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语文研学过程中评价的要求 |
范文 | 彭冠淇 【摘 要】近年来,我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此课堂教学改革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支撑,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也是学校减负前行、提升质量、创建品牌的重要举措。语文研学过程中的评价要做到全面、有侧重点和变化性;学生从多种多样的评价中得到的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雨露和不断正确认识自我的阳光。 【关键词】研学后教;评价;全面性;侧重点;变化 近年来,我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其教改核心的原则在于:全面深入实施国家课程方案,推进素质教育;将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教学的科学性基础之上;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其实,在小学,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早已进入课堂中,只是“研学后教”理念下,教师会根据教材和学情编写导学案,这导学案就像导游图一样,指引我们学习的方向。有了导学案,学生就不会迷失方向,他们会跟着“导游图”到达目的地。但是,同样一份导学案,学生在整个研学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是否积极与他人合作?是否真正学到知识?一位老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全体学生作出评价,因而制定形式多样的评价量规,有助于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此,笔者只想对学生研学过程的评价谈点浅陋的见识。 一、评价要体现全面性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对学生的评价是这样描述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教育的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推行研学后教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校的公开课上,学生讨论热烈,但细心看就会发现,热烈讨论的都是优秀的学生,而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就跟着说,学困生就光坐着听,这样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对于一节课的评价,要全面体现研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具体要求如下: 课前研学:要求认真阅读导学案,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读通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要求小组内讨论时积极发言,有自己的见解,组员之团结协作完成任务。 研学练习:要求积极发言,声音响亮,语言表达清晰,其他同学要细心聆听,并能适当补充或发表不同的见解。 研学拓展:要求学习完毕后,能达到学习目标,能顺利通过检测环节。 从课前研学到问题探究,从研学练习到研学拓展,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肯定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在检讨自己的不足。通过小组评价,生生之间的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再加上教师忠肯的评价,学生对自己每一节课的学习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不足而后努力,知优势而不骄傲。 二、评价要有侧重点 《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我认为,只要通过我们的评价能使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哪怕是一小点的进步和发展,这种评价就达到了它的目的。所以,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时,应该有所侧重,不能千篇一律。 1. 评出“优秀奖”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时,我由该单元课文引出“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之前,我明确地告诉学生,每一小组要评出一个讲得最好的同学,这是我在这个班第一次用这种评价方式,同学们都紧张起来,有的凝神思考,有的翻看书籍,有的跟同伴商量……这样一个出其不意的评价,让学生的神经一下子进入兴奋状态,从而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形成深刻的印象。优秀的同学固然讲得精彩,中等水平的同学也讲得不错。令我意外的是,第七小组学困生小达居然被组员评选为“优秀”,我当即让他上台展示,他的确讲得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我除了表扬他,还鼓励他要继续努力。 2. 评出“进步奖”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深入研读第1至第3自然段后,在研学案里写出一个句子,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表现在哪里,然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是否准确。在巡视时,我发现第1小组学困生小昆的写出了“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并在旁边写上了“比喻”,在说明文里,这样的判断有点不太合理,但可以看出他是把句子写对的。要知道,小昆一向以来都是等答案的,这次,他是与同学同步完成任务。这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评一评小组里,哪位同学在学习方面比以往进步了,这样一来,包括小昆在内,还有几个平时有些惰性的同学都获得“进步奖”的称号,看着他们腼腆的笑容,我知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慢慢提高的。 3. 评出“协作奖” 在教学时,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要相结合,有时要侧重于集体评价,让他们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对小组的评价可包含:研学案完成情况、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点评与质疑情况等方面。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时,其中有一个环节,在学习了诗歌的分类后,我让小组长按要求与组员商量准备搜集哪一类诗,有的小组组员间分歧较大,一时半刻难以确定找什么类型的诗歌;有的小组组员间很快就达成共识,一致要找思乡类的诗,而且小组长还提醒组员,要找最喜欢的一首作为朗诵展示,还要知道诗的大概意思。当然,这一组在展示交流时表现是最出色的,“协作奖”是当之无愧了。借此机会,我也让该小组长向全体同学介绍经验,让其他小组也向他们学习。 三、评价应该有变化 1. 言语上的评价 在言语上的评价,不能单单是“你真棒”、“不错”、“很好”或者是“错了”、“不对”……应该具体地、有针对性地作出客观的评价。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桥》的时候,在学生品读“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一句时,学生读得不怎么样,我笑着告诉他们“这洪水有点温柔”,然后请他们再来一遍,当学生读得很到位时,我及时赞扬“洪水够凶的!” 2. 行为上的评价 有些时候,评价是来不及或者不适宜用语言来表达,如在小组交流时,我看到一个小组长正在教同桌同学画重点语句和写批注,同桌明白了,我向小组长发出会心的微笑。又如,在大家正在认真地研读文本时,有一位学生弓着腰,下巴贴着桌子看书,这是极不好的学习状态,为了不影响大部分同学,我用手碰了一下他的腰,他马上挺直身体,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我。 3. 物质上的评价 当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或者回答很精彩,或者表现有所进步,或者小组内合作无间,我会奖励他们一些物质,这里说的物质,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玩具,只是一张小小的贴纸,有时是一个笑脸,有时是一个爱心,有时是一颗星星……当他们积攒贴纸的数量够多时,他们可以与我换一个文具。虽说不是很特别,但只要是老师奖励的,学生们就倍感自豪。 总之,评价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发展学生”的理念,用我们的爱心去正确地评价,恰如其分地表扬、充满关怀地点拨、满怀希望地鼓励,学生从中得到的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雨露和不断正确认识自我的阳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