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教师差异性发展的校本培训超市实践探索
范文

    许丽红

    【摘? 要】为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我校立足学校与教师的发展实际,采取超市的校本培训形式,针对参训教师的兴趣、职务、阶段,创新校本培训模式,进行多层次、多主题、多方式的校本培训设计,把参训选择权交到教师手中,并根据不同的达成目标采取多元评价,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于内因上激发教师主动参加校本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校本培训超市;层次多元;主题多元;方式多元;评价多元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的认知水平、年龄阅历、任教科目不同,处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对培训的需求不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学校大胆创设校本培训超市,以多元层次、多元主题、多元方式的培训,把参训的选择权交到教师手中,采取多元评价,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教师参训积极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因阶段而异,层次多元

    根据教师的任教年限、教学能力、职称,将学校师资队伍划分为“青蓝阶段”“希望阶段”“名师阶段”,分階段将通用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

    1.导师制指导青蓝阶段教师成长

    青蓝阶段的教师主要是入职五年内的新教师、新招聘的代课教师,以及新到岗执教、顶岗锻炼交流的教师。他们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全面,工作积极性高、好学,但教学、管理经验缺乏,进入教师角色尤其是“本校教师”角色,需要过程,需要引领,因此“导师制”应需而生。

    学校以名师为核心,遴选出教育教学岗位表现突出的教师担任“师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对“徒弟”进行全面示范、指导。工作上师傅以身作则,师徒共同研讨,一课多上,严格把关,修改打磨。青蓝工程的教师力求通过5年的培养,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岗位,掌握教育、教学、科研基本技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

    导师制是新教师尽快上岗上轨,更是导师重构知识、汲取新知、扎实专业底蕴的过程,取得了双赢。

    2.案例法促进希望阶段教师成熟

    希望阶段的教师基本为教龄五年以上教师,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在适应的基础上还需积累经验,提高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而案例法校本培训恰恰是提升该阶段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学校自主创办的教研刊物,通过部分教师的先行阅读与推荐,集结各科优秀案例,以“科研快餐”的形式荐读,教师先自主学习他人优秀案例,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再以沙龙的形式进行研讨、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运用于课堂教育教学。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案例开发,收集素材、分析案例,研讨交流,不断反思与完善,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案例在《拾方》发表,达成理论知识的重构与专业沟通和共享。

    运用案例法培训,学、思、研、做四轨并行,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解决教学问题,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学理论的再生。

    3.小课题引领名师阶段教师成才

    成长为名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此,对骨干教师压担子,引领骨干教师关注现实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从单一的理论学习和教法学法研究,变为以指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幸福奠基为核心的“问题+理论+策略”行动研究,进行具体微型个案研究,引导教师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出发,走向群体合作研究,努力把“困惑”变成问题,把“问题”变成“课题”,每个课题即为一个学习、实践共同体,在参与研究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骨干教师也逐步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向名师行列迈进,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二、因职务而异,主题多元

    每位教师因任教学科不同、担任职务不同,对学习、培训的要求也不一样。校本培训有必要因学定教,根据教师所担任职务,组织不同主题培训,给教师自主选择权,避免重复培训,减轻压力。

    1.德育主题培训

    主要针对现任班主任,采取边学边训的方式,侧重主题式培训。如 “开学第一课”,安排骨干班主任在开学前与班主任分享“开学第一课”的班务内容、工作方式方法。不仅有理论的探讨,更有具体案例,易学、易解、易操作。“安全”主题的培训,则邀请专业人士手把手教班主任如何处理安全危机。每一个主题的培训,配合学校教育重点,培训实践具有延续性,提前告知主题,做好培训前准备,带着自己的想法参训,培训后布置一定的实践任务,进行对比尝试,收获成功的喜悦。德育团队培训内容着眼于促进教师成长需求,侧重班主任岗位实践,从而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2.教学主题培训

    基于“有效研课”的共同愿景,学校以推动“三备”活动联结个体的主动参与。一是挖掘资源,充分“个备”。引导教师把“个备”的重点放在分析教材和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上,各年级备课组形成了教学资源的内部共享。二是强化“集备”,严格按照“预、议、精”进行集备,人人参与评课,做到“指出一个问题,肯定一个亮点,提出一条建议”,扩大集体备课的效能。三是深化“通备”,在学科课题组确定的大主题下,每个备课组寻找一个切入点,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推出公开课供学科教研组研讨调整教学策略,达到“实践—理论—实践”的往复提升。

    3.教科研主题培训

    教科研团队是校本培训的组织者、引领者,有了一定的专业成熟,需要更高层次的专业引领,学习更规范的教科研管理方法。学校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通过与专家近距离对话,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三、因兴趣而异,方式多元

    校本培训是教师在学习型团队中自我发展的过程,应该重视教师兴趣,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

    1.对话培训方式的建立

    学校的“问泉”读书俱乐部是由学校的教师与校外同样喜欢阅读的同仁一起发起的一个“民间组织”。该组织成员不仅有专业的幸福教师,更邀请学有所长、趣有所长、见识广博的各种达人来参与沙龙活动,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与交流的平台,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创造一种文化的氛围,收获一个有书卷气的教师群体。

    学校开辟教师论坛,请老师们就自己得意的一方面或最有感悟的一点为话题,为同伴开讲座,有交流学科教学的,有分享德育经验的,有传授养生之道的,论坛引起老师的反思与共鸣,老师们在裹挟中共进。

    2.网络培训思路的开创

    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学校达到班班通、人人通。优越的网络条件为封闭式培训打开了新思路。学校通过教育研修平台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案例研修学习,进行“点菜式”培训,内容自选,快捷接触全国知名专家,花费少、收益大。同时开通网络研讨,通过录播系统,以空中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研讨、理论学习。学校的教学博客开创了微型论坛形式的教师“教育言论”,让老师们通过观察教育,解读教育,自由编辑“教学言论”“课堂言论”“课业言论”等热点话题的言论,展开源自心灵的对话,启迪探寻教育本质,倡导课堂回归本真。

    网络、云端,延展了校本培训的时间与空间,变单体学习为教师共同体,让不同的教师在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优势互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因目标而异,评价多元

    校本培训具有长期性、灵活性等特点,培训不易而评价也不易。评价是行为的诊断,是促进培训和提高的手段。形式多种,但都指向目标。

    1.集体性评价

    针对教研组、备课组以及各阶段、各主题研训小组的考核,采取“捆绑式”考核方式。针对研讨力度、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给予组长和组员分别设置奖励,对研讨力度小的教研组则适当给予趣味性惩罚,发挥集体力量,提高教研质量。

    2.实施教师成果目标制

    每期初,根据教师自主规划情况制订教师成果目标,让老师有了达标的思想准备。将成果目标纳入考核,奖罚分明。期末时,将教师一学期成果汇编成册,发到每一位教师及家长委员会成员手中,传递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对于重大成果,将由教研室及时在校园网以“喜报”形式进行公开表彰。实施教师成果目标公开制度,促进榜样带动,大大提高了老师的研训热情。

    立足校本,基于教师发展差異性,校本培训超市,以人为本,放眼可持续性发展。一阶段的实践让所有的老师都得到发展,让不同的老师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文生.创新校本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07(3):72-78

    [2]郑良意.校本培训模式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6):16-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