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估办法探究
范文

    【摘要】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要对“教什么”进行改革,也要对“怎么教”进行改革,更要对“教得如何”进行有效评估。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评估办法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三全”评价法。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思政”;“三全”评价法

    【作者简介】刘海云(1974.03-),女,汉族,江西宜春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题: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估办法的研究——以《英语泛读》课为例,编号:JXJG-19-60-3。

    一、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育人功能的效果。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否成功达到。《纲要》中提出了 “十大育人”体系。在课程育人方面,《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否有效,就需看育人思政目标是否达到,所以需要有科学而完善的效果评估办法来进行评定。思政育人的目标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能够被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学生很多由思想而决定的外在行为都是思政育人效果的体现。因此仅通过考试、测试来评估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更加多元化。

    笔者以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英语泛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人常说“文以载道”,由于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是一篇篇文章,因此,客观来讲,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相对来说并不是一件艰巨的任务。但课程组和其他研究者都面临着一个非常困难而又必须解决的研究问题:怎样评估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二、评估办法说明

    课程组经过研讨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手段较为系统的评估办法——“三全”评价法,即“评价主体全员化”“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角度全面化”。

    1.评价主体全员化。专业课程教师自然是学生本门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人,但评价主体还应该包括班主任或辅导员、班委、学习小组负责人等,各评价主体进行独立评价,最后形成综合性评价,这样评价结果就更加客观。

    2.评价过程全程化。“全程化”指的是学生从开始学习这门课程一直到学习结束,是一个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过程。比如学习小组长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读书摘要在语言维度与思想纬度上的记录与评价以及学生学期末的自我评价等。通过学习记录档案法,能很好地反馈出学生在学习态度、自我奉献、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表现,这也就是思政教育效果的显性表现。

    3.评价角度全面化。评价主体全员化、评价过程全程化的有效实施是评价角度全面化的前提保证,主体视角不同,过程内容不同,每个学生的不同维度就展示出来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如何、技能应用如何,思想品质如何都将会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三、評估办法实施案例

    “三全”评估法在很多教学环节都可以实施,以下就是课程组在课外任务环节方面的一个实施案例。课程组在学生一项常规的学习任务设置上做“深度结合”的文章,通过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思政育人”效果的有效评估。这项任务是语言学习类常见的一项任务:“课外阅读与观点分享”。研究团队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来开展研究。

    1.任务完成流程。

    (1)学生在一星期里每周完成教师指定书籍“Black Beauty”的一个章节的阅读。学生通过自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学生自主课外阅读,并通过组会进行阅读感悟的交流讨论,最后确定小组的共同观点,并完成“观点分享”的论述文稿或PPT。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同步完成每一周的阅读任务,并提炼出观点。

    (2)在次周,教师随机选取3-4组进行课堂3分钟“观点分享”,每组代表也由教师指定。未在课堂上分享的小组,则上交“观点分享”文稿。教师将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分享,并开展讨论。教师每周都对展示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现场打分。教师评定的每一次个人得分,也是小组其他成员的个人得分。学期末得分为单次得分累加后加学习小组成员互评分后的平均分。

    2.任务设计思路。

    (1)教师指定的课外阅读材料做到两个“结合”。一是结合学生实际。“Black Beauty”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小说,这对于较少阅读英文原版小说的高职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能够保证阅读任务较为顺畅地完成。同时,“观点分享”的语言输出任务,适当地提高了任务难度系数。二是结合专业要求。教学对象未来要成为幼儿园、小学英语教师,而小说是通过一匹成长中的黑色骏马的视角来反映人类世界,具有童话小说特征,且具有较强的教育主题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可加深理解所学的教育理论,并接受教师在分析中所传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2)任务完成的要求体现了知识技能目标与思政目标的相结合。这项任务可以起到巩固阅读策略,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词汇量,以及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作用。而教师可以根据任务完成效果、学生的互评来评估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其次,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炼自己的观点,并在班上进行论述,这可有效促进学生挖掘“思政元素”和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这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政元素”挖掘的准确度来评估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的思政育人效果。

    3.任务完成效果。

    (1)学生深刻体会到小组学习的益处,团队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任务刚开始时,部分学生存在“分责任田”的惯性思维,但由于教师采取课下调查、课上随即检测,以及随机确定展示代表等方法使得学生发现小组学习势在必行。而通过小组学习后,学生自然就发现了小组学习的益处。同时个人得分即为小组得分的评分规则,也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形成与提高。

    (2)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首先, “课外阅读” “观点论述文稿撰写” 和“课堂展示”换言之就是“信息输入”“信息理解与重构”和“信息输出”三个关联紧密的环节,这是语言学习者通过阅读提高语言能力的三个必要步骤,同时也是师范生上好一堂课的综合技能的模拟演练。其次,学生通过对小说情节分析,探讨了“人与动物该如何和谐相处”“人为什么要敬业”“家庭教育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等各方面问题,这无疑是学生进行“思政元素”挖掘的实践过程。

    (3)教师避开了“灌输式”的思政育人弊端,通过任务的巧妙设置,学生在进行知识技能巩固训练的同时还主动进行自我“思政教育”,而这也为教师提供了“显性”的评估点,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客观。以小说第六章马厩失火的讨论为例:A组认同小说中大多数人的猜测,认为大火是迪克带烟斗进去拿干草造成的,从而提炼出“工作需严谨,尤其是事关安全的时候”的观点。而B组却认为迪克申辩自己应小马夫的提醒,放下了烟斗,而小说中也没说找到了证据是迪克的烟斗造成的,所以认同A组提炼的观点,但同时提出,“要有法制精神,即凡事要讲证据,否则猜疑可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显而易见,B组对教师前期在讲大学室友关系时融入的有关“和谐关系”的建立的相关建议印象深刻,从而使他们对观点的提炼更加全面。并且教师的观点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比较,可有效深化教师思政育人的效果。

    四、经验总结

    1. 专业课“课程思政”最忌讳的是思政教育与专业内容教学分离现象的出现。刻意加入思政教育内容不仅无法达到思政教育目标,反而会影响专业内容教学效果。课程组以专业任务来承载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不失“专业味”,思政元素融入自然而然。像语言类课程,比如《英语泛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既可以达到巩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素材给学生,并通过学生写阅读摘要和感悟,进行阅读讨论和观点分享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素材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思政教育“春风化雨”的效果。

    2. 学生反感思政教育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喜欢教师纯讲大道理,因此思政教育不能只灌输,更多的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中悟”,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具体做法是灵活改变教学模式: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翻转式课堂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自学任务,促使学生先行自主地在阅读文本中挖掘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思考、广泛讨论,然后经过教师的答疑和点拨,这样思政教育将更加入脑入心。二是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都是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恰当采用。《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载体是各种题材的文章,因此可根据题材特点科学选用教学方法开展思政教学。比如文化传播类文章,可以用任务型教学法: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源丰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并进行比较,在自主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從而加强“文化自信”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责任感;而热点话题类文章,则可用讨论法或辩论法。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激发深度思考,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总之,方法不在新与老,关键在恰当。

    3. 课程教学设计应从整体性出发,思政目标的实施必须是课程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教”和“育”“学”和“评”齐头并进,并且效果评估也应该是多元的。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且教师在教学设计、任务设计中要将这些评价点考虑其中,这样评估才是立体、全面而客观的。案例中的学生课外任务设计就是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出发使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完成这项课外任务,学生需运用到自身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这其实上就是常说的综合职业能力。

    五、结语

    改革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效果得不到科学的评估,创新的成果是否值得推广就无法确定,改革自然也就失去了它重大的意义。因此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途径的开辟,以及“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估需同等重视,做到全面的研究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中共教育部党组,2017,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