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范文

    张映萍

    【摘 要】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教师不去指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学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确保情感体验非常重要。结合教学经验,谈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情感体验;语文素养;创新;有效性

    一、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是很有针对性的。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一种不良倾向:教师分析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搞烦琐哲学,挤掉了阅读主体阅读、思考、讨论、感受、体验的时间,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繁锁分析的弊端。

    注重情感体验,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不去指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如果他们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他们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关于加强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考

    教师怎样指导才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思考:

    1. 要善于创设激发学生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要有“煽”情的氛围和环境,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日渐广泛,创设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必将越来越丰富。但不论使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在情境创设上,必须注重教师的感情投入,用教师之情去触动学生之情,倾注真情,以情激情,以情换情,营造师生感情和谐共振的理想情境。

    2.要善于抓住课文的“传情点”

    文章的情感信息总是附着或蕴藏于一定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式之中。所谓传情点,是指那些在传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传情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切入,就能让学生直接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验和领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3.要善于指导学生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气质不一样,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对课文特别喜爱的部分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比如有些教师点拨学生:“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语句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引起你的联想?”

    4.要注意提供适当的背景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关系密切,只有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适合于学习新知的观念时,有效的认知活动才能产生。情感的产生也是如此。对一些与学生情感经验相距较大的课文,教师若不先做有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就很可能出现文章感人,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的现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作者创作背景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具有理解与洞察。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碰壁”一段,介绍时代、人物背景就显得相当重要。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小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形成一个多折射的心理场。在这样特定的心理场中,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学习活动,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阅读的感悟一定更加深入,从而促使小学生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协同发展。创设阅读情境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如利用图画、音乐、录像、游戏、实物等,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更能有效的渲染气氛,创设生动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情感体验。关键还必须注重教师的感情投入,用教师之情去触发和带动学生之情。

    2.研究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点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编写建议”中说“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种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都蕴涵着一定的思想感情。语文学科除发挥语言功能传递知识外,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范文,塑造人物形象,清晰地说明道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课文的意境中倘佯,用心灵去感受,就能体验到文中蕴含的情感。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激发自己的情感,与文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3.朗读感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作为情感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让学生心有所动,才会情有所动,才能辞有所发。那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那就是用心地读书。边读边想,才会有所得。读是实施体验感悟学习的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美读、精读、品读、赏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能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能。课文描绘了许多优美的意境,把多姿多彩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草原》、《林海》等课文展现了秀美与壮美的自然之境;《苦柚》、《古井》、《曼谷的小象》等课文展现了纯朴的生活之境。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借助想像,将课文语言变为展现在自己眼前的优美真切的意境,使自己的心灵与文中的意境融合在一起,成为意境中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说“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朗读、默读、速读,有体验地读、抓住主要信息读,倡导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行结合。

    4.想象表演,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是最容易被调动起来的,伴随着情感,他们的认知活动就会更加主动,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能体现他们的个性。课文中的言语无论是否具有形象性,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学生在阅读中就要在理解课文言语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这就是《文心雕龙》中提出的“披文以入情”。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也就相当深入了。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想象和表演,可以使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再现文本所描述的意境,将自己融入情景角色之中,从而受到文本情境的感染,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产生深切独特的体验。例如: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在教学最后一环节中,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带着头饰,向听课的老师热情地介绍自己的家园“地球母亲”。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内化了课文的语言,拓展了想象空间,还陶冶了思想情操。通过角色表演进行情感体验,不仅给学生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给学生提供进行再创造的舞台,从而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5.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例如在教《唯一的听众》让学生知道做人应像教授一样,鼓励、爱护年轻人,品格高尚。在教《最后一头战象》一课让学生发挥想象,以《嘎羧在战场浴血搏杀》为题编一个小故事,升华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让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语文教学与自然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J].南充: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3).

    [2]高启山.解读“注重情感体验”[J].石家庄: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2(03).

    [3]陈萍.谈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因素[J].南京: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2(02).

    [4]官天生.注重情感体验,为有效评改添风采[J].南宁:小学教学参考,2005(12).

    [5]李东来,董丽萍.构建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J].黑河:黑河教育,2010(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