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指向学生评价思维发展的科学教学 |
范文 | 朱阿娜 评价思维是指在复杂情境中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依据一定标准对认知过程和结果给予价值判断的思维过程。任何思维活动都要经过评价才能确定其价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思维要高于其他一切思维,它是人的多种心智、多种能力、多种机理的有机聚合,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备的一种高阶思维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一思维的培养,或是将评价思维窄化地理解为“自我评价”。而关于评价思维的教学也往往流于形式、手法单一,如只关注好坏对错,不注重分析,言之无物,缺乏深刻性,无法促进学生评价思维能力的形成。 有效利用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评价思维,既可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又可以激发各种思维成果的生成,对落实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目标确立中关注评价思维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决定着教学的内容、方向与策略的选择、过程与评价的设计、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统领教与学全过程的纲领,发挥着指导和评价的功能。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及学情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支持评价思维发展的教学资源,将发展学生的评价思维作为活动目标,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活动并予以落实。 如“设计太阳能热水器”这一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将活动的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定为:能依据科学原理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并按照要求写出设计方案、画出结构图。如果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就会将这一活动目标确立为:能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并画出结构图;能够对他人的观点、方案作出判断,提出自己的想法;能針对他人给出的建议或意见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案并不断修正完善;能通过相关标准检验太阳能热水器是否符合需求,必要时进行再创造。 加入发展评价思维的教学目标,将使教师在教学活动时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其经历评价过程奠定基础,为提高评价能力提供更多机会,真正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 二、在方案设计中发展评价思维 目标意识固然重要,但不是只要定好目标,学生的评价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发展,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能够促进评价思维能力发展的活动过程。 近期,笔者听了为数不少的科学、劳技课,发现只要涉及“设计与制作”这样的内容,大多数教师会采用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制作流程或观看教师按步骤演示的操作视频来取代设计环节,导致“设计与制作”活动中“设计”的缺失,学生的交流方案也沦为看图说话式的“说过程”。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或者探究制作方法,可能会有漏洞、可能不够完善,甚至会出现错误。但这恰好为学生评价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后续的改进提供了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对自己或他人的方案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陈述理由,对其优缺点进行评论、判断或建议。他们在交流中互提意见、相互启发、积极辩论,方案设计逐步完善,评价思维不断被激发。 “鱼菜共生”是笔者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涵盖了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而设计的一个教学内容。导入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天气变热了,河水变得又脏又臭,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接着,再问问他们能想到哪些治理污水的办法;随后,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治理污水的办法——鱼菜共生。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鱼菜共生”就是菜生活在水面,鱼生活在水里,它们互惠互利,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新授环节,在全班共同交流研讨后,选择了适合水培且有强大吸附功能的空心菜作为“鱼菜”共生“系统”中的菜,同时还要制作一个能够帮助空心菜生长在水面上的浮床。此外,要结合水域面积,充分考虑浮床的大小及个数,更好地实现生态平衡。 下面呈现的是凸显评价思维的“设计浮床”教学片断。 师:浮床该怎么做?用什么材料?怎样让它更好地浮在水面上呢?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合理的浮床,帮助空心菜种植在水面上? 学生分组活动。(要求合作画出设计图,并注明选用的材料及理由) 实物展台交流汇报。 第一组:我们组设计的浮床选用长方形泡沫作材料,在中间挖一些小孔将空心菜插进去。因为泡沫比较轻,容易浮在水上,然后在四边系上绳子,固定在水底,这样就不会漂走了。 师:针对第一组的想法,其他组的同学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生:我认为泡沫不好,很容易碎成小颗粒漂浮在水面,还会被鱼儿误食。时间久了,风吹日晒还是会风化的,而且还不环保。 师:也就是说如果碰到恶劣天气或者时间久了可能就不是那么靠谱了。你觉得他说得有没有道理? 第一组:有道理,尤其是要使用环保材料,否则还真的会污染水域,这个我们原先没考虑到。 师:没关系,你们可以重新思考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还有哪位同学要发言? ……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争论,我们发现制作浮床的材料必须要能漂浮、耐腐蚀、环保。另外,老师还要提醒大家的是,真正的工程设计图纸是非常规范、精确、严谨的,它不仅要标有精确的绘图尺寸,还需标有明确的实物比例。下面,老师就再给你们一些时间,根据刚才讨论得出的要点,重新思考、修改、完善你们的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活动。 交流汇报。(着重汇报修改完善的内容) …… 方案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给予学生大量自主设计方案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予他们再次改进和完善的时空。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评论、互相质疑、判断方案的可行性,进而改进方案、再判断、再改进……在这个过程中评价思维得以发展,同时还促进了分析、创造等多种思维的生成。 三、在制作实施中提升评价思维 “制作‘水凸透镜和‘水凹透镜”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用金属丝和水制作水平透镜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透镜的镜面及成像特点,引导他们辨别平透镜与凸透镜、凹透镜镜面的不同之处: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具有放大效果;凹透镜是边缘厚、中间薄,具有缩小的效果;平透镜的厚度是一样的,既没有放大又没有缩小的效果。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将“水平透镜”加工成“水凸透镜”和“水凹透镜”。怎样才能做到中间厚或中间薄呢?一番头脑风暴之后,制作方法逐渐明晰,即增加水量使中间变厚和增加金属丝的圈数使金属环变厚(边缘厚)。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实施制作,随后进入作品展示环节。 师:你们做出具有放大效果的“水凸透镜”了吗?谁来给大家展示下? 生:我制作的是“水凸透镜”,大家看,它能把这个数字放大。 師:能使放大效果再明显一些吗? 生:(小心翼翼地在上面加了一滴水,有点晃晃悠悠,但还是可以看到底下的数字变大了)看,比刚才大了。 师:非常好!那制作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呢? 生:加水的时候要注意水滴不能滴的太大,太大就容易滑落。 …… 师:大家觉得他这个“水凸透镜”做得怎么样? 生1:他的“水凸透镜”看起来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镜片的特点,而且放大效果的确很好,还很清晰。 生2:我这个是用自己喝的纯净水制作的,可能比自来水更透明些,所以会更清晰些吧。 …… 师:谁制作出具有缩小效果的“水凹透镜”了?(请一位学生来展示汇报) 生:大家看,我把金属丝绕了三圈,水膜也有,可就是看不出缩小的效果。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有没有做得成功的同学,让我们来看看你的作品。 (投影下展示成功的作品) 生:她做的“水凹透镜”效果很明显,金属丝外形很圆,缠绕得很紧密。 师: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作品成功的学生:我是用圆珠笔的笔杆缠绕的,这样比较圆滑而且紧密。效果不明显时可以把水轻轻甩去一些,使“水凹透镜”的中间更薄一些。 师:看来,要想使作品制作得更加精致,效果更好,还须借助工具的帮助,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去调整操作。 学生进行二次制作 …… 小学生制作水透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教学中,教师能够实事求是地呈现学生的错误与失败,为之后的检测、判断、寻找错误根源等活动作了铺垫,为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评价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提供了重要资源。另外,教师安排了两次制作环节,使学生经历了“制作、交流、核检、改进、再制作、再交流、再核检、再改进”的过程。每一次制作与评价过程都是下一次制作与评价的基础,是上一次的提升。在不断的评价中,学生评价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具有评价思维培养意识的教学会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把评价融入活动,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评价机会。可以在方案设计之后,评价方案的优劣;也可以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检验实验结果;还可以在作品创作之后。无论对与错,每位学生都会在其中得到尊重和发展。 [责任编辑:陈国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