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
范文 | 刘杰君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感、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学习习惯。语感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本文认为,可以运用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探究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感;培养策略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在于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训练,那么,语感的培养,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更是语文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过程。朱作仁教授曾说过:“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由此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感的培养。 一、朗读指导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在朗读中,注重情感的体验,能培养良好的语感。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让学生朗读,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如创设环境、代入角色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形成语感。 如笔者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播放了关于蒙古人热情好客的小视频,老师配合视频内容,娓娓道出草原的美,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从而有了情感的体验。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朗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时,学生是带着体验去读的,已不是只停留在读通顺句子的基础上了,而是带着对草原的向往而读。随后,笔者播放了轻柔的音乐,学生的情感就积累起来了,再次练读时,已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 其次,朗读教学可以多一些自由灵动。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一课时,除了通过图片等已有的直观影像去感受周恩来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外,还可以对文章进行补白,通过资料《总理一天的时间表》,以及与当时总理正与病魔作战的情景进行碰撞,以此唤起孩子朗读的欲望。在读总理批阅公文以及招待作者的几颗花生米时,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敬佩,更有的同学满含泪光……这样,通过对文章的补白,可以唤起学生的不同感受,并带着感受深情朗读,帮助学生感悟文本语言,引发学生敏锐的语感。 二、生活经验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相得益彰,更能引发学生敏感的语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学生对于理解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对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论调时,感觉比较迷惘,仅从书面上去理解“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段话时,是有点难度的。这时,就可以通过生活实践进行理解,随手拿着一支粉笔,与一个粉刷进行实验,开始,很多同学都认为粉刷会最快着地,可是,当同学做起实验时,都惊讶了,惊呼着:“同时着地!”接着,笔者再出示:“10+1(<)10: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比10磅重的铁球(慢);10+1(>)10:把这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学生就很快理解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因。 因此,生活经验是语感培养的最好引导者,学生通过在生活实践中理解,在语言文字中感悟,培养语感。 三、写作训练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写作也是培养语感的途径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好小练笔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文文字进行讲解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深化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學生仿写桂林的水的句子,利用排比、比喻来表达一个事物的特点,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同时,很快就运用已有的方法写出了天空的星星、公园的花、天上的云……通过小练笔,深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此外,通过小练笔,还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情感的升华。如《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通过拓展阅读《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刻》后,笔者适时添加了小练笔:“周总理离开我们37年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写照。把心中想对总理诉说的千言万语凝成几句话写下来。”这样的小练笔,既升华感情,又以课本为窗口,用文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化抽象的文字为自己的情感,进一步践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形成语感。 (二)坚持写日记 日记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是记录生活的载体。坚持每周甚至每天写日记,生活的素材就慢慢积累起来,也就变成了写作的素材。我班有一个学生,她坚持写日记,每天不是记录一点小心情,就是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慢慢地,她对生活有了特定的感悟。每次写单元作文时,她的写作素材总能从日记中信手拈来,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培养了语感。 (三)学会修改作文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要让学生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除了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外,修改作文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在修改作文的同时,就是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修改作文,对于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可以完成的。教师在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时,可以提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中的资料袋教学,展示叶老先生修改后的作文,让学生感受叶老先生对文字运用的精准,从而培养学生对作文进行反复推敲、更改病句、换词等能力,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探究想象培养语感 (一)咀嚼品味 培养语感,应该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甚至不断推敲,以求“语语悟其神”。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在讲到飞蛾求生的“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时,笔者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挣扎、极力、跃动”等词语。笔者再让学生细细地咀嚼品味,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呢?经过学生的不断推敲,不仅能明白表面的飞蛾求生的欲望强烈,更能深深地感悟到生命的珍贵,更有学生发出感悟:“一只只有几天生命的小昆虫也能这么爱惜生命,生命是何其宝贵,作为人类的我们,更应该要爱惜生命,并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由此可见,咀嚼品味文章的词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解读文本,达到目标。 (二)诱发想象 语感牵涉到学习经验、情感经验等,包含着理解能力,与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是培养语感的方法之一。 如《桥》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洪水汹涌而至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让人有置身其中的感觉。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诱发学生想象洪水咆哮的声音,想象人们奔跑的情景,想象你就在人群中,你慌乱的心情。一层一层深入地想象,不断挖掘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更让学生体验了培养语感的重要过程。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它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生活实践的融入、写作训练、培养探究想象等方面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训练中深化并美化语感,并形成逐渐积累、内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