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范文

    张哲益

    【摘 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行路都是增长个人见识、增加阅历的好方法。但是在小学阶段,多数学生都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活动范围,要想增长见识、拓展视野,依靠课外阅读是个好方法。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构建良好阅读氛围、探索课外阅读内涵、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这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建设提供更加可行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建设

    课外阅读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有机拓展,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课外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视野、积累知识,同时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外阅读为小学生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大门。尤其是新教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正在逐渐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领域一直受到忽视的阅读教学重新被定位,成为素质教育开展的重点内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在书中神游世界,放眼九州,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良好基础。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建设,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拓文赛读,营造氛围

    (一)以课拓文,点燃情趣

    良好阅读氛围的构建是开展课外阅读课程的首要条件,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书香的价值与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如果连教师都不爱阅读,那么教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则只能流于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自己的阅读经历展示给学生。例如在《丝绸之路》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为了不让学生学起来那么枯燥,我便在教学前给学生选择推荐阅读了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玄奘西天取经》《神奇的古西域》等小故事。有了这些趣味性故事的导引,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完成了文本的学习,甚至知识的拓展已经超越了文本,这样的体验,让学生也更加喜欢上了课外阅读。

    另外,我们每学期配套的《同步阅读》,笔者从来都是好好借鉴利用,这样的同类课外阅读辅助,对于课堂阅读教学也是一种较好的提升。像这种以课文拓展课外阅读的方式,可以极好的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二)共读共赛,营造氛围

    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尤其是对学生阅读的内容、阅读方式、阅读素材的选择等,都需要进行明确指導。例如,书籍的选择可根据当年教研室推荐的课外书籍,以此为蓝本,进行拓读补充。除了选择好书,教师更好的作用是在阅读方面的带头引领。为此,笔者每学期都会在自己班安排八到十本必读书目。针对这些必读书,师生比赛,共同阅读,共同进行阅读考级。例如,今年二月份刚开学,全班师生在寒假完成《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和《钢铁是怎炼成的》,这两本书的阅读后,进行了阅读考级。试题由段内其他老师出,在这样公平的竞争原则下,师生都很好地完成了假期的阅读任务。

    有了这样的竞争,班级阅读氛围,日趋浓厚。这样的阅读考级,我们每月进行一次,从2015学年开始,从不间断。学生在比中学到了知识,教师在比中收获了“民心”,班级何愁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呢?

    二、形式多变,激发兴趣

    (一)一日三问,培养兴趣

    课外阅读课程的构建,需要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而学生主动参与课外阅读的关键因素就是“兴趣”。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需要具备趣味性,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将作品完整的阅读下来,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

    笔者喜欢在班中开展“一日三问”的课外阅读活动,班中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每人限提出三个问题。例如:记得,曾经班中学生读纽伯瑞儿童文学大奖系列作品之《蓝色海豚岛》时,初读会提问:这本书主要讲什么?为什么书名叫《蓝色海豚岛》?这些问题可以教师回答,也可以学生讨论获得答案。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很多学生问题也会随之增多。在阅读本书后期,学生问:卡拉娜在孤岛上生活18年,靠的是什么呢?如果是你在孤岛上18年,你会怎样面对?…… 这就说明学生在阅读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实现了“思与读”的良好结合,而教师通过学生的提问,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弱项在哪里,也更好地促进了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因为“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这样的“一日三问”,师生必定教学相长。

    (二)灵活写作,方式科学

    阅读方式的选择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阅读不单纯指“读书”,而是通过阅读完成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相结合是一项有益的尝试,能够建立起“读”与“写”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习作练笔水平。

    例如利用写读后感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必生硬的进行读后感命题,而是给学生更多思维发散的空间。笔者最喜欢在班中进行片段写作,学生可以针对文章中的一段话、一个情节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感想小到一句话,大到一篇文……

    班中的顽童小唐同学在读了漫画作品《父与子》后,他这样写到:我带着笑,含着泪,看完了这本漫画。笑,这对父子间的温馨幽默;伤,我没有这样的爸爸……看到小唐这样简单的读书感想,我并没有批评他写得如此简短。这位从来都没有得到完整父爱的小唐,也许这寥寥数语,却是他内心最动容的读后真情诉说……

    三、解读内涵,科学配比

    (一)课外阅读,重新定位

    在课外阅读中,要避免形式化和模式化。在传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摆脱“三部曲”的旧模式,即熟读素材、提炼主要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思维会受到禁锢,难以发挥想象力和联想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多方协调,对其中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刻反思,以促进阅读教学成果的转化。除了做好读书笔记、写作读后感等形式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书评小组”“辩论赛”“小剧本编创”等活动。

    例如,笔者班中在开展读《水浒传》活动周时,我们在这一周的晨会课都安排了“水浒大牌星秀场”,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水浒角色来进行创编性展示介绍;我们还利用队活动课,安排了“梁山好汉打擂台”活动,以《水浒》知识为蓝本,安排有趣的知识竞赛,过关游戏,引得学生喜上眉梢,兴致高昂。

    这些都是在阅读基础上开阔学生眼界、转化阅读成果的可行途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系统梳理自己的阅读成果,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格局,更加形象的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使阅读活动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真正的推动力。

    (二)内外平衡,比例科学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要实现“内外平衡”,也就是说课内精度与课外通读之间要平衡,课内阅读任务与课外阅读任务布置要平衡。重点强调的是“平衡”不是相同,而是根据学生的课业压力、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能力等进行科学配置,从而实现课外阅读成果的有机转化,促进课内外教学双丰收。例如:课内精读一般安排一些与课内文本息息相关的作品;课外通读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与教师有目的地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一周可以安排一到两节阅读课,课外可以分层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前题是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

    四、创设平台,共同交流

    (一)鼓励展示,成果分享

    课外阅读的开展需要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这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回应。例如我们开展“我为大家荐好书”活动,班中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同时还可以告诉大家“这本书好在哪里;内容有什么独特性;为什么能够吸引我;我从这本书的阅读中感悟到什么”。

    在笔者班中,为了学生有更好地展示平台,我们设立了阅读积分榜,周周评,月月奖。学生对阅读也更加有了积极性。这种分享与激励的方式,让学生们建立起“分享责任感”,体会到了“阅读荣誉心”。

    (二)师生共评,改进提高

    在课外阅读中,还可以利用评价促进阅读交流的开展。尤其是对于学生阅读方法、阅读课优化改进方面的评价。教师应当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学生是参与学习的主体,他们对于课外阅读的感受能够成为教师进行课程优化的有益参考。例如笔者创设了“502中队阅读小专家”的教学情景,班中每一个学生可以充当阅读小专家的角色,然后以“专家点评”“专家找茬”“专家开方”等小环节,引导学生讨论课外阅读课程中有哪些不足,哪里需要改进,如何改进等,充分彰显开放、民主、亲和、科学的阅读课程特色。

    教育学家曹文轩指出:“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小學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期,这一阶段语文教师既要积极开展课内阅读教学,又要引领学生去探寻课外阅读世界的一方绿洲。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倡导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有意识的行为。而课外阅读的开展,必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兮,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的课程之路虽是艰辛,但,只要我们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美好蓝图,便不该停下用心前行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戈雯婧.点燃课外阅读的“导火索”——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的课堂教学[J].教师,2015年33期

    [2]单艳华.小学语文“以文带文”的方法[J].吉林教育,2015年30期

    [3]孔蕙萍.阅读课型序列化构建的尝试[J].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11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