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角色扮演”激活高中生物课堂
范文

    张丽珍

    【摘 要】此模式能够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减少他们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并且能够提高个人创作热情和小组合作效果。

    【关键词】主体地位;角色扮演;新课程理念

    课堂是新课改的前沿阵地,主要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标准有三点:能较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确定的“三维”目标;有较高的效率;一定要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其中,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学生角色扮演活动是指在课堂中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角色,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生学习活动。角色扮演的众多优点使其成为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被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之中。角色扮演过去大多出现在文科或社会科学的教学中,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其已应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文字叙述比较枯燥,学生对概念的含义和生成过程模糊不清。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材,适当开展学生角色扮演活动。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次,它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个性特长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后,通过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法,生物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动态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角色扮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生物课堂上小组合作活动常用的方式,能较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确定的“三维”目标,对促进优质课堂有重要作用。

    角色扮演最初作为一种心理教育方法,受到西方心理工作者的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对它进行研究。60年代才被美国一些教学理论研究人员引进课堂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角色扮演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被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之中。许多国外学者对它在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美国教师奥冬乃尔和赛沃(N.ODonnell & L .Sha

    ver,1990)在“交流技能训练”课中运用角色扮演,得出如下多个结论,认为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变他们的处事态度,有利于教师及时提出反馈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等。

    澳大利亚教师当宁(A.Downing,1994)在对角色扮演进行认真考察之后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探讨人际关系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

    美国学者瓦特等人(J.Water and Other,1997)在一项研究中发现,角色扮演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情绪,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并且能及时有效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

    美国教师迪奈乌和黑泊纳(K.DeNeve & M. Heppne

    r)于1997年运用与传统讲授模式相对比的实验方法,对角色扮演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与评价。他们指出:“此模式能够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减少他们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并且能够提高个人创作热情和小组合作效果。”

    近年来,角色扮演教学在我国也开始受到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课堂实施中亦收到较大的成效,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但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关于角色扮演在课堂上的应用研究大都集中在学前教育、语言科目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表演,加深对内容情节的记忆和理解。然而,角色扮演的功能并不只是如此,还有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角色扮演在营造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展示观念能力、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运用“角色扮演”进行授课,有很多优点,例如:

    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般的角色扮演都是基于生活情景,应用生活经验来进行演绎的。但高中生物知识很多是微观的知识,看不清,摸不着,只能通过课本文字的描述对细胞的世界,甚至是分子的世界进行想象,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演绎出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所以在生物课堂上,表演者必须先理解内化生物知识,想象相应的生物现象,然后准确演绎出来。想象力越丰富模仿演绎就越生动、准确。

    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因为高中生物知识很多是微观的,看不清、摸不着,所以表现形式就有多样的。采用怎样的形式,应该运用什么道具,演绎者都可以自己选择,只要能准确表达生物生理过程或生物事实就可以了,这样,便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③促进学生的凝聚力

    每次角色扮演小组内成员都需要进行分配角色、讨论任务,甚至需要在课后进行排练。这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纠错,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意见,在合作和交流中提高自己,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促进学习小组的成长。

    【参考文献】

    [1]ODonnell,N.,&Shaver;,L.(1990).The use of roleplay to teach communication skills.Paper presented at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ccessful College Teaching (14th,Orlando,FL,March 1-3)

    [2]Water,J.,&Other.;(1997).Staff training:Taking the childs perspective.Young Children ,52(3).38-41

    [3]杨淑荣.新课改中教师如何构建优质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4]顾巨林.生物教学中开展学生角色扮演活动的尝试[J].中学生物教学,2010(01):35-36

    [5]叶桂金.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16):150

    (本文是2016年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角色扮演促进高中生物优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C20163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