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 |
范文 | 杨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综合与实践的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综合与实践教材呈现的内容太少,没有可参考的教学资源,操作难度大,难以考查等原因,不少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为此,2018、2019连续两个年度,我市开展以综合与实践为素材的优质课大赛活动,借此推动教师研究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热情,探索综合与实践教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综合与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以人教版七上《有理数数学活动——记录家庭月(周)生活收支账目》为例,探讨如何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记账的相关知识,掌握家庭记账的方法,弄清家庭理财的概念.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提升有理数的运算能力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3.通过梦想基金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和价值观. 设计意图:综合与实践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1)上网查阅家庭记账的相关资料或是采取向家人询问等方式,了解家庭记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2)设计家庭账目表,记录一个月(周)的收支数据,在记录过程中及时与家长交流改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或者与家长谈话等方式,积累活动经验,通过记录家庭月收入与支出账目,培养数感与符号意识. 2.课上活动. 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家庭月收支账目记录表,每组选出优秀记录者进行展示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评选、展示活动,为其他学生清晰、条理记录家庭收支账目提供借鉴. 活动2:小组合作,计算王明家庭“十一黄金周”收支情况,回答问题. 结合表1,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用正数表示收入,负数表示支出,列式计算总收入与总支出. 问题2:计算一周结束后王明家庭结余了多少元?每日平均支出是多少 ? 问题3:预测这个家庭当月是盈余、超支或是收支平衡? 问题4:根据计算结果,请为王明家庭理财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设计意图:问题1,2,训练学生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巩固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与运算能力.问题3,学生通过计算所得数据,初步判断王明家庭当月收支是否平衡,发展估算能力.问题4,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 活动3:计算家庭月收入与支出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对自己家庭收支平衡做出合理评判,并对家庭理财提出科学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家庭月收入与支出情况,进一步提升运算能力.通过对家庭收支平衡做出合理评判,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動4:畅谈所得——我的收获、我的困难、我的思考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学科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家庭理财观念的树立、长远发展目标的规划、合作学习方式的传承等反思总结,学做全面发展的人. 3.课外延伸. (1)对家庭下个月的资金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分配. (2)制定合理的“零用钱”理财计划,建立“梦想基金”,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体会数学知识在指导家庭理财方面的意义,培养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制定合理的 “零用钱”理财计划,建立“梦想基金”,使学生学会合理支配自己的 “零用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两年来,在开展以综合与实践为素材的教研活动中,深刻感受到综合与实践的学习,能有效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综合与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做事风格,认真、严谨的思维品质,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积极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等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三门峡地区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指导素材研究》(课题编号(2019)-JKGHYB-1222)阶段性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