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提升小学课外社团活动的效益
范文

    赵合月

    2014年1月14日,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放学前的15时30分至17时为学生安排课外活动,每周不少于3天,每天不低于1小时,以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升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大部分小学的课外社团师资采用的是外聘教师和本校教师相结合的模式,一般每个社团中有20至40名学生,有两位负责教师,一位外聘的老师(或本校有专长的教师),主要负责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一位本校教师主要负责记录学生考勤、维持课堂纪律、监督安全等工作。从实施效果看,这是比较适合小学生的管理方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有两个:一个是课外社团活动要学生全员参与,学生之间差异明显,需求更是多种多样,而学校资源有限,很难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另一个是优秀师资匮乏,很多学校请不到专业素质过硬且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这是影响课外社团活动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在短期内未得到妥善解决。

    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政府拨款,尽量想办法提高课外社团活动的效益,避免让政府投下的这笔钱打了水漂。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增加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收获呢?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观察反思,笔者谈一些自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

    一、关于社团课程的设置

    尽量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特长,挖掘教师潜能来设置多种课程;另一方面要引入校外师资,弥补本校师资的不足,力求开设多样化课程。

    课外社团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以此为目标引领,笔者认为小学校都要尽量开设以下几类课程:

    1.语言智能课程,如:朗诵、演讲、相声、话剧等;

    2.数学逻辑智能课程,如:趣味数学、速算巧算等;

    3.空间智能课程,如:摄影、绘画、手工制作、书法、魔方等;

    4.身体运动智能课程,如:各种体育运动项目、舞蹈等。

    5.音乐智能课程:如合唱、乐器演奏等。

    6.自然认知智能课程,如:天文观察、动植物认识等。

    这些课程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涵盖了比较全面的智能领域,差不多每类学生都可以选到适合的社团。学生经过在社团内的学习锻炼,相应的素质就可以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关于社团学生的招募方式

    采用社团主管老师选拔和学生(及家长)自愿申报双向选择的策略。每位学生参加哪个社团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决定,既要尊重教师的专业判断,也要适当尊重学生及家长的意愿。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也有自己的短板,学生之间有差异是不可回避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对自己没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还没发现自己的长处,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儿,而且孩子的喜好没长性,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意愿其实都是家长的意愿,但家长的意愿有时十分理想化,并不专业。比如有个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唱歌跑调,却希望孩子加入合唱社团,通过参加合唱活动矫正孩子唱歌跑调的问题……如此这般,如果完全遵照学生及家长的意愿组建社团,我们的社团活动效益提升会相当的困难。因此,我们明确学校社团活动还是以发展学生长处为活动目标,以社团这个集体的发展为优先考虑的目标,据此确定社团学生的招募原则是师生双向选择。

    三、关于社团的建设

    采用公开透明、分层打造社团的策略。与课堂教学要分层类似,学校社团活动也要分层建设。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我们可以把校内的十几个甚至更多社团分成优先打造建设的“重点社团”、自然平稳发展的“普通社团”和落实全员参与原则的“潜能社团”。集中全校人力、物力、财力优先支持重点社团建设,同样要求做出成绩、为学校争光添彩的也是重点社团。相应的没被重点社团和普通社团选上的学生组成的“潜能社团”,所获得的师资、物力、财力就要适当压缩,当然这类社团能保证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学生素质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就够了,“潜能社团”没有为校争光的硬性任务。关于社团的分层情况不仅要领导清清楚楚,也要让全体教师都心知肚明。更重要的是在评价社团工作完成情况时,也要相应地分层评价。

    为了社团发展的连续性,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校要出台一定制度保证社团人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这个时间不能过短,一般两个学年比较合适。另一方面,为了激发教师带动社团的积极性,保证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同层次的社团可以在活动一段时间后根据评价结果做相应的调整,制定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发展良好、成绩突出的普通社团可以进阶为重点社团,投入與产出明显不成正比的重点社团也可以降级为普通社团。同样,每个社团都应有一定的培养梯队,一个社团成员都要从一年级新生开始逐步培养。

    四、关于重点社团的确定方法

    采用教师自愿申报、学校领导审批的策略。内驱力是事半功倍的重要因素。为了激发老师们申报的积极性,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比如:校内各种评优评先名额向重点社团倾斜,绩效工资、年末奖励有重点社团的设项等,外聘教师所得报酬与社团所取得成绩挂钩等。

    教师申报辅导重点社团时,申请书中除了表达自己希望自己所带的社团被确定为重点社团的意愿外,还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我有哪些竞争优势?可以出示能证明自身专业能力的材料信息,可以列举自己带领社团已取得的成绩,等等;

    2.这个社团还需学校提供的条件有哪些?罗列出社团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3.这个社团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学期目标是什么、学年目标是什么、两年目标又是什么。

    如果老师们申报积极,则校领导可以根据所列条件和目标筛选所需条件少、预计目标高的定为重点社团。若申报教师少,则须提高扶持激励的力度,鼓励老师们申报。

    五、关于学校对社团的评价

    与“分层打造社团”相呼应,学校对社团的评价也应分层进行。对社团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评价是有效提升社团活动效益的重要步骤。不同层次的社团,在一定时间内所呈现的社团活动成果当然有差异。怎样公正合理地看待这些差异,对社团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学校社团工作负责人一定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对社团评价一方面是对已做工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下一步工作的引导。因此对社团的评价应该遵循激励性的原则。评价不是简单地比成绩,不同的社团活动成效不同,在看到这些差异的同时,也要透过这些差异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对于成效优秀的社团,学校要肯定带领社团老师的努力付出,但也要承认这些社团是在领导们重视、学校集体大力扶持、占据了学校优质学生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基础上取得的成绩。同样,学校对于“普通社团”“潜能社团”的评价也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尤其对于带领“潜能社团”的老师也应该理解他们的默默付出,认可他们的贡献。

    通过学校对社团的评价,要让重点社团的教师知道,自己个人在带领重点社团活动中获取的利益要多于其他社团老师,应当感恩学校,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争取更优秀的表现,不仅要做成校内的优秀社团,更要在区级甚至市级优秀社团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为学校争光。带领非重点社团的老师也能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认可,有继续参加社团工作的干劲。

    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反思改进,社团工作形成积极的良性发展,学校课外社团的效益就能够有比较稳定的提升。

    [责任编辑:白文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