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范文

    杨燕

    【摘 要】对于小学阶段的整体教学来说,语文课程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阅读的教学有时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一般都是教师根据自己课前设计的教学方案一步一步地进行,小学生在下面等待教师的灌输。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很容易让好动的低年级的学生对阅读的学习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新课程改革下,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领悟文章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借助文章要传达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在目前的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如何才能在新课改下把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上去,是我们广大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思考的问题。在这些年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些关于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能有所帮助。

    一、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根据不断的教学总结,对于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索。例如说,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批改作业或者试卷的时候单纯地一句教学大纲和答案,长期下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一味地往阅读的答案上凑,久而久之,一个班级里的所有的学生的阅读答案就相差无几,整个阅读教学就会变得僵化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维也就和大纲要求的一模一样,没有学生自身的丝毫的创新。这样的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只会固化他们的思维,缺乏学生自身的个性思考,这对于学生以后的阅读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放开教学大纲的束缚,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的思考和探索,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学着去感受和领悟。这样才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主动去动脑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有效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有效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能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养成一种有效的阅读习惯是多么地重要。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能够让阅读教学变得轻松、愉悦,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事半功倍。在小学生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设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文本的创作意境当中,在意境中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就不会变得那么地枯燥。例如,在学习《窗前的气球》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带着对插图的印象来理解文章。在学生认真阅读之后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科里是一个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那个窗前的气球又是谁?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会儿半会儿的事情,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不断地努力和指导。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能仅仅只靠着眼睛去听课,教师要充分把学生调动起来,眼睛、手、口、脑袋要同时运转起来。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无聊,才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三、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一个人学习一种新知识或技能的一种很重要的动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阅读教学充满兴趣。试着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一些材料。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一旦学生自己主动投入到了阅读教学中,就会激发学生自身的思考,学生的阅读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阅读的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就会喜欢上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件很重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客观实际,他们年龄小,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新生事物却充满着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诱导,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又符合教学大纲的阅读材料。例如,在《美丽的小路》的阅读教学前,给学生放映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把学生真正地带入到课堂教学的气氛当中。对于学生理解,教师要进行适当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理解方法,并对教学做出相应的改进。

    四、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用心感悟的能力

    语文的教学毕竟是一门语言科目的教学,阅读又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的部分。作者借助文章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要想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应该具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对于一篇阅读文章来说,通过阅读其中的文字,我们会了解到作者文字所要表达的表面意思,但是对于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则需要学生进行感悟,只有不断地去感悟文章,才能真正理解作者蕴藏在文章当中的深层次的情感。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用心感悟文章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理解和感悟,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定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哪里没有想到,应该往哪里思考才比较好。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总结,根据学生的反馈更好地调节教学的方法和进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同时要注重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相当重要。另外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爱上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只有学会感悟,才能理解文章深层次的感情。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05)

    [2]张晓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思维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11(16)

    [3]柴冬梅.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的几种创新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2(02)

    (作者单位:福建省泰宁县第二实验小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