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机制建构
范文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当代大学生文化观念培养对建构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机制提出了必然要求,文章从当前甘肃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出发,提出了细化教学大纲设置、调整教材与教学指导、适当中华文化课程设置和合理运用翻译训练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文化认同

    【作者简介】李倩(1983-),女,回族,甘肃临夏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生。

    【基金项目】2018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中国文化在‘走出去背景下的甘肃高校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与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18A-005。

    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的浪潮已不可阻挡。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也在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多种形式媒介进行传播,使我们处在复杂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在此背景下,个人文化价值观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本土文化、个人价值的认同感发生变化。大学生是我国人才智库的中坚力量,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养成的关键时期。但在进入大学后,面对多种文化交融的复杂环境,加之思想能力欠缺意志不坚定,大学生在不同文化价值观中很容易产生困惑与苦恼。在这个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传播与发展遇到困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教育中,大学生传统文化观念缺失的现象尤为常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建立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机制,对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理性认知与价值立场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机制建构的必要性

    1.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语言是一种工具,承载了一个民族千百年积淀形成的文化精髓。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必然会遇到文化认同目标冲突问题,在如何正确对待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方面存在困惑。现阶段受多元文化影响,过度重视外语教学的语言教育弊端已经显现出来。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从语言教学与文化关系角度构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2.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文化软实力是指文化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它是国家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而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文化软实力高则意味着民族凝聚力较强,代表着国民对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认同感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与社会进步,人民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已成为实现体制性突破的重要因素,“文化自信”概念植入到國家发展战略层面。教育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教书育人作用使中华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播,大学英语教育则借鉴西方文化精义使中华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继承。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建立文化认同机制,以此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必经之路。

    3.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观念的必然要求。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所以必须要抓好学生大学时期的价值观念养成。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较低,对传统文化不了解甚至出现反感的状况。如,大学生群体古代经史子集地翻阅频率绝大多数停留在“偶尔翻阅”,部分表示“敬而远之”,此外,对传统艺术如京剧或其他戏剧曲目等也不感兴趣。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来自多方面,一方面,大学生进入校园后面对的是多元复杂的文化学习和生活环境,会不自觉地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而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立场和足够的思想觉悟,原有的价值观念被冲击动摇;另一方面,大学生猎奇心理与探索欲较强,在不断追求新奇过程中,西方文化会逐渐渗入到日常生活,相比较下之优秀传统文化出现劣势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忽视。整体来看,传统文化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拯救传统文化已刻不容缓。传统文化阵地失守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大学生群体中文化不自信与不自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可以正式而系统地学习西方文化、哲学与审美意识,也必然会遇到如何确定不同文化的认同目标的问题。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构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机制,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观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当前甘肃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分析

    1.影响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否的因素。英语教学贯穿在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英语教学,其中都存在着英语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干扰,且英语专业受干扰程度显著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这表明“英语学习时长”是现阶段影响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以甘肃省高校为例,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器物文化层面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观念文化层面上非英语专业的中华文化认同度普遍比英语专业学生的认同度高。英语专业学生表示,随着英语学习时间的增加和英语相关知识的增长,对英语文化的接触也逐步加深,日常生活中也更注重英语文化的行为规范实践。所以,某些看似不构成威胁的外来文化,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潜在行为。因此,还是要提高警惕,防止“文化入侵”状况发生。大学英语教育中应将素质和技能教育共同作为英语教学定位,正视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英语文化认同现象,并积极引导,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发展。

    2.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在观念文化层面存在不同,在器物文化层面基本一致。

    (1)在观念文化层面的认同程度。以甘肃省高校为例,部分英语专业学生表达了对本土文化观念的排斥,更加推崇西方文化中的恋爱观、婚姻观等观念文化,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则更多地表达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以及目前传统文化缺失的忧患意识。

    (2)在器物文化层面的认同程度。对甘肃省高校大学生研究发现,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其对西方器物表现出来的喜爱与偏好,并不出于对西方文化的认同,而受从众心理、猎奇心理、口味、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总体而言,器物文化层面对西方文化的认同程度是理性的,对中华文化认同并没有像有些学者预料的那样糟糕。

    3.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表现。在对甘肃省高校展开调研时注意到,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在中华文化认同表现中存在着问题,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二是对西方优秀文化内涵模糊。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接触少、兴趣不高,认知也相应地处于较低程度。提起传统文化就联系到封建文化,认为其是落后的、备受批判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深入地分析思考母语文化现象,或是缺少母语优秀文化教育输入。

    在目前学习英语过程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器物文化认同是辩证的,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也都清楚地认识到要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但对西方文化“精华”的定义模糊,在如何“取”方面也表现出了困惑。这启示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文化判别标准,提供可借鉴学习的优秀文化。

    三、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机制建构对策

    1.细化教学大纲设置。现有的教学大纲要求将中华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但却不够具体。如,对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传播教学的范围、教学目标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理解在课堂中穿插中华文化讲授,这样的英语课堂下,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增加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也意识不到弘扬中华文化以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在保证与英语教学相适应的前提下,将大纲中中华文化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细化。

    2.调整教材与教学指导。现阶段,语言的跨文化教学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大学英语教学教材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应加快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首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中,其次还应注意与教学内容衔接具备现实意义;另外,还应做到与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的有机结合。如,在教材听力中设置中国节日民俗语境,在阅读中引入中华文化解读,翻译与写作可借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朝代纪元、儒家文化等引入其中。此外,在课后教学指导中,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华文化的英文或中英文对照书籍,以减少学生介绍中華文化时的语言障碍。

    3.适当中华文化课程设置。目前,大纲中对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华文化教育已做出要求,但现阶段实际教学中有关中华文化的教育仍浮在表面。在甘肃省高校中,只有兰州大学按要求使用教育部高教司推荐教材开设同名课程,其他高校尽管也有开设,但形式上不够规范,内容也与要求存在出入。因此,应在英语专业教学中适当设置中华文化课程,例如,听力要求学生收听“宣传中国价值、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如中央9套双语纪录片频道,或引入中国文化材料的阅读课等。

    四、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人才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构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机制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通过高校细化教学大纲设置、调整教材与教学指导、中华文化课程设置、合理运用翻译训练等相关英语教学,深化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增强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理性辨别能力,这是新时代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观念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孙莉丽.兼具文化与教学视野的英美文学研究——评《英美文学与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20(12):86.

    [2]陈九法,盛昌栋,任佳,许尹惠子.全英语教学与能源动力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264-26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