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范文 | 陆丽敏 【摘 要】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综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切实开展创新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思维 一、运用兴趣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苦学”为“乐学”。为此,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动物”时,先复习pig、dog、cat、duck等单词,再跟着音乐学唱“monkey and tiger”这首歌。在学唱歌的同时学会monkey和tiger,再用这首歌教学elephant和panda,接着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不断出现小动物,来巩固所学的英语单词,并进行新单词的学习。 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究,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很少主动参与,缺乏自我意识,其创造个性受到扼制。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积极性,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如在教“Whats your favourite……?”时,教师可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设计调查表(如下表):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三、构建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加操练,同时培养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外语教学中采用情景交际法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如在刚刚开始上课时或下课前,使用情景交际性游戏,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兴奋起来,并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备课时教师要精心准备,周密组织,那么效果就会锦上添花。如上课时教师准备好必要的图片、卡片等,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在具体的操作中,则宜遵循先模仿后应用、先机械后活用、先语言训练后交际的总原则来安排和开展课堂活动,即呈现(Presentation)、机械性训练(Machined Drills)、有意义操练(Meaningful Drills)和交际性练习(Communicative Drills)。如先呈现“How many /much do you want? How much is/are the …?”再组成对话进行有意义操练“May I help you? Thank you, Id…,How much is/are…? How many do you want now? ”后出示图片或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性练习,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在各种购物场所如clothes shop, food shop, supermarket等地方进行创造性地综合交际训练。在经过一定的操练之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交际练习的时机已经成熟,教师应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其学习语言的能力,开拓其交际能力。这种练习特点要求学生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学到的语言进行交流。实践证明,在交际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词组和句型,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无从开口或无话可说的尴尬,从而迅速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交际训练。 虽然课堂中的听说交际教学需要花许多时间精心设计教案,备课费时费心。但是如果能通过我们的创造性劳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值得我们努力去做。听说交际活动使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讲授者,而根据需要具有多元的特征,如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进行活动的帮助者,学生表演时的观众评价者,甚至是学生小组活动的参加者。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此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正体现出教学相长的特点。 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交际能力的发展,取得较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四、独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给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学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表示图形的单词时,首先通过课件出示图形的单词:triangle、rectangle、square、circle、oval,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棒拼出自己喜爱的各种图案。通过这种途径,引导和激励了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学《I Prefer Hamburger》一课中,先出示一段flash动画,让每一位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动画片配音。这个活动充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合作精神,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得到了加强。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随着教学科研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然,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不断深入研究,并付诸实践,总结经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然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而是渗透于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