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MTI机辅翻译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
范文 | 【摘要】计算机辅助翻译作为一门和行业联系紧密的学科,其教学效果对MTI人才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设备、软件、机构、教师、学生和认识六个角度阐述了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MTI机辅翻译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对应的影响,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译硕士(MTI);计算机辅助翻译(机辅翻译)课程;问题;影响 【作者简介】陈佳慧(1987- ),女,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讲师,翻译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普及,很多高校在翻译硕士(MTI)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设了相关课程,以帮助学生适应当今时代翻译行业的需要。这样的设计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设备、软件、机构、教师、学生、认识等多重因素限制出现各类问题,现就常见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一、设备陈旧或不足导致课题效率低或课堂效果差 计算机辅助翻译顾名思义是基于计算机所提供的翻译辅助,其操作对硬件设施有很大要求。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经费有限,无法设立专门的实验室,这就造成实验室共用,设备磨损速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很多高校实验室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这就导致学生上课所使用的机器“老旧”,经常出现“卡顿”甚至“死机”等现象,严重影响课程的效率。 另外,随着近年来MTI扩招,一些高校原有的实验室数量或实验室内硬件数量已不足以支撑后续学生的使用,有些学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多人共用一台机器。从学生人数上来看,问题确实得到了解决,但是在如今这个手机普及的时代,学生的精力很容易被外界因素转移,在这样多人共用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学生“溜号”或者私下聊天等,对于课堂效果来说,往往其影响是灾难性的。 二、软件不足或和行业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陈旧 在对一些高校进行调研中发现,由于MTI人才培养仅是所在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较小部分,而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或软件的价格普遍较高,对于学校整体规划来说,为了一小部分人花费大量的资金,不论从其性价比还是使用率上来看无疑都是“不划算”的。为了在有限的经费内,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学校不得不另辟蹊径,把目光投向了一些价格低廉但是相对来说普及率低的软件,或者干脆使用过时的软件。例如之前在一所高校进行调研时发现对方用来进行机辅翻译教学的软件为某常用机辅软件的 2000版,这和一些使用普及率低的软件进行教学的情况相比已经算和行业较为贴近了,但是由于该版本过早,很多现代常用的功能根本没有涉及或者已经产生很大变化。学生耗费时间学习这类软件,结果却和行业脱节,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机构政策限制导致课程针对性差 一门课程的开设不但受市场的影响,也会受到上层管理机构的政策约束,因此,机构政策的限制有时也会对MTI机辅翻译课程的开设产生一定的影响。纵观国内大多数MTI培养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仍主要定性为选修课程,这就导致其开课规模可能会超过预期。有些高校的机辅课程甚至是所有语种的MTI共同上课,这很可能就会造成这门课程变成一门“大课”,上课人数众多、课堂效果受到影响等。 四、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导致课程“开不出来”或是重点错位 国内很多高校对教师的入门门槛有较高要求,或是抱有“没必要,为了一门选修课专门选择或培养教师”的想法,而国内翻译专业能够熟练使用各类机辅翻译软件及平台,或是此类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数量有限,这就有课程,但是没人能上,或是任课教师本身对这一专业并不了解,甚至本身也不感兴趣。 此前,笔者在做相关调研时,甚至听到有高校的学生反映他们的机辅翻译课就是翻译技巧课。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由于准入门槛的考虑,不愿意聘请懂专业但是不满足入校要求的老师,而本校的老师本身又不懂这一专业,被指派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本身对其不懂也不感兴趣,上课内容中涉及机辅翻译的部分彻底沦为“形式”,老师和学生都懵懵懂懂,最后干脆回归到教师熟悉的翻译技巧点评上面去了。 由此可见,师资仍旧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开设的一项“硬伤”。其实在政策不好变通的情况下,高校完全可以考虑通过其他的途径解决师资的困境,例如和其他高校或企业联合开设在线课程等等。 五、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导致课程整体分层 计算机辅助翻译和其他的翻译专业课不同,它对学生软件使用和理解有更高的要求,而翻译专业作为一个文科专业,其中不乏计算机相关内容接受慢或是理解困难的学生。因此在课程的具体开设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已经能够举一反三,而另一些学生还没找到位置。对这一现象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同一门课程的同一个班级,在期末评教时可能会出现大量学生分别认为“课程内容讲得太快、太难”和“课程内容讲的太慢、太简单”的两极分化现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曾听学生课间过来抱怨,因为自己本身是高分进来,平时在其他课上都属于“领先”状态,但是一到这门课就感觉似乎别人都懂了,就自己还不会,有种被落在后面的感觉。由此可见,这种两极分化有时甚至会给学生带来心态上的变化。 六、认识不够导致重视程度差 这里的认识不够即指学生对计算机辅助翻译重要性的认识,也指任课教师和所在机构对其的认识和重视情况。 以学生为例,如果学生本身不知道计算机辅助翻译在行业应用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这样其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缺乏动力。 而如果教师的认识不够,则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针对这一点,有时会存在两个极端:第一类是不认可机辅翻译的影响。这类教师仍旧主要使用且认可传统的人工翻译模式,由于其本身不认可机辅翻译,因此在教学或其他情景涉及机辅翻译时会表现得比较消极。第二类是过度夸大机器的作用,甚至是宣扬“机器取代人类”“人工翻译失业”等论调。这类教师往往受媒体宣传影像,对目前技术真正达到的水平和行业运行情况有一定的误解,表面上看是新技术的拥护者,实际却有点盲从的意思。如果由此类教师担任相应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来说可能会带来揠苗助长的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发挥机辅翻译在MTI培养中的作用,需要各级通力合作。尽管目前国内高校在此类课程的开设中仍旧存在着各种困境和问题,且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尝试对自身情况进行深入思考,找到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来最大化地发挥其和行业紧密衔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忠民,刘洪艷.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实训系统的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改革[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02):96-99+123. [2]王澜,岳娇慧.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教学实训基地建设[J].海外英语,2018(15):135+155. [3]许程竣. CAT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教学实践[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C].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19: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