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精神是历史解释素养的灵魂 |
范文 | 王芝园 【摘 要】高中历史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指向,帮助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探索历史的本质,解释历史现象。教师应当充分认识科学精神对于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意义,探索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科学精神;历史解释;灵魂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高中历史学科立德树人就是要引领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掌握历史知识,树立振兴中华民族的正确历史观,陶怡历史学习品格。教师要善于用历史知识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辩证的思想、理性的思考解释历史现象,阐释人类历史的进程及其发展规律,提高历史解释素养。 一、认识科学精神对于历史解释的意义 学科立德树人是为了培养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培养具有振兴中华民族能力的合格公民,依据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历史解释的过程中涵养学生振兴中华民族需要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1.科学精神是历史解释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的辩证法思想,要求我们抓住教育的主要矛盾,加强学生“育德”。就历史解释素养的特点,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精神的指导思想。科学精神是指科学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科学改造实践的能力,主要包括对已有的、权威的但不符合现实的结论的批判和怀疑精神;对实践需要的工具和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创造和探索精神;发现、检验、运用真理的与时俱进精神。没有科学精神,就没有科技创新,我们就无法挺直自己的脊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华民族曾经因为经济社会科技的落后,遭到西方列强践踏、蹂躏。落后就会挨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就必须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和理性精神。 2.科学精神是历史解释的价值取向。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取向,这种取向在思想上表现为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使自己的主观与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行为上表现为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掌握科普知识、运用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历史解释是高中生依据历史事实,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进程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评判。这种素养表现为以史料为依据,具有尊重史实的态度;再现历史真实,具有对历史真实理性分析的能力;描述和解释历史,具有科学的方法。历史解释态度的端正、能力的提高、方法的选择本身贯穿科学精神的发扬与培育,没有科学精神的价值取向就不可能科学的认识历史史实,就不可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历史解释素养更是无从谈起。 3.科学精神是历史解释的根本要求。历史解释一是要尊重史实,也就是做到实事求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二是要客观理性,对历史真实的评价,历史真实是基础,现代社会主流思想是参考,今天就是要站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立场去加以评析,既要注意当时社会背景,又要辩证看待历史,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是受主观因素制约,历史史实的评判主要受评价者的价值观、阶级立场、思想素质、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评价者本身应该具有尊重史实的实事求是精神,遵循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的时代精神。 二、探索历史解释中科学精神培养路径 高中生历史解释素养主要是能夠客观叙述历史史实;准确揭示历史事件特点、历史人物个性、历史活动的影响等;发现历史事物的本质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选择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具有运用历史知识、重构历史真实的能力;具有分析、综合史料并形成具有现实意义、赋有独特见解的历史论述。 1.引导学生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的工作作风,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事物客观存在的本质联系及其规律性,反对因循守旧、反对主观主义,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办事。对历史史实的叙述无论怎么客观都会打上主观的烙印,记录、叙述发生过的历史包含了陈述者的取舍,本质上是一种对历史的解释。我们引导学生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最基本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不是原封不动、照抄照搬历史,而是揭示历史事物的客观性。如要求学生叙述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学生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探索表象背后的深层现象。经济上农业生产工具改进,井田制瓦解,生产力发展;政治上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思想上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士”阶层受到统治者重用。这个背景同时也是百家争鸣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2.引导学生用科学认识的方法准确描述历史特征。科学认识事物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基础,只有科学认识历史事物,才能够准确描述历史事物特征。具体要引导学生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分析具体的历史事物,指导学生围绕研究的主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对提供的历史文本材料、资料图片、统计数据等进行去粗取精,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抽象出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在科学认识、理解历史事物的基础上做出历史事物特征合乎科学的解释。 3.引导学生用科学创新的思维深入阐述历史本质。科学精神要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求实、求真、质疑、创新。具有科学思维,揭示历史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将历史事物客观地描述出来,而且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审视历史现象,运用辩证的思维、理性思考、对权威中不符合社会现实的结论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在尊重历史史实、虚心接受历史结论的基础上,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增强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历史解释需要区分史实与解释,对不同的解释有理有据地表达加以评析和判断,引导学生在历史解释中发扬追求真理、崇尚理性、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接近历史真实。这正是历史学科、历史解释的核心精神。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江苏 泰州 2253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