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对比及翻译原则研究 |
范文 | 【摘要】电影的片名是电影最好的名片,两岸三地的译者对于英文片名的汉译标准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以纽马克的文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得出英文片名汉译的三大原则:信息要准确,信息需补充和本地化要适度。 【关键词】电影;电影片名;文本分类 【作者简介】彭施龙(1988-),男,四川南充人,四川旅游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商务笔译。 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球各地电影发展的步调不尽相同,虽然先后受到电视和互联网流媒体的冲击,但电影行业仍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各国在电影领域的文化交流也愈发频繁。当今,美国好莱坞在世界电影工业中的地位牢不可撼,因此在中国每年引进的海外电影中,美国电影占去了半壁江山,又因为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电影的片名,所以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好的电影片名是一部电影好的名片,它能准确地传递影片的主题和表达的思想,还有助于吸引观众,提高票房成绩。笔者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出发,以近年来奥斯卡获奖或提名影片为例,通过对比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翻译版本,归纳出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一、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应用 中国著名翻译家刘宓庆1(1985)表示,翻译必须随原文文体的变化而变化,隨原文风格的变化而变化,保证译文与原文的文体和风格相一致。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英国著名翻译家皮特·纽马克将文本的语言功能分为六类: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审美功能、应酬功能以及元语言功能,并认为前三种,即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为文本的主要语言功能。纽马克还指出,某些文本兼具多种语言功能,译者在翻译时候需要考虑同一文本的不同语言功能,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准确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经笔者分析,电影的片名兼具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的特点。信息类文本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信息,改变读者的认知状态,电影的片名就是以非常凝练的语言向观众传达的影片的核心思想。呼唤型文本目的是唤起读者已有的经历、知识和感情,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电影片名也正是这样唤起观众对电影的好奇或是对美好的向往。因此,在翻译时,笔者将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出发,对不同版本的电影片名进行对比,并对英语片名的汉译策略进行探讨。二、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对比 对于同一部英文影片,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外国电影片名翻译存在较大差异2,有时甚至大相径庭,这种差异,归根到底,是受两岸三地意识文化形态差异的影响3。总体而言,对于两岸三地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可以从信息量、表达风格和方言特色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1.信息含量。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理论,电影的片名具有信息功能,那么在翻译英文片名时,应该注重片名信息的准确性,不可随意增加或删减信息。在众多案例中,笔者以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Green Book为例,进行分析。Green Book香港和台湾的译本是《绿簿旅友》和《幸福绿皮书》,其中“旅友”和“幸福”都是译者根据影片中人物关系或故事基调自行添加的表达。且不说用词是否准确,单是这种“增译”就不符合翻译信息类文本信息需准确这一要求。大陆译者将Green Book译为《绿皮书》,没有对原片名进行信息的增减,而是选择直接表达英文片名的含义。虽然大陆的汉译片名不及香港和台湾译本的信息量大,却是最遵循原片名的一种译法,原原本本地保留了Green Book想要表达的所有内容。 2.表达特色。根据前文的分析,电影片名兼具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即在信息准确的基础上,还要能唤起观众心中的共鸣。对于同一部英文影片,大陆、香港和台湾在汉译的表达各有特色,但这种“特色”应基于信息的准确性之上,因此,这对片名的汉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案例中,笔者选取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Moonlight进行分析。影片主要讲述主人公与同伴之间超越友谊的朦胧之爱,而Moonlight则是对这一关于最好的象征。该片的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汉译版分别为《月光男孩》《月亮喜欢蓝》《月光下的蓝色男孩》,均出现了“月光”或“月亮”一词,与英文相互照应。并且,三个版本无一例外地都增译了“男孩”“蓝”等信息,是为了丰富片名的信息,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影片内容,以实现其呼唤功能。但在笔者看来,该片名不妨直译为《月光》,配上宣传海报中男孩的形象,更有助于传达影片的主题和片中朦胧的情感。 3.地域特色。译者在翻译英文片名时会受到其所处地域文化的影响,因而在表达上会略有不同。比如The Shape of Water香港的译本为《忘形水》。首先,如果将英文片名直译为《水的形状》,难免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只能采取意译。其次,香港有一首名叫《忘情水》的流行歌曲,人尽皆知,这里译者将The Shape of Water译为《忘形水》正是借用了《忘情水》的歌名,只是稍加变动,以“形”字取代歌名中的“情”字,强调原片名中的“Shape”一词,从而激发影迷以及歌迷内心的情感共鸣。但不恰当的是《忘形水》过分强调了部分受众的喜好,即过分强调了片名针对归属地的呼唤功能,对香港以外的观众,或者年龄较小并没有听过《忘情水》的观众而言,这样的译法反而成为影片传播的障碍;同时《忘形水》忽略了信息的准确性,因为该片与“忘”和“忘形”没有任何关系,对观众有误导之嫌。大陆版片名为《水形物语》,“水形”二字是对原片名的直译,而后加上“物语”,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台湾版本为《海底深情》,刨去了信息功能,只保留呼唤功能,不能称之为恰当,但相比香港译本,台湾版至少在传递故事情节上没有偏差,影片的确讲述了一段人与水中怪物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经过大量的对比分析可得,大陆的英文片名汉译更多地遵循原文的表达,即遵循电影片名的信息功能,然后再稍加修饰,实现片名的呼唤功能,以吸引观众入场观影;台湾在英文影片名的汉译上,基本不偏离原片名信息,更强调情感的表达,比如《幸福绿皮书》中的“幸福”,《海底深情》中的“深情”就是如此;香港的译法则比较自由,有时过分强片名的调呼唤功能,而忽略了信息的准确性,部分片名读了让人不知所云,或者存在误导之嫌。 三、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 通过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了解了两岸三地在处理英文片名汉译时的不同思路和策略。笔者基于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即三地汉译之长,对英文片名的翻译原則进行如下探究和归纳。 1.信息要准确。电影的片名是电影内容的提炼,所以在对电影命名时,一定要注重片名的准确性。对于海外引进的电影而言,汉译是否准确直接关系着能否传达原片的主旨,是否对观众存在误导。某些译者在翻译电影片名时,过分强调片名的呼唤功能,忽略了信息功能,有违纽马克文本理论,这样的译名不恰当。比如The Artist一片,大陆版和台湾版的译名分别为《艺术家》和《大艺术家》,都遵循原片名的表达,这样的翻译足以传达原片名和电影所要传达的所有含义。香港版则将The Artist译为《星光梦里人》,抛开了artist的本义,用汉语重新给电影取名;“星光”和“梦里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乍看到片名的观众来说,充满了困惑;《星光梦里人》唯一可取之处是其具有诗意,能够唤起观众内心对美好与浪漫的向往。因此,在在汉译英文片名时,首要要确保信息的准确,再对片名进行修饰和美化,以突出片名的呼唤功能,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2.信息适当补充。有部分影片,由于文化差异、商业因素等诸多原因,在汉译片名时,不得不对其原片名的信息进行补充、“修改”,甚至“重译”,以第90届奥斯卡最佳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Coco的汉译为例。影片围绕爱与铭记这一大母题,讲述一位小男孩无意间穿越到亡灵的国度,决定去寻找已故歌神德拉库斯的故事。Coco是片中小男孩太奶奶的名字,以此作为片名是因为太奶奶Coco代表着亲情的延续,符合电影所表达的“铭记亲情”的主题。然而,如果将片名直接译为《可可》,中国观众则不明所以。因此,大陆、香港和台湾无一例外地都对原片名进行信息的补充,对电影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分别得出以下汉译版片名:《寻梦环游记》《玩转极乐园》和《可可夜总会》。虽然,三个译本都和原片名相去甚远,但观众看到片名之后,配合电影宣传海报便能能够对影片的类型和主题做一个大致的定位,进而选择要不要购票进院观看。当然,这种“信息的补充”或“电影内容的归纳”也有高下之分,即如何恰如其分地展现片名的呼唤功能 — 既不误导观众,又能唤起观众心中的观影渴望,需要译者对原片名和电影内容反复琢磨才行。 3.本地化要适度。尽管如今互联网技术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但只有好的汉译片名才能在华语地区迅速地传播。所以,在对英文片名进行本地化时,需要拿捏尺度,不可过度使用当地的方言,更不可为了迎合本地的观众,使用过度调侃的表达。那样的汉译不仅不能为影片起到宣传的作用,而且还对影片的传播起到相反的作用。例如第90届奥斯卡最佳提名影片Lady Bird,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汉译本分别是《伯德小姐》《不得鸟小姐》《淑女鸟》。香港和台湾译者为了刻意拉近该片与观众的距离,直接将Bird译为“鸟”,香港版中的“不得鸟”,更是不知所云。再比如9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影片I, Tonya,台湾汉译片名为《老娘叫谭雅》,“老娘”二字虽能突出女主角的霸气,也接台湾的地气,但对一部重量级的影片而言,这样的汉译实在有失风雅,不及大陆版《我,花样女王》和香港版《冰之娇女》恰当。因此,译者在进行片名的本地化时一定要拿捏好尺度,否则最后汉化片名轻则信息不准确,有误导观众之嫌,重则让人啼笑皆非,影响影片的发行乃至票房。四、总结 由于片名是观众与影片的第一次接触,因为英文片名的汉译对英文片在华语市场的传播和流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片名就是电影好的的名片,不仅能提炼出电影的内容,同时能唤起观众内心的好奇,对美好的向往。笔者以纽马克文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比大量的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英文片的汉译版,得出三个翻译原则:信息要准确,信息补充要恰当以及本地化要适当。两岸三地的译者也在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电影片名的翻译质量,为我国与海外优质电影构建一个交流更加顺畅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万蓓.从目的论角度谈两岸三地英语电影片名翻译[J].海外英语, 2012,3:160:162. [3]陈平怡.关联理论下看两三地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原则[J].安徽文学,2013,2:113-1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