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评激情以评启思以评促学 |
范文 | 陈爱华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合理、恰如其分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美术评价;激励性;多样性;层次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然而,反观我们的美术课堂,评价语言空洞、评价方式机械、评价主体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 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合理、恰如其分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的有效性呢? 一、评价语言的激励性,激发学生的激情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采取更加新颖、更具时代感的作业评价方法,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自信地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完成好每一次美术作业。试想,当学生的作业受到老师和同伴的称赞,特别是作为优秀作业展现给大家看时,他们该是多么高兴啊。这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兴趣和激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 我们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和评价标准来衡量孩子的美术作品,应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以欣赏的态度对待那些呈现在眼前的或简单,或拙劣,或稚嫩的一个手工、一张剪纸、一幅图画,多给他们一些赞美,一些鼓励,一些引导,一些启发,让孩子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色彩非常好!”“构图很饱满”“想象真奇妙!”“创意很独特!”……这些看似简单的鼓励,处处体现出人文的关怀,闪现人性的光辉,让学生感受到新颖和成功的喜悦,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悄然增强。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启迪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多样,可以是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在不断完善作品时,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 1.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作品讲一讲: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是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这样在自评,启发學生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让学生在自评中促进发展。通过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的过程。而在师生互评中,教师可以选择技法、形象、构图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评价,将个人的认知审美表现出来:你认为他的作品有哪些可取之处?有没有新颖的创意?有没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师生互评恰如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从更加广阔的视角给予帮助启迪。 2.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 传统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往往会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秀,或良好,或及格,不满意的甚至是不及格。这种“一画定成绩”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我们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建立课堂教学“全程式”评价机制。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以及课堂作业进行全面评价。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兴趣,有助于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过程中,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进入深入学习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其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鼓励其不拘一格,张扬个性,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在一堂课的终结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美术教学的过程评价对实现美术教育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评价标准的层次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作业评价标准,仅仅以“画的是什么”“像不像”等来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这样的评价表面上看能显示教师的技术水平,也能使作业水平整齐划一。然而,却压抑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新课标的理念,突出评价标准的层次性。 1.关注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为鼓励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特点分别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造型奖”“最佳构图奖”等等。 2.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如对学生是否带齐材料用具,是否遵守课堂纪律,完成作业的态度怎样,保持室内整洁如何,以及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3.关注学生个体成长 学生发展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业评价应体现分层教育、因材施教,少一点横向比较,多一些纵向衡量。特别要保护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这样的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和闪之处点,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是反馈学习成果的一面镜子,更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在美术教学中,什么样的美术作业评价才是最合适的呢?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让“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学生作业评价乃至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陈康乐.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的多元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