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实践
范文

    一、课例背景

    当前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还是过于关注语篇的语言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和主题意义;或者对文本的处理仅停留在表层信息层面,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不够深入。本文将以一堂课外阅读课The Man Who Could See Elephants为例,阐述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主题意义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主题为人与自我,涉及的话题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该文本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石匠向一位擅长雕刻大象的老石匠拜师学艺的故事。日复一日,小石匠最后不仅传承了老石匠艺术创作的态度,而且有了自己的创新——找到了雕刻老虎的方法。小石匠的学习态度是他成功的前提。

    2. 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他们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技能。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阅读颇具寓意的故事,且乐于赏析精彩的语句,但是缺乏一定的推断能力和提炼文本主题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批判性思维,并深层次挖掘文本。

    3. 教学目标。根据文本主题,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从老石匠的话中推断总结老石匠艺术创作的态度与方法。

    (2)赏析故事的结尾,并结合标题评价小石匠的成功。

    (3)谈论小石匠拜师学艺的经历对自己在学习上的启发。

    4. 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在研读语篇的基础上,围绕小石匠“学”这条明线设计教学活动。在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图片导入话题,并带领学生初探标题,猜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读中环节围绕主题从浅层阅读到深层次阅读过渡,以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并深入思考。在浅层阅读阶段,教师给学生提供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取并整合信息,从而明晰故事情节发展。在深层阅读阶段,教师采用赏析老石匠话语、概括老石匠雕刻方法、评价小石匠的成功等活动,使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有效培养高阶思维和深层次阅读技能。在读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所读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现阅读指导生活的真正意义。

    三、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 & Predicting

    教师呈现一张形似大象的岛屿照片,请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让学生猜测该大象是否是人为雕刻的,由此引出生词“carve”和大象这个话题。然后请学生根据标题The Man Who Could See Elephants预测故事。

    【设计说明】通过一张有趣的图片轻松导入话题,并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引出与主题相关的生词。通过对标题的预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下文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

    Step2. Reading for the background

    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并划出有关老石匠和他雕刻的大象的关键信息。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着重赏析文中描写老石匠所雕刻大象的语句。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第一部分的关键词,帮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背景。引导学生着重赏析描写大象雕塑的语句,总结出大象雕塑的特点,为下文分析解读老石匠的雕刻方法做好铺垫。

    Step3. Read for the main plot

    学生阅读第二部分,并通过概括小石匠的心理和行为梳理故事情节,完成流程图。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石匠学习的过程,梳理与学习有关的主线,直指学习的方法与态度这一主题,为后续对主题的讨论积累信息。

    学生赏析老石匠对小石匠说的话,并在教师引导下关注作者的用词,从而总结老石匠雕刻的方法。

    【设计说明】对老石匠拥有精湛技艺的原因进行总结,不仅使学生对上文中作者的写作铺垫加深了理解,从而对文章意义的理解达到统一,而且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对小石匠是否成功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Step4. Predicting and reading

    教师请学生根据小石匠的学习经历以及老石匠的雕刻方法预测小石匠是否能够学得技艺,并说明原因。教师对学生的预测内容暂不做评论,而是在幻灯片上呈现故事的结尾,即文本的第三部分,请学生阅读并检验他们的预测。

    【设计说明】预测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故事后续发展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回顾梳理故事的情节。

    四、教学反思

    1.围绕语篇的主题和语境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文本分析时可以通过关注文本的标题、理清文脉、分析作者观点和意图等方式提炼分析语篇的主题和语境,然后围绕该主题和语境分析文本的语篇特点,最终确定教学目标。

    2.注重阅读体验和思维培养。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围绕文本主线梳理文本浅层信息,这是实现对文本主题深层次理解的前提。然后基于教学主线以问题链形式引导学生深挖主题,引发思辨。

    3.合理处理语言学习与主题探究的关系。语言是內容的载体,是作者意义传递的工具。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主题意义时应在保证整体阅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赏析与主题意义关联紧密的重点语句,使学生透过文本中的语言捕捉作者传递的隐含信息,体会作者的意图,从而挖掘文本背后的主题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蔡珍瑞,浙江省温州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