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以古诗词教学涵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
范文 | 徐红兰 古诗词文学具有图文并茂、字词精炼、意蕴隽永的特质,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经典和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多年来,古诗词文学以形式内涵、情感价值和精神力量等凝炼起来的精美元素,涵养并哺育了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成为促进人们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丰富必需品和有效营养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以唐诗宋词为杰出代表的古诗词文学,既短小精悍又妙趣横生,不仅是对新生代开蒙启学的良好素材,而且是涵养语文学科素养的优质资源。就小学语文课而言,如何实现古诗词文学的优化教学目标呢?笔者拟就如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了解作者掌握背景,善于在粗读中触摸情知 就普遍情况而言,每篇古诗词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缘由,而且大多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或生活阅历息息相关。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好并做足相应的“诗外工夫”——了解并把握作者的生平简历及其创作背景,取得古诗词有效学习的“入场券”。以《示儿》为例。陆游一生处于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朝廷当权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置国家安危和人民生死利益于不顾。这正是作者“至死不忘”的根本因素和留此遗嘱的主要原因。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重在强调“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小学生通过多元化初读,努力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字词,有利于他们的整体感知。还是以《示儿》为例。教师引导小学生理解了“元”通“原”以及“同”通“统”,理解了“但”为“只、只是”之意,再让他们多读多悟,就能粗略地触摸到诗人那“为国家不能统一而深感悲愤”的强烈思想情感。以上这些,是古诗词学习的“奠基之作”。 二、沿波索源深入探究,善于在精读中熟知文意 与其他作品相比较,古诗词具有“多一字累赘、少一字缺憾”的个性化特点,而且有些字词来源往往伴随着不同寻常的故事经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引导小学生在沿波讨源中精细多读、深入探究,才能更好地熟知诗词内容,进一步把握其中的生动文意。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作者为什么要说“常记”呢?其中“沉醉”究竟是“酩酊大醉”还是“心情大醉”之意呢?这是深入学习并精准了解该词的两大着力点。原来李清照深居閨中时常回想少时游玩的情形,为与时俱增的激情所驱动,欣然写下了这一忆昔词,这才有“常记”说法。从开头两句不难读出作者的“极度兴奋”之情,再与后面的“兴尽”联系起来,我们就能进一步确认“沉醉”是作者对自己内在心情的前后照应和生动描写,所以绝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因多酒而酩酊大醉”的另一番意思。如此而为,既不易让学生错解文意,又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词人常忆情趣往事的美妙感怀。 三、拓展延伸合理想象,善于在研读中体悟情感 由于结构与形式、内容与篇幅等因素,还有作者“故意为之”等因素,几乎在每一首唐诗宋词中都或多或少地蕴藏相应的“空白现象”。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善于通过拓展延伸等形式,积极开展与之相应的“补白”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积淀他们的情感元素。以《游园不值》为例。作者兴致勃勃地前来游园,却因遭遇了“铁将军把门”而深感失望;无意之间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他不由得想到“春色满园”的美妙景象。笔者让小学生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充分地想象那“关不住”的满园春色究竟是怎样的一番美景。既激发了小学生的情趣想象思维,又使他们与诗人共同享有美妙心境和欣喜情感。再如《所见》,笔者以“牧童捕蝉的经过和结果如何”为题,引导学生在充分想象中再现童真童趣,并能切实感受该诗的个性特点和作者的独特笔法。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善于在互动中增进内化 “儿童的智慧多出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儿童的能力和情感又何尝不是出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呢?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善于组织并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活动,不仅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学思感悟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知识与情感的进一步内化,从而赢得“深度学习”和“情知互动”的双赢效果。比如,通过对《江上渔者》的读写互动,小学生从中更加切实地想象到江水的波翻浪涌,感受到捕鱼者的生命安危,体会到“吃鱼者不顾、捕鱼者不吃”的不平等,不由得对捕鱼者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之情。再如,通过对《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读写互动,小学生似乎在“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中,不仅“看到”了渐行渐远的人船逐步消失在水天相接处,而且“看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留恋以及对故人离去的怅然若失,从而更加体会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由此可见,读写互动的古诗词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古诗词教学能够充分而又集中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是涵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任晓梅.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质量管理,2016(1). [2]孙庆博.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理性回归与价值追求[J].教学与管理,2015(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