学生可以自己画一个思维导图,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思维导图来进行写作,降低写作难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运用希沃白板5设计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如下: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而初中英语阅读方面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那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希沃白板5制作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让枯燥无味的阅读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翻译课,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听说课。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不断降低阅读的难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可以根据学情设置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不同的思维导图,使课堂更形象生动,更通俗易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运用主题句和关键句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关键是习惯和思维的养成,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能形成全局观,对所学内容有整体把握,最终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新阳.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33(05):32-38. [2]王春玲.初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19):50. [3]刘凤玉.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 2016(12):131. [4]缪国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2 (05):38-39. [5]王文平.“三段式”阅读教学法引爆学生阅读潜能[J].文理导航(上旬),2016(03):35-3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