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培养初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初探
范文

    朱晓雷

    【摘 要】初中语文是一门相当特殊的学科,所选的大部分篇目与学生的情感、理想和道德情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既是我国教学方针的宗旨,又是高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探索高效课堂模式的过程中,只有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和魅力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作者从创设教学情境、挖掘教材资源、注重德育渗透和加强诵读指导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初中生语文审美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情境;教材资源;德育渗透;诵读指导;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是一门相当特殊的学科,所选的大部分篇目与学生的情感、理想和道德情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既是我国教学方针的宗旨,又是高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探索高效课堂模式的过程中,只有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和魅力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品味作品的意境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首诗文反映了一段历史,一个风景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心绪,心灵的窗口,人的内在心灵与外在的自然风景有机融合,这就是意境。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优势,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审美感知,因而赢得了广大初中生的青睐,品味到了作品的意境美。譬如:我在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先在备课时先制作几幅星光璀璨和明月当空夜空图,然后在师生互动過程中应用多媒体播放,从而诱发学生产生无限遐想;同时,要求学生紧密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深刻感知作者对理想与光明的执着追求,并联想出天街幸福的生活;针对学生不熟悉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关“醉翁亭”的情况,我在导入新课时,先借助多媒体展示了几幅醉翁亭的彩色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联想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欧阳修,初步感悟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在讲授元曲著名作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忧思》(琵琶独奏曲)的同时,显示屏上呈现出“荒野幽径图”,学生被凄美幽怨的曲调和栩栩如生画面所震撼,在心中顿生“断肠人在天涯”的共鸣。

    二、挖掘教材资源,感悟人物的形象美

    “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统一就构成了人物的形象美,其中,以内在美为核心环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小说以人物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审美教育作用。诸如闰土孩童时代的活泼可爱和中老年时刻的土麻木不仁,自视清高、自命清高、心地善良,迂腐可怜的孔乙己,不愿做亡国奴的韩麦尔,视死如归的闻一多……这些人物形象都能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形象美”的因素,努力净化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譬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通过“我”与藤野先生的真诚交往,热情赞美了赞扬了朴实无华、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伟大学者形象),体现了鲁迅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美学理想;《木兰诗》中的木兰刚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深明大义又胸怀柔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哈姆雷特”,充分应用“人物形象美”的美学力量,成功点燃学生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的心灵火花,进一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物的形象美。

    三、注重德育渗透,领略范文的自然美

    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描摹的花鸟鱼虫、草原山川和名胜古迹都绘声绘色,这是他们的直接审美体验;无数读者在阅读鉴赏经典作品之时,针对精彩语段会出现“闻声见色、见形况味”的局面,这属于对审美客体的间接审美体验。从美学角度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作者如何精彩构思、写好作品”为重心,而应该以积极引导学生感悟“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 为途径,让他们在领略大自然无限美丽的同时,陶冶爱国学生情操。譬如,我在讲授学朱自清的《春》时,要求一边齐声朗读全文,一边在朦胧中体会碧绿的小草,斑斓的春花,温暖的春风,香甜的春雨等形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春天像一个神秘的童话;同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现实生活中美丽的春色,再在脑海里想象出春草、春花、春雨、春风和迎春图等画面,最后让学生简要口述五幅春景,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优良品质,陶冶高尚的爱国情操。

    四、加强诵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情趣美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制而后识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古人对美读经典诠释。而美读就是让读者在朗读过程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感,正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递志”。可见,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语文审美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培养的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感受文学作品的情趣美。譬如,我在执教《木兰诗》时,先抑扬顿挫地范读一遍,让学生在朦胧的意识里知晓作品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诵读与诗歌形象的分析巧妙地结合起来,逐渐感悟到了栩栩如生的主人翁形象:勤劳能干、忙碌织布的花木兰;善解人意、扶机感叹的花木兰;坚毅勇敢、急赴战场的花木兰;解甲归田、靓丽美女的花木兰。假如学生不进行反复诵读,那就根本体验不出作品中美妙的情趣。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学生的阅读指导,做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达到“发之于声、记之于心”的美妙境界。这就是诵读的魅力,从而促使学生心中自然能升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同步达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审美教育是在高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只有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优化美学结构,才能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核心素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