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激励大胆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范文

    温玉平

    新课程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探索的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谈点个人浅见。

    一、优化教学环境,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俄罗斯著名心理学家马亚斯金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应表现为:在问题的情境中,师生合作进行能动地探索与发现未知事物的活动。”优化教学环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引导自主探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环境优化。首先精心设计课堂,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创新的“游乐场”。其次教师力求转换角色,俯下身子和学生交朋友,共同探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共同分享成功的乐趣。同时激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问,向老师挑战。让学生明白:“吾爱吾师,更爱真理”,为学生搭建张扬自我的平台。平时我经常要求学生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并且在练习作业中将质疑向难作为“特别作业”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我对学生提出的期望是:“能提出问题的同学是大有作为的同学,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同学。”因此,我的学生都以能质疑,会提问题为荣。课堂上我会巧妙的趁着“一鼓作气”的契机,激励学生充分地开动脑筋,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出错,也不怕出错,让每一位学生心情舒畅的参与。对学生质疑的范围,内容我从不限制,大到文章主题,作者思想,写作技巧;小到一字,一词,一句,乃至一个标点都让学生尽显其能,而且允许学生提出与课程相关或无关的问题。这样长此以往不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给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的放矢,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

    二、转换角色,善意对待学生的质疑

    应当看到,由于学生个性,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他们的提出的问题必然呈现多元化。甚至出现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全班学生共提问题126个,其中有“短衣帮为什么不能坐下喝”的问题,又有“封建社会为什么不公平”的大题。诸如此类,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呢?我以“关爱每一片绿叶”为宗旨,绝不流露丝毫的轻视情绪,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性,热情地鼓励他们主动地探索思考,争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尤其是差生对老师的态度特别敏感,也很在意,教师若不留神,往往会使刚刚从“板结”土壤中迸发出来的幼芽夭折。须知,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都会象春雨滋润着他们的创新的心田,都会让学生感觉到他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我的问题老师注意到了吗?有没有点新意?当学生觉的老师尊重了他的思考,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就会产生愉悦心理,从而更积极,更主动地区探索,去创新。

    三、理性评价,引导学生质疑

    在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启发引导他们去发现矛盾,问到“点子”上,疑到“关键”处,能提出有独创性,创造性的问题,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学生提出的客观评价,并提出中肯意见,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提的好,有价值,为什么好,价值体现在哪里?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带有普遍性,为什么;这个问题没有针对性,“朝天放了枪”。经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质疑的技能,改进了思维方式,激发了兴趣,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四、抓住时机,灵活指导学生质疑

    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鼓励学生质疑改变了学生的读书方式,培养创新意识,但“有疑”终须“无疑”才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享受成功的惊喜。如果因在“疑”中不能“突破”,就会误导学生钻牛角尖,养成不良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冷静灵活地处理学生的質疑,积极引导学生解疑。如我在教《孔乙己》时,有的学生提出“孔乙己既然生活在清末,那他为什么没有辫子?”学生先是小声议论,后来就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我,这个问题看似平常,细想却大有玩味之处。于是我有意将它抛给学生,指导他们结合小说的主题、社会背景等进一步研读课文,然后在议论。经过激烈的争论,学生最后认识到:辫子是民族压迫和封建统治的标志,也是当时人们的“身份证”,而孔乙己是一个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可有可无的人,连他的生死都没有人关心,又有谁去注意他有没有辫子呢?事实证明,老师随时根据学生的质疑,伺机调整教学内容,尽力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不但实现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而且使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当让学生“吸收——储存——再现”的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质疑——创新”的轨道上来。教师应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养成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去领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