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语文教材的多视角阅读推广策略 |
范文 | 邹爽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活动。”教师在推广课外阅读活动中,可以以教材为依托,分别从读者视角、文化视角、组文视角以及从整本书阅读视角,多视角剖析、挖掘生发点,延伸至课外,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推广开来。 关键词:语文教材;课外阅读;阅读推广 著名学者吕叔湘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同样体会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绝不是单靠读完几本语文教材可以达到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势必要从教材出发,多视角剖析、挖掘生发点,延伸至课外,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推广开来。 一、从读者视角推广学生阅读 从读者角度审视,叙事文本的悬念设置能引起读者的好奇,进而激发读者探索的兴趣。加之人性中有对善者、弱者命运的关注情结,因而悬念的设置也就会使人产生揣测和期待的心理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从课文中挖掘未知情节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推广阅读。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为例,在教学结束后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悬念:“课文的结尾说‘我也曾送他(闰土)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事实上在鲁迅原文《故乡》中,两人20年后再重逢了。再重逢时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人到中年的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命运,大家不妨读一读原文《故乡》。” 这样设置悬念,牵引着学生积极关注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和事件的结果,在这一历程中,学生也在不知不觉地认识自身生命经验的意义,逐渐形成个体人生观、价值观。 二、从文化视角推广学生阅读 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至关重要。语文教材选文中涉及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挖掘选文中的文化因子,从文化视角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传统文化篇章。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为例,教材“资料袋”中提到了“俞伯牙、钟子期成为知音的传说”,《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建议”中说到“交流对知音之交的感受”,可见学习本篇除需要学生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之外,也需了解“知音之交”的文化内涵。当学生初识“知音之交”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普及“之交”文化阅读:“中国传统文化有‘八拜之交的说法,指异性结拜的兄弟。而这‘八拜也有其具体的典故,今天学的‘知音之交只是‘八拜之一,还有‘刎颈之交‘管鲍之交‘忘年之交等七种,每种“之交”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课后找来这七个故事读一读吧。” 这样以点带面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于无形中培养学生归纳、分类的学习能力,形成系统的文化观。 三、从组文视角推广学生阅读 组文,就是将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现与思考。组文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议题和组合文本。下面就依托语文教材在议题的选择与文本的组合上作简单的分析与举例。 (一)以“作家”为议题的组文阅读推广 现行各版语文教材,编者根据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阅读理念,均编排了大量的名人名家作品。对于这些课堂上耳熟能详的作家,教师不妨将学习文本与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链接起来,以“作家”为议题组文推广学生阅读。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为例。《去年的树》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童话作家新美南吉。在学习了《去年的树》一文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再去读读他的另外两个童话故事《大鹅过生日》与《猴子和武士》:“《去年的树》淡淡伤感之中透露的是友善与美好,是不是这就是新美南吉的童话风格呢?再去读读他的《大鹅过生日》与《猴子和武士》吧。”学生在阅读《大鹅过生日》后会发现新美南吉的风格不仅是淡淡伤感的,也可以是十分幽默与风趣的;而在阅读《猴子与武士》后又会发现新美南吉的风格还可以是有点暴力与血腥的。但不论风格怎样变,童话中的情、善、美都是永恒的。 这样以“作家”为议题的组文阅读推广,一是不用担心学生阅读的文章质量不高,二是更为学生打开一扇走近作家的窗户,继续感受同一作家的不同风格。 (二)以“主题”为议题的组文阅读推广 现行各版语文教材多是按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的。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走进美丽的秋天”,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主题“走近毛主席”……仔细思量,“主题”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主题,也可以是学生阅读的主题。因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搜集、阅读相同或相似主题的作品,以“主题”为议题组文推广学生阅读。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为例。教材选文为老舍先生的《猫》,这只猫在老舍先生笔下古怪又淘气,满满渗透着老舍先生对它的喜爱之情。编者在教材“阅读链接”同时节选了周而复先生笔下的《猫》和夏丏尊先生笔下的《猫》。同一主题、题材,甚至是题目,可笔下的猫却是完全不同的。语文教师可以从这种以一带三的阅读链接在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思想之后推广阅读。 这样以“主题”为议题的组文阅读推广,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慢慢领会同一主题,不同作品与不同作家的特色,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析、比较的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三)以“文体”为议题的组文阅读推广 全国小语专委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在部编本教材培训会议上指出:“本世纪初(21世纪初)的语文教育改革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就是文体意识淡薄……”因此他特别强调文体在部编版教材中的重要性,指出教学应立足文体特点,凸显文体意识。这也为教师推广组文阅读提供了一个方向,即以“文体”为议题。 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为例。教材选文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即使教学对象是低年段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通过文本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寓言该文体最本质的东西,当然无需做文学理论的阐述:“通过学习《寓言二则》,我们发现寓言就是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或道理。像这样的寓言还有很多,比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掩耳盗铃》等,找出来读一读,看看这些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样以“文体”为议题的组文阅读推广,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文章不同的表现形式把握不同的阅读方法。 四、从整本书阅读视角推广学生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叶圣陶先生的主张,也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教材的整合,教师可以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本书为“切入点”,实现由“篇”到“本”的阅读推广。 以一篇课文为切入点,实现篇本组合式阅读推广。如学习《刷子李》一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俗世奇人》;学习《祖父的园子》一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城南旧事》。诸如此类的节选型课文《蟋蟀的住宅》《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都可以从单篇走向整本书的视角进行阅读推广。 以一个单元为切入点,实现篇本组合式阅读推广。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作家笔下的人”这个单元时,可以读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整本书《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百万英镑》,也可以推荐《闪闪的红星》《简·爱》《欧也妮·葛朗台》等其他刻画人物的经典著作,做表达方式的课外延伸阅读。 以一本书为切入点,实现本本组合式阅读推广。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充分利用整本书资源,重构主题单元——“历险”之旅。让学生不仅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也阅读《格列夫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金银岛》等,充分感受不同情境下的“历险”。在本本组合阅读推广中,学生既获得了一种集合式的体验,又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良好衔接。 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让教师做好学生阅读推广的有心人,引领着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認识社会,认识世界;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创造。 参考文献 [1]刘章云.巧借课文教学,指导课外阅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3). [2]鱼利明.部编本教材编写理念下的多视角教学尝试[J].小学语文教学,2017(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