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则“观虫”故事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
范文 | 颜惠玲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所在。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课文的学习,还应让学生多阅读些课外读物,加大学生阅读的面与量,尊重学生个人生活实践及体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三要素;阅读量;个体差异 有一天,笔者在报纸上看到这么一则小故事: 有一只小虫在爬墙,墙壁又滑又陡,小虫一次一次地从墙上翻滚下来,但小虫仍然坚持着,一次次地尝试着。第一个观察者觉得“这只小虫失败不屈服,跌倒再爬起,是只执着、顽强、百折不挠的小虫!”第二个观察者觉得“这只小虫爬了那么多次都不成功不能反省自己,不能够审时度势,是只做事盲目、不能灵活应变的小虫!”第三个观察者觉得“小虫怎么那么固执,为何不换个目标?这是只自不量力、偏执的小虫!”同一次的观察活动却产生截然不同的三种看法,受到的启示也就各不相同。第一个人鼓励自己要学习小虫,做个遇到挫折不气馁、勇往直前的人;第二个人提醒自己做事应该多观察、多动脑,不能蛮干;第三个人则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自不量力。 读了这则小故事,想到我们的阅读教学,给了我几点启示: 一、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是教师的替代,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阅读中,对每篇课文的理解与感悟都存在很强的个性特点。这主要原因在于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侧重点、阅读方式和程序有所不同。每一位学生的“功底”,包括认知水平、自身知识体系、生活阅历、审美标准和学习习惯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基于这些个性化特点,即便是对同一篇文章,也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感悟。各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更是差异颇多,带来的阅读效应也就参差不齐。 二、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所在,语文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置于教学重点目标中。多数教师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中的课文作为理论依据,注重的是文中字词句的学习,文章段与段如何组合特点的分析,语法修辞的训练等,然后把所学的知识慢慢转化为能力。常常是把教学文本格式化,如:分段、写出段落大意、提炼出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方法……把鲜活的教学过程固定为一种模式,甚至作为终极目标,走入肢解、分散的教学误区。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现代阅读观、信息论以及应用心理学的教学中的引进,需要教师们重新认识阅读能力提升的渠道,汲取新的教学策略,探索出适用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理解、记忆、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三要素,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必备的基本功。要让这三项基本功能落到实处,首先要做到顺应学生的阅读心理。“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一种选择过程,是一种心理语文的猜测游戏。” 这些都让我们明白了,阅读并不是全部的汲取,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由选择、信息筛选的过程。由于学生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淀,不同的阅读状态和兴趣,表现出不同的信息选取状态,哪怕对于耳熟能详的文章,也表现出不同的感悟状况。即阅读同一篇文本或一册书时,领会的绝不是所有内容,而是各自喜欢的重点词句、文中的观点、及至于主导思想。对同一读物,在读者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境下的阅读也有不同的侧重与领悟。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同样,因他们的生活环境及家庭条件不同、个人涉及程度不一样,必然形成认识上的差异,在阅读中产生不同的语感,对阅读材料呈现不同的取舍。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的过程是用自己大脑中的储存(知识经验)与阅读材料加工,经过思考内化,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结合此观点来看教学,教学活动应该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虽是一篇普通的文章,但在学生眼里,也许可以透过它来认识一个崭新、丰富的大世界,而教学仅仅限制于一个短暂时空里完成,那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择取内容,让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的筛选过程,这给教学实践中带来的启示: 1.优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的量与面 教师多为学生选择些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理解能力的阅读内容。除了生活气息很浓厚的常见文章外,可以循序渐进地介绍些文学作品,让孩子慢慢由浅入深接受这些作品,从而与孩子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尽可能更大范围的接触和领悟,递增阅读量,扩大课外阅读面,让学生在更广袤阅读世界里畅游,接触丰富的信息,提取有助于自己的材料。在小学阶段,课内阅读的300篇文章也只有三四十万字,这对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是无法达成的。 2.降低阅读要求,保持持久的读书兴趣 阅读中不必要求全部的掌握和精通。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这里的“好读书”,是有兴趣,喜欢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课程标准》重点提出的要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肉容,设计不同的导入和阅读方式,渲染文化背景,用课文本身的魅力去赢得学生,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和探索的欲望。不追求教学的表面和形式的花样,不求课文学习的面面俱到,而求学生兴趣保持的持久。“不求甚解”不是不求“解”,而是不过于“解”,因为过于精到的解,包括内容、中心、段落,思想,会给小学生带来理解的难度,而疏于读书,钝于思考。 3.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提高阅读水平 虽然要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但因学生个体差异,阅读的兴趣爱好不同,为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除了尽量豐富些,还要留有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给予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不同的体验与创新,从而形成独到见解,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三、注重阅读内容和生活经验的结合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学科,语文阅读内容要与时俱进,要与学生的生活步调一致。而现实中脱节情况严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多做工作,及时对阅读内容更新和适当取舍,保证学生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的一致性。陶行知先生的“世间万物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一本活的书”这个说法也说明一个道理:我们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沟通学生的生活体验,以促进课堂对话的展开与深入,切实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惠芳.《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吕艳.《关注学生生活体验提高课堂阅读效率》,《读与写旬刊》,四川《读与写》杂志社,20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