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研究 |
范文 | 许宏旺 摘 要: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些的弊病,例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升学负担过重等。而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小学开展数学教学改革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将对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来展开深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由于我国中小学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我国中小学学生的思想僵化,大部分的学生都成为了考试的机器。学校采用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固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的升学考试,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竞争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从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就成为不少教育专家学者和小学数学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合作学习模式便是改革进行实践的一项产物。 一、合作学习促进师生间的彼此交流 过去的小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绝对的权威,对于学生而言,面对权威,需要做到的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服从,这也就很有可能造成教师和学生间的地位不平等的问题。而合作学习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改变这种情况,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的彼此互动,从根本上改善目前的教学局面,使师生观能够重新树立起来,活跃了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其中,小学教学的本意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掌握教学内容,把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很好的运用,这不仅符合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也有很大帮助。面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做好引领者的角色,把过去对学生学习的控制转变为引导,以课程教学为中心,把学生作为主体,促进师生间的友好交流。 二、合作学习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 小组学习的方式在合作情景上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竞争形式,另一种是集体形式,还有一种是合作形式,这三种各有各的不同,但又彼此联系。 1.竞争形式 小组之间的学习必然会伴随着竞争,这也就在一定意义上使得小组内的成员们与自己所在学习小组的目标达成一致,明确个人的松懈将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小组整体的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一旦该学习小组失败,那么也就意味着小组成员也都将要面临失败。所以,小组成员一定要想办法去取得成功,避免失败。 2.合作形式 在小组的学习情景当中,学生能够很快速地感觉到个人的目标和集体的目标之间是有关联性的,在一致目标面前,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会为了小组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学生之间也会因为有共同目标的指引而积极参与合作,加强彼此之间的互动。 3.集体形式 众所周知,过去的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经常是学生个人根据教师所定下的目标进行独立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同伴;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新的数学教学方式中,小组合作学习却能够让成绩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也就是不同的独立个体有效地凝聚在一起,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采取开放性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摆脱原来死记硬背的模式,这个开放性模式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老师抛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与组内同学讨论,或者通过动手制造模型等方法来完成知识的获得。同时,班级里可以在教室后方的墻壁上建立一个数学学习园地,而内容上可以是学生每周精彩的原创题和自选题,或者可以是教师研究的近几年经典数学题,给学生营造一个浓浓的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氛围。再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数学杂志中开展的活动,这是因为有的杂志征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数学论文以及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也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合作交流学习在方式和开展形式上,都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特别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而言,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数学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促进了师生间的彼此交流,重视了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叶素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8(10):17-18. [2]梁卓华.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2):64-65,70. [3]周蓉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运用[J].中外交流,2018(11):144. [4]赵忠平.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应用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9):98-99. [5]占永建.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7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