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融共生:问题教学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范文

    张丹丹

    【摘 要】教学的重点在于传授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因此许多学校将大量的时间设置为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了“体育”教学。本文以连云港东海县桃林中心小学为研究对象,将“问题式教学”与小学体育教学相结合,旨在形成以“兴趣”为切入点、以“能力”的提升为目标,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体育热爱运动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情境;问题;体育教学;应用

    教师提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学生思考的方向,老师要如何设置问题,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将问题式教学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叫教学变“被动”为“主动”,该教学模式放弃了原来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式学习与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主动式求知与探索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和创新意识。

    一、问题法教学简介

    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关注。在本文中问题式教学可以定义为,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思考与探索能力,自主与创新能力设计了特定的教学情境,督促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将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教学与学习、理性与感性和方法与过程结合在一起。将问题式教学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以提高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该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体育知识与体育实践结合在一起教学,从而达到设置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问题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具有重要的幫助。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方法以解决相应的问题。问题法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性的的现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热爱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二、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生物学科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合适的环境,渲染学习气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出的问题不能干巴巴的,要有血有肉,让学生在吸引人的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二)设置问题提纲

    问题的提纲是教师为本节课准备的预习和思考题,教师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提纲中的问题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在课前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自我学习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就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使学生对下一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有了了解。这样教师在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在学生心中有数,减少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困难,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三)讨论问题答案

    针对问题的讨论是问题教学法的中心环节。老师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要使讨论落到实处,必须分小组进行,回答问题时由小组长主答,其他成员作补充,使讨论有序进行。要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彰扬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质疑是好的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标志,因为质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通过本环节培养学生探究、质疑、合作的精神,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四)得出问题结论

    针对每一个问题,由一个小组主答,其他小组作补充,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小组回答后,在其他小组没有新的补充时,老师要及时对此问题做出小结,以便开展下一问题的学习与讨论。

    三、如何进行小学体育问题教学

    问题情境法的塑造,提高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兴趣,能够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等提供了条件。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当应用多种方法,除了常见的故事法之外,还可以应用音乐的方法来创造情境。

    (一)关注学情,激趣思辨

    学情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学生的年龄、年级、班级层次、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知识储备等。中外史料浩如烟海,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师必须事先进行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知识的储备情况,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选用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素材,加以编辑和整理,以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问题意识是突破。

    教师能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整个“问题教学法”实施的重点和难点,是成败的要害之所在。实践证明,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其中包含各种有效的策略。

    1.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认真处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问题),有问必答,分类处理(书面解答、面谈、课堂解答等),不厌其烦。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平等地与学生共同研讨问题,不做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教师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掩饰自己的知识缺陷。

    2.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研讨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不排斥教师的讲课,具体、生动的讲述,丰富、详实的史料,有助于再现历史,诱发学生想象,从而激发问题意识。而学生自主研究则能进一步深化思维,生成新的问题。

    3.学习和评价的关系——评价激励学习

    评价导向学习,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实行教师单向评价,以学生学习结果,特别是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实验证明,改革历史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实行多元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证明,在处理好上述关系,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中,延迟判断、帮助“弱者”(辩论中暂时处于下风的一批学生)、评价激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4.恰当筛选和处理学生的问题是关键

    恰当筛选和处理学生的问题是本课题操作的关键,它保证了整个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按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决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教师如何选择问题,既反映学生思考之“疑”,又反映教学目标之“导”,体现了教师的功底,更体现了从接受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阶梯形的层层推进的过程,促成了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我们在实践中归纳出以下几种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类型的问题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涉及的动作概念比较专业,对问题的理解需要相当的理论水平和生活经验的,由教师上课解答。教师在解答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研究过程(查工具书、看专著、网络搜索等),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种,涉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包括从教师在课堂中提供的部分材料),经过思考、讨论,形成自己对动作技术和做的要领的解释,从而生成新的认识的小问题。可以用随堂讨论的方式,在学生互动中解决。

    第三种,部分具有典型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礎上,用专题研讨的方式解决。

    (四)恰当的学习评价是保障

    问题教学模式不仅重视学生问题的最终解决,也重视问题的生成与探究解决的过程。问题的生成到解决的这一过程是极为艰辛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学生虽有最后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喜悦,但如果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积极评价,长久以往就会削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都需要得到老师的积极的、恰当的评价。否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热情会难以长久保持,问题教学模式也难以持续推行下去。

    师生共同探究解决,课堂可能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后解决。不同问题的处理方式,体现了老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

    四、问题教学方法的应用

    问题式教学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在体育课堂上引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困难中学会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原来枯燥的体育课堂风格,丰富的课堂内容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学到更多的知识的同时,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情境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相结合

    情境法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不同情境下进行问题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能够更好地实现差异化教学。情境法教学和问题法教学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

    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善于塑造不同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不同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想象力比较发达,对于故事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塑造和应用。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问题教学,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发展和提高,对学校培育体育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连云港东海县桃林镇顶湖小学的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已经意识到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对体育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情况,问题情境法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教学的乐趣和快乐,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堂,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袁勇.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好家长,2014.38:76

    [2]滕立鹏.小学体育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4.23:202.

    [3]孙士凯.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29:185

    [4]卢钦萍.问题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内江科技,2013,01:203-204

    [5]白明明.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5.02:14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1: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