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立足校本课程,提升学生数学讲题能力
范文

    陈艳红

    【摘 要】讲,是人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数学课上的讲,是用口语形式反映和表达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同步进行。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大有益处的。

    【关键词】营造氛围;精选内容;联系实际;训练

    自2014年起,我校开设了“一诵、一读、一讲”的微课程。其中,“一讲”是专为学生开设的数学小讲堂,目的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对知识能够理解透、讲得清、会应用的效果。通过长期的锻炼,我校大部分孩子们的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日益浓厚。下面我就将我在本班“一讲”活动中的几点收获与大家共享。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讲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才能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他们才会无拘无束,敢想、敢说、敢问,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增强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展“一讲”活动时,我完全将“小讲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持活动,自己评价,台上台下自由互动。比如,有的同学在台上讲不清或不会讲可以自主挑选小助手讲,也可以让下面的同学补充,也可以请老师指导。在这样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逐渐克服胆怯心理,走上讲台去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精选所讲内容,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讲

    我校开设的“一讲”微课程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力求在每一次的活动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因此,“一讲”内容的设计要紧扣教材重难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紧密结合现阶段数学课程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来设计安排。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学习小数乘除法时,在“一讲”活动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这样的题目:“1.计算:5.61÷1.5= 2.简算:5.5×17.3+6.7×5.5 1.5×105 3.应用题:小薇家订的牛奶零售价每袋1.30元,小薇家9月份每天预订3袋,按批发价共付94.5元,这样每袋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元?”

    其中,第一类题目是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针对学困生,重在让他们讲清算理,算理能够讲得清,计算方法就真正掌握扎实了;第二类题目是训练学生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针对大部分学生,可以让学生先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再把自己的計算方法和依据讲给大家听;第三类题目既切合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主要训练学生的观察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关键是要讲清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可以让思维灵活的学生先讲给大家听,下面的同学听懂了再互相练习讲,也可以用互动质疑的形式讲。此外,还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动脑筋,找出多种解法,并讲清自己的思路。这样设计“一讲”内容既确保学困生有话说,又能给优等生思考的空间,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每个孩子有话可说,激发他们的讲题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将知识和生活实际问题密切联系,使学生爱讲

    小学生天真活泼,课堂之外很多都是“话匣子”,可一到上数学课,就不知道怎样说了。所以,在“一讲”活动中,我让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生活当中的事情,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与同伴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在讲“每个油桶最多能装油4.5千克,要装60千克的油,需要这样的油桶多少个?”这道题时,根据题意列式为:60÷4.5=13.3(个),但油桶的个数只能是整数,如果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为13个,通过验算发现只能装13×4.5=58.5(千克),,还余下1.5千克的油需要另准备一个油桶。故此题既不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也不能用“去尾法”求近似值,而要应用“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是正确的,即:60÷4.5=14(个)。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经历过,而且感兴趣的,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都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畅所欲言,自行解决。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讨论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指导方法,多形式训练,使学生会讲

    在讲题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首先就要求教师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起示范作用。因此在指导讲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某些关键的字眼,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做到用语准确。其次,在推理叙述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有序性和轮逻辑性,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起良好的示范作用。讲题时,针对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应该怎样求出问题。如在教学“某加工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2个工人3小时加工18个。照这样计算,4个工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讲解的:

    (1)逆向分析:要求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必须知道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条件告诉了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所以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可求的。(2)顺向分析:已知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那么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就可以求了。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题思路让孩子们听懂了也会讲了,然后学生可以进行独立讲解,经过多次锻炼,学生在应用题的解答分析中就会形成一种基本的分析思路,从而能够达到讲得清,会解答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多为学生创造自主表达的机会,调动他们的讲题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思维的活跃性,让他们大胆无谓的表达自己的方法。锻炼的机会多了,讲的能力自然就会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