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问题为导向的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
范文 | 摘 要 :绘本《领先阅读·X计划》六级Max the Detective教学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将故事分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部分,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因果逻辑关系等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阅读素养。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旨在提出对于绘本学习,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語言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绘本教学;问题设问;思维发展 教学内容与整体设计思路 Max the Detective选自外研社分级读物《领先阅读·X 计划》。故事讲述了侦探Max怎样利用神奇的手表解决水管漏水的故事。故事为典型问题解决型绘本,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丰富,表达地道,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本课将故事分为两部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语言学习、阅读素养及思维素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批判性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注重语言学习,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读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封面提出疑问:Why was there a puddle?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读中,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阅读故事第一部分,并在图表帮助下梳理故事主要事件和因果关系,对故事有了进一步地理解。随后,教师采用图片环游的形式与学生讨论故事主要情节,梳理故事结构图,帮助学生内化语言。最后,学生阅读故事第二部分,完成图表最后一项任务How to solve the problem?,学生梳理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后,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得到了培养。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发展优秀思维品质。读前,教师让学生观察封面,并提出两个问题:When you see a puddle,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f Max the Detective saw the puddle, what would he do and think? 在上述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意识到了detective所具备的特质,分析推断Max的所想、所做,并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预测绘本内容。读中,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故事的前一部分,解决关键性问题:Why was there a puddle?通过提取信息、分析原因来梳理故事。然后,教师抛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How could Max fix it? If you were Max, what would you do? 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但背后却隐含不同的逻辑推理与事实依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更能积极调整思维,展开逻辑思考。读后,教师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深入思考故事的合理性,有理有据地提出对文本的质疑,并展开辩论:If you could ask Max one question, what would you like to ask? 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大胆地向文本提出疑问,最终形成新知。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1. 应用先前知识策略(making use of prior knowledge)。本课伊始,教师通过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对detective的基本认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假设推理;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推理分析Why was there a puddle? 2. 产生问题和问题回答策略(generating questions and answering questions)。读前,学生提出问题,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文本上;读中,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读后,学生对文本提出质疑并思考合理解释。 3. 应用图解和语义组织者策略(Using graphic and semantic organizers)。读中,为帮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问题,找到问题本质与解决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设计了图表,让学生边读边完成图表,有效理解文章含义。4. 总结策略(Summarizing)。读后,教师让学生用5~6句话概括本故事。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对英语的感悟性较强。此外,学生有一定的绘本阅读经验,对故事类绘本的基本结构有初步了解。但大多数学生缺乏质疑意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认读单词及短语detective,puddle,a dribble of,staff room,flood,sticking plaster,hole,tunnel,squeeze,leaking out; (2)能听懂、会说There was a... in...相关句型。 2.语言技能目标 (1)能够在图片的帮助和教师的引导下读懂本故事,理解故事大意; (2)能根据故事情节,描述出主人公的所做、所想。 3.学习策略目标 (1)能够应用先前知识,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上下文猜测故事情节,讨论阅读预期; (2)能够提取信息,通过归纳和总结以及小组合作等方式梳理故事的结构。 4.情感态度目标 (1)能够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兴趣; (2)能够分析、评价故事,表达个人感受和观点,并敢于创编自己的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自制学生阅读单。 教学过程 Step 1: Pre-reading (1)Free Talk 教师提问What kind of books do you like to read? 师生交流(见图1)。 (2)Lead in 教师出示故事主人公(见图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T: Max likes reading too. What kind of books does he like to read? S: He likes books about the detective. T: How do you know? S: There is a detective on the cover of the book. 教师出示图片(见图3),帮助学生理解detective一词。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师通过自由对话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已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Max,并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一个重要的生词detective。 Step 2: While-reading (1)Read the cover 教师呈现绘本封面并提问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cover? 学生从封面中提取故事标题、作者、主编,以及画面中的信息(墙上的裂口、地上的水滩、打扮成侦探的Max等),教师在此通过图片帮助学生理解puddle一词; T: 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cover? S: I can see a lot of water. T: Great. There was a lot of water on the ground. It made a big puddle.(见下页图4) T:If you see a big puddle, what do you usually do? S: I usually jump in the puddle. T: If Max the detective saw the puddle, what would he think and do? 教师与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逐步让学生感受到侦探的特点,并启发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提出疑问。 学生反馈: Why was there a puddle? How could he stop the water? Where did the water come from?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本概念,通过阅读封面,能很快地找出标题、作者、插图绘图者等;所以,教师利用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启发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提出疑问,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所读的文章上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提问能力。 (2)Read the story from Page 2 to Page 17 读故事2~17页,完成图表。(见图5) T: There was a big puddle on the playground. Max the detective must find out why. Can you help Max? 请你将信息记录在表格的红色部分,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3)Share and talk 师生合作,分享交流表格答案,检测对故事的理解。同时,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What is a dribble of water / flood / staff room?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英英释义。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图片环游,梳理故事脉络,品读故事中主要的图片。 T: There was no water in some places and too much in others. How strange! Look at Max. What was he thinking about? (见图6) S: He was thinking about the three odd things. T: What did he do then? 教师播放动画和声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Max的变身。 师生共同描述: He pushed the button on his watch and became small. T: What a small Max! (见图7) Was it still a puddle for small Max? S: No. It was a river / a big lake. T: Was he scared? Why not? If you were Max, how would you feel? 學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感受Max的勇敢。 T: Max was not scared when he squeezed through the crack.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rack with Max? Lets squeeze through it.教师带领学生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squeeze一词。接着,教师播放录音并出示图片(见下页图8)借助背景音乐和讲述者的声音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文本进行有效互动。 T: He walked and walked and walked. Finally, he saw the problem. What was it? S: There was a hole in the water piper. Water was leaking out. 找到答案后,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师生总结: That was why there was a puddle on the ground. It was why there was no water in the tap. Look at the water. (见下页图9) T: What did Max say? S: What a waste of water! T: What did he want to do then? S: He wanted to fix it. T: Guess how he could fix it. If you were Max, what would you do? Talk with your partners. 引导学生预测Max的解决办法,并通过推理分析找出更多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故事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对故事结局进行假设、推理,培养学生应用先前知识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中,教师采用独立阅读与分享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启发、激活、调动学生,鼓励学生,预测未知,理解故事大意和主要情节,并在情境中学习语言和表达方式。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设计了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图解组织者策略以便更有效理解文章的意思。 (4)Read the story from page 18 to page 23 学生阅读故事的结局部分,验证自己的预测,最终找出Max的解决办法,并完成表格的绿色部分。 (5)Go over the questions on the blackboard 读完故事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故事,回答读前学生提出的疑问,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6)Listen and enjoy the story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内化故事。 Step 3: Post-reading (1)Tell the story 在板书的帮助下,教师引导学生用5~6句话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加强语言技能(见图10)。 (2)Quiz 读完故事以后,通过True or False or Not Given的小测试,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具体问题如下: 1) The story happened at Maxs school. (T) 2) There was a flood in the classroom.(F) 3) Max fixed the hole with a sticking plaster. (T) 4) Max told Mr. Foster that he had fixed the pipe. (F) 5) Max is good at football.(NG) 6) Later that day Max played football with his friends.(NG) (3)Lets talk If you ask Max one question, what would it be? 教师将学生分成A、B两组,采取辩论竞赛的形式,一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主人公Max提出问题,另一方小组回答问题。此环节能激励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更深刻的问题。 【设计意图】读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大意,深化对故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总结策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分析和评价故事,说一说故事中不合理的部分,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观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4)Share and talk 通过讨论,我们发现了故事中很多不合理的情节。If you were the author, which part would you write differently? 教师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展示自己和其他学生的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改编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合理的评价,并鼓励学生改写故事,让学生自己成为故事的小作者,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在增强学生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 圍绕教学目标,笔者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 1.梳理文本,构建清晰主线 清晰明朗的主线可以将看似孤立的文字串联,便于学生更快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使阅读过程更有意义。在本课中,教师以发现问题:Why was there a puddle(problem)?— 解决问题: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为主线,设计了相关图表,引导学生提炼文本主线,有效梳理文本内容。同时,通过讨论预测、学生自读、师生共读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内化其语言知识,发散思维。 2.质疑诘问,培养问题意识 读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书的封面,让学生不断提出疑问,以激发阅读兴趣。其次,在师生共读环节,教师不断地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加以引导,如“Max变小了,对他来说这还是一个puddle吗?他害怕吗?Max会用什么办法堵住这个漏水的小洞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处于教师不断创造的问题情境之下,很快就会提出Max的解决方法和自己的解决方法,并能理性地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激发,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 辩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向主人公提问。学生提问:“为什么Max和书包都变小了,但胳膊上的创可贴没有变小?小Max在水那么深的下水道危险吗?如果Max没有神奇的手表,他会怎么做呢?”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不断地分析、推理、评估、比较,从而进一步思考,产生新的理解。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不断质疑诘问,问题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在纠正缺点、改正错误中得到逐步提高。 3.强调参与,发展学生思维 在本课中,教师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侦探的个性特点,通过“If you were Max, how would you feel? If you were Max, what would you do to fix the pipe? If you were Max… ”这类问题将学生卷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Max的处境,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地深层思考,优秀的思维品质得以发展。 点评 高老师执教的Max the Detective一课教学主线清晰,基础训练扎实,学生主体突出,学生思维活跃。纵观本课,教师在教学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分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本课将故事分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部分,对主人公Max能否顺利解决问题进行判断,并在此过程中找出更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学生读故事的前半部分时,根据老师提供的图表能很快地理解故事大意,归纳知识点,梳理故事的脉络,并由此推断出解决办法。接着,学生带着自己的预测读故事的后半部分,整堂课轻松自然,水到渠成。而且很多的结论来自学生思考,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以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阅读中有效地提问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故事。阅读中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遵循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符合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在本课中,高老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在促进学生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记忆和理解型问题:Why was there a puddle? What was the problem? How could Max solve the problem? 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获取文本基本信息并进行初步理解。分析型问题:If Max the detective saw the puddle, what would he think and do? If you were Max, what would you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因果逻辑关系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创造型问题:If you could ask Max one question, what do you want to ask?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进行激烈地辩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创造的程度各不相同,但能看出确实有自己的思考。 第三,尝试运用,再构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读后活动设计的问题都是在 beyond the text层次提出来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推理、评价等各项能力,让他们创造性地表达观点、修正观点,最终得出结论。在读完故事以后,高老师首先让学生用5~6句话概括故事大意,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实现对文本的再构。接着,教师开展辩论赛,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不合理的部分,提出质疑,并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选取一个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写,创作自己的故事。这些活动的有效达成,不仅显示了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批判性思维,更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在平日的课堂中得以实现。 本节课凸显了高年级绘本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文本、探讨文本、质疑文本,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节好课,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閱读体系标准研制”实验用书.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一级3[T].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文静, 罗良. 2015. 阅读与儿童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蔷, 敖娜仁图雅, 罗少茜, 陈则航, 马欣. 2017.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